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在长江以南,为何叫做江西?

乡下宁赣南土特产馆

说江西省之前先聊一下江南,江南是指地理区域,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这块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及包含长江下游沿江区域,并没有明确指出以哪里为界,古代时期,除去江南、四川及两湖部分地区,其他更南边都是一些蛮荒之地,瘴气丛生,江南大致是下图区域吧。



江南一词最早出现应该是在先秦两汉时期,吴越之地,现在的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区域。江南地区的会稽郡、吴郡、江南道、两浙路等各时期的叫法。

随着动乱之后国家就会稳定这一规律,稳定时期国家人口的发展,因为生存空间的缩小,渐渐的大量人口进行搬迁开荒,南方地区才会有现在哪里都是适合居住的情况。

唐时,全国分为十五个道(州、府、司各朝代叫法不一),大概就是现在的省,江南道又区分为江南东道(路)和江南西道(路)这二个道,现在的江西省唐宋时期隶属江南西道(路),元设江西行省或者叫江西湖东道,明朝前期叫江西省,后期江西布政使司,清朝时期叫江西省,新中国成立以后未曾改名,沿用至今。

最主要的是江西处于江南地区以西,这才是重点,圈起来要考的。


扬眉的南石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以前也有困惑,因为打开地图,江西省的确是在长江以南,而江西的江这里却又是特指长江,那么到底为什么不叫江南省呢?


要理解江西为什么不叫江南,首先我们有必要来看看江西的别称江右是如何得来的!原来古代的方位规定并不是和我们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所说的打开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致的,而是面朝南,以左为东,以右为西,古人南下时,在长江的九江至南京一段,水流方向是大致至南向北的,古代江西北部一部分地区大致在长江的右边,所以称江右。


唐设十道,江南道为其一,即大致为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区域,后唐玄宗又设江南西道,包含现在的江西省区域但不仅限于,江南西道简称就是江西,本来也有江东的,但是名称没有保留下来,而江西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也就没有一对了。
以上就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


自由小帆

谈到历史,江西是唯一千年做不更名,行未改姓的省,至今仍叫江南的省

,(当然清鞑子入关闹了个笑话,入关时建了一个近三分之二土地在长江以北的江南省,怕后人嘲笑,所以匆匆又拆了)。


正题, 千古第一文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雾列雄州,俊采星驰。江西始于大唐,兴于宋明,豫章为江西的古称,而大家熟知之江南三大名楼,皆因大唐江南西道,从唐朝开始文人墨客开始遍访江南西道,就有了名扬四海的物华天宝,昔人已乘黄鹤去,先天下之忧的诗词,试问江南还有能取代这三座楼地位的?




其实湘赣鄂是正宗的江南。她处在长江的南边,拥绕鄱阳湖,洞庭湖,渔米之乡,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再加上出了很多大文豪和诗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人以美和浪漫的享受。反观苏杭一带,靠近大海,没事刮个台风的,沾满了鱼腥味。所以江西才是名符其实的江南,呵呵。。呵呵我解释到位吧!


蟹盖神秘第一鼎大忽悠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出子丑寅卯来的,下面就言简意赅的交流一下。

1江南道的来历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根据地形地貌和加强地区军事力量的要求,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10道。这个时候现在的江西属于江南道。



图为江南道范围

2江南西道的来历

这时候现在的江西属于江南道,随着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形势的变化,“道”这个行政级别管理的范围太地广土阔,所辖各地情况差异很大,皇帝及有关部门难以有效管理监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根据各道州县的多少、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以及对地方加强管理之需要,在原来10道的基础上析分为15道,即从原关内道分出京畿道,河南道分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


江南道的一分为三,江南西道管理范围就明显小了许多,

3江西省名称的来历

江南西道治所洪州,辖境包含今江西、湖南大部及湖北、安徽南部地区(除徽州)。安史之乱后,湖北南部设鄂岳道,湖南设湖南观察使,江南西道只剩今江西省。

从此江西省被称为江西,历时一千二百余年未变(宋朝称江南西路、元朝称江西行省、明朝称江西布政使司、清朝称江西省)。



图为现在的江西省辖区范围

这就是江西省名称的简单来历,就是唐代江南道——江南西道——宋朝称江南西路、元朝称江西行省、明朝称江西布政使司、清朝称江西省。(所以不是长江南怎么叫江西哟!更加和赣江没有联系哟!)

言简意赅的介绍,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武汉木兰家家度假民居

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江西省应该是位于在长江的西侧。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地图你就会发现江西省大部分区域是在长江以南,那为什么江西省不叫江南省呢?

其实关于江西省名称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及军事重要性,将全国分为10“道”,其中一“道”便是江南道。

公元733年唐玄宗李隆基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管理的需要,将原来的10道的拆分为15道,其中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江南西道管辖包含今江西、湖北以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安史之乱后,江南西道再次被拆分,湖北及湖南分别设置鄂岳道、湖南观察使,这两块地方从此脱离江西。

在宋朝的时候,全国都实行改道为路,将宋朝全境共分为十五路。天禧年间,宋真宗把江南路拆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南西路的管辖范围主要就是现如今的江西省。

到了元朝时期,朝廷撤路设行省,用行省代替宋朝设置的路,因此江南西道被改为江西行省。

就这样江西这个名称基本被确定了下来,明朝称江西省为江西布政使司。清代的行政区域基本和明朝相同,只是改布政司为省,就这样江西布政使司正式改为江西省。


天帝赖元和

江西省确实是位于长江以南,而江西省的名称由来,也确实跟长江有关系,但却不是题主理解的那个关系,并不是指在某某江的西面而得名的!



说到这里,需要先说说江南,江南这个词,从表面上来看,就是指长江以南,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江南却仅仅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包括了江西、安徽皖南、江苏苏南、浙江、上海等地。



上面说到江西位于江南,那么名称是怎么回事呢?就因为江西位于江南的最西部!在唐朝的时候,在现在的江西设置了“江南西道”,所以后来就简称为“江西”了。


不冷红尘

在唐中期后,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今天的江西属“江南西道”,宋改叫“江南西路”,所辖范围远大于现在的江西省。元朝时设立行省制,“江南西路”变成“江西行省”,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清承元制恢复“江西行省”,范围基本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民国时去掉了“行省”的“行”字,就叫“江西省”,并将婺源县划入江西,“江西省”名称和范围从此定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