安全出行之一:从“空姐遇害”说说网约车背后的安全问题

这几天网络中乃至于人们谈论的都是关于"空姐乘坐网约车遇害"的案件,案件的过程在这里不再赘述。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为风华正茂的这位女孩子感到惋惜,也都痛恨施下暴行的网约车司机刘振华,案件告一段落,但是很多人都开始质疑滴滴网约车的安全监管,其实这样的案件并不是第一起,以至于有人说中国网约车乱象横生,那么这些乱象到底是什么?网约车背后的安全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网约车乱象

安全出行之一:从“空姐遇害”说说网约车背后的安全问题

1.马甲车与黑车。滴滴如今已经自查整改,但是逝去的人再也回不来了!犯罪嫌疑人借用自己父亲的账号接单,这样的行为为安全带来隐患。网约车之间相互争夺市场,今天你补贴,明天我免单,竞争之下也让一些人钻了漏洞。在上海甚至有黄牛专门盯住网约车注册,只要花几百块钱,只要提供驾驶证,就算是没有本地牌照,就算是驾龄没有满三年,照样可以让黄牛帮忙注册。

正因为这样的乱象,所以很多乘客会发现人车不符,来车不一样等等,但是如果投诉处理起来却并不如人意。

2. 车主审查不严谨,准入门槛太低。网约车注册成为车主,尽管对车主年龄、驾龄、准驾车型、车辆情况等等都有约定,同时也规定车主需要无暴力犯罪、无吸毒记录、无酒驾、无毒驾等等这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才可以注册车辆,注册车辆自有或是车主许可的都行。这就意味着网约车的司机可以用他人的车辆登记,且登记都是网上完成,基本不会线下核实。

3. 乘客个人信息没有保障。顺风车业务中,结束一次行程,乘客与司机都可以在平台相互评价,且评价不乏有一些"漂亮、天生丽质"等词汇,而且乘客只要在滴滴个人信息面填写的内容都可以被司机看到,这无疑等同于没有隐私,而顺风车更像是社交平台,而不是出行平台。

网约车亟待规范

安全出行之一:从“空姐遇害”说说网约车背后的安全问题

与网约车相比,出租车在安全保障方便更让人放心。当然最初的出租车行业也有很多乱象,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早就已经步入正轨。现在的出租车不仅有公司监管,还有运管监管,且是24小时的监管不间断。说的直白点,出租车司机就像是这个行当的专业人士,而网约车司机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平台被投诉了,可以换个平台重新开始。

出租车司机且不说审查严格,就没人上交的保证金就足矣约束司机的行为了,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出租车司机想要开车不是押上了房产证,就是交了几万块钱的保证金,所以很少有出租车司机对乘客有不法行为。

网约车准入应该学习出租车。网约车说到底就是准入门槛太低了,想要为乘客带来更安全的服务,不妨向出租车管理学习一番。

国外的网约车如何监管

安全出行之一:从“空姐遇害”说说网约车背后的安全问题

在美国也有网约车,比如Uber之类的打车软件。在美国想要成为网约车司机,必须年满21岁,必须要接受驾驶技术培训,当然也会有刑事背景审查以及驾驶记录审查。除此之外网约车司机必须要购买合格的保险,以及有效登记的当地车辆才可以,对驾龄的要求必须是3年以上。

车辆准入方面,司机车想要加入平台,车辆要经过相关部件的安全检查,而且每一名网约车司机都要拥有执照才可以,即便如此,在美国网约车也会有乘客被性侵这样的案件发生,所以乘车必须还要依靠自己提起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