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佳作迭出领跑河南文学大军,邵丽乔叶李清源南飞雁紧随其后

必须承认,在当今的新锐写手和网络文学领域,河南并无出彩的选手或是叫得响的名字。


但这不是河南的全部,一直以来,“文学豫军”作为一个现象就在全国范围被业届广泛关注,纵观全国可以这样说还没有哪一个省能有着河南这样多的文学名家大家。关键新人层出不穷并且梯队全整,每一个年龄层都有其代表人物在引领在前带队在摇旗呐喊。后面从者会集。
建国初期成名一直活跃到新时代的当然有很多,姚雪垠,李凖,魏巍,何南丁那是老一代了。他们的名头之大在全国的影响之广泛就不屑多说了。
后来的张一弓,乔典运,田中禾,张宇,李佩甫,郑彦英等就是那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苏金伞,王怀让的诗歌也在国内颇有影响。
再后来就是以二月河为代表的新作家的崛起。二月河以清帝王系列在海内外文坛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一时间风头无二。李洱,墨白,邵丽,乔叶,傅爱毛,等人也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而周同宾的散文,马新朝的诗歌也斩获全国重要奖项。河南小说创作另一个非常耀眼的亮点,就是以《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为园地,以孙方友为代表的庞大的小小说创作群体,郑州成为了全国小小说创作的中心。可以这样说河南本土的作家们在不断的创造着佳作的同时,另一批在外的豫籍作家也都影响日盛,阎连科、周大新、刘庆邦、刘震云、朱秀海、邢军纪、柳建伟、邱华栋,他们可都是当前文坛的台柱子呀!同样不容小觑的是河南的评论大军,孙荪、刘思谦、鲁枢元、王鸿生、耿占春、何弘,何向阳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极大的鼓动和促进了本土文学创作质量的提升。

作为创作实力的一种证明,在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评奖中,中原作家群每届都有丰厚的收获。比如在鲁迅文学奖及其前身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的评选中,张一弓以《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黑娃照相》连续三届获得这一大奖,李凖的《王结实》,叶文玲的《心香》,张有德的《辣椒》,乔典运的《满票》,田中禾的《五月》等,分别获得过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首届有周同宾的散文集《皇天后土》、阎连科的中篇小说《天缺一角》、邢军纪的报告文学《锦州之恋》,第二届有何向阳的评论《12个:1998年的孩子》、阎连科的中篇小说《年月日》、刘庆邦的短篇小说《鞋》,第三届有马新朝的长诗《幻河》,第四届有邵丽的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获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乔叶以《最慢的是活着》获中篇小说奖第一名,郑彦英以《风行水上》荣获散文奖。在历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中原作家群贡献了包括姚雪垠的《李自成》、魏巍的《东方》、李凖的《黄河东流去》、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宗璞的《东藏记》、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在内的六部获奖长篇小说。以作家籍贯论,全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省份可与比肩。在其他如“骏马奖”、庄重文文学奖以及电视剧飞天奖等众多奖项中,河南作家也都屡屡有作品获奖。这表明中原作家群确实是中国文坛一支实力突出、阵容整齐的创作队伍。唯有在第六届鲁奖上河南缺席,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信号,或者说惊醒,河南后继有人否?


答案是肯定的,最出色的就是近两年屡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载作品又获得“杜甫文学奖”的实力黑马李清源,然后有在〈人民文学〉等其它大刊发文的南飞雁,寇绚等,日前,由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原作家群自媒体联合举办的首届“河南青年作家30强”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马叛、薛峰、邹相、梦情、陈少华、卢姣姣等80后作家,以及尚攀、马原、兰青、李柏林、齐云柯等90后作家榜上有名。这就是希望所在,有人才肯定就是最大的实力。而老将们的创作实力的精力也还旺盛,比如去年第九届茅奖得主李佩甫出版的〈平原客〉就广受好评,还有乔叶的新作〈藏珠记〉也颇受好评,而河南作家协会的掌门人邵丽近两年创作势头也非常强劲,不只是在大刊发文,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影响力日盛,这些都是好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对河南文学的明天抱有信心,我相信这一点。

李佩甫佳作迭出领跑河南文学大军,邵丽乔叶李清源南飞雁紧随其后

茅奖得主李佩甫

李佩甫佳作迭出领跑河南文学大军,邵丽乔叶李清源南飞雁紧随其后

鲁奖得主邵丽

李佩甫佳作迭出领跑河南文学大军,邵丽乔叶李清源南飞雁紧随其后

鲁奖得主乔叶

李佩甫佳作迭出领跑河南文学大军,邵丽乔叶李清源南飞雁紧随其后

文坛黑马李清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