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群不說話的同學都是什麼意思?

柳先生148339105


再說說我以前的初中班級群,以前初中同班的同學,有一部分人已經步入了社會。有一部分人,還在努力的去考研,有一部分人在努力的找實習。因為時間跨越的太大,大家互相都不怎麼聯繫,都對對方不是很瞭解,在群裡面說話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出社會的男同學。有些話不知道怎麼接,乾脆就屏蔽了。我有想聊的同學,就會私聊,而不是在群聊裡面。感覺在群聊裡聊天,像小時候站在班級講臺上講話一樣。把自己的私生活小情緒全部暴露出來,明明大家這些年都不怎麼聯繫,都不很熟了。再聊天的話就會覺得有點尷尬。所以乾脆,就不再聊天了。


以上是一個不怎麼在班級群裡面聊天的同學的感想。可能也跟個人的性格有關係,我發現以前性格很活潑的人會在班級群裡面互動比較多。以前性格比較沉悶的,基本上在班級群裡面就不怎麼說話。

智聯校園 學生趙宇鑫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我曾經有一個同學群。

當然,大家都有同學群;這個群是關係比較不錯的一批同學,建群的目的一是聯絡感情,二是互相鼓勵。

那會兒大家都剛踏入社會不久,領到手的工資連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邊兒都挨不上,住著幾百塊錢的隔斷間,吃著街邊便宜的麻辣燙,擠著經常擠不上去的地鐵,平日裡總忍不住愁眉鎖顏。

好在物價還算可以,淘寶買到的衣服也能穿,實在不行,就只能對父母開口了;於是群裡諸人紛紛感慨現狀難捱,紛紛表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的打卡分享自己每天行蹤和正在努力做的事,以示雖然世事艱苦,但自己從未放棄。

有的每天更換群公告,提醒眾人和自己,理論、鼓勵與實踐相結合,不信做不到,不信打不出一片天地。

還有幾個,在群裡從早聊到晚,半日不看群,聊天記錄就上千條,從文藝復興聊到中國上下五千年,從世界未解之謎談到減肥計劃為何會失敗……嬉笑怒罵,半真半假,置身於其中,彷彿這個世界所有的熱鬧都在此,別的困惑與無奈都能暫時放下,好一片太平盛世。



這其中,有那麼一兩個人,幾乎不參與群聊,只在有人詢問事情時他們才會出來聊幾句,說完該說的,立馬進入潛水狀態。

很忙碌的樣子,很高冷的感覺,有同學問:喂,你們怎麼那麼忙啊?一點群聊時間都沒有嗎?出來聯絡聯絡感情啊,大家同學一場,友誼是需要維持的。

有時候能得到回應,但大部分都是自說自話,不出來聊天的照樣不出來聊,於是很多同學轉身嘀咕:也沒見他們功成名就啊,整得比大明星還能擺譜。

不喜歡聊天的同學皮膚特別白,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小白。

小白不怎麼聊天,朋友圈發得也少,為數不多的幾條,都是與他工作有關的。這樣,群聊的熱情持續了多久,小白的高冷就扮演了多久。

直到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場活動,偶遇小白,兩個人笑說好久不見,便約了一起吃飯。那會兒,我才知道,他每個月的收入已經超出我們數倍,他說,打算買車了。

席間聽他侃侃而談,我說,你本來是個挺愛聊的人,在群裡怎麼不說話啊。

小白笑起來說,他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冷,只是白天上班,晚上經常與客戶吃飯或者研究與工作有關的資料,沒什麼時間聊天,確實比較忙;再說,他覺得群聊太浪費時間了。

不是有人說要溝通感情麼,我記得我還問過他。


小白說,他真有什麼事兒或者有機會推薦給同學的時候,都是直接打電話,群裡有幾個跟他關係很好啊,也經常出來聚聚什麼的。

“我確實很忙啊。”小白說完,像小孩子一樣伸出手指,比畫他究竟在忙些什麼事情:首先是工作,小白是一傢俬企的主管,私企不大,小白手底下也只有兩三個人,但勝在時間自由,經過他們團隊的努力,公司產品銷售額還不錯,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成可觀。

想真正地培養感情,只在群裡聊並沒有什麼用。小白說群聊不如跟女朋友約會,或者帶父母出去吃吃飯,他跟不錯的哥們兒想聊的時候就約個大排檔或者去打球,想怎麼聊怎麼聊。群裡的關係太虛假,有人求助他能幫一定幫,但要是整天耗在群聊上,哪有時間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兒?不久之後,就聽說小白買了車,中級車型,不算太好。可在同學之中,不靠父母買車的人,寥寥無幾,而且那是他參加工作的第二年。

其實,這樣的人挺多的。一門心思地努力工作,賺錢改善生活,從來不侃侃而談,也從來不向眾人宣揚自己的目標和鬥志,只在眾人看不見的背後,鉚足了勁兒,拼命往前衝;他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他知道要得到必須先付出,他也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兒。

那些曾在群裡打卡的同學,那些曾放言要改變人生的簽名,最終都黯然淡下去了,做不到的話,都變成誇誇其談,變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因為豪言壯語是不用擔任何風險的,也不必負任何責任。反正是自己的事情,旁人也不會催促你說“喂,你的計劃沒完成,快加把勁兒啊”,也不會有人站在你身後不遺餘力地推著你前進。



提筆畫簽名

現在的同學群,可以說很多班級的都是這樣,比如有50人,經常說話的也就10人以內,有40人平時很少發言,偶爾出來搶個紅包,說聲謝謝,然後又無限期潛水。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4點:

【1】混的特別好的,沒時間

混的特別好的人,一般都比較忙,確實很少有時間聊天,當然也可能覺得不知道說啥好,怕一聊天就被各種找辦事情借錢之類,索性就不說話了。

【2】混的特別差的,不好意思

畢業後,隨著每個人的工作選擇不同,慢慢的同學之間就拉開了差距,混的不好的人,心裡產生了自卑,感覺低人一等,就不願意和大家說話了。

自卑的人大都沉默。

【3】以前就性格內向,關係就比較淡

上學期間和大家關係就一般,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畢業後不在一起,話自然就更少了。當然,也有部分後來混的好的,後面話又多起來的。

【4】畢業後經歷不同,交集變少,一發言響應的人很少,說多了怕尷尬。

畢業後,每個人的社會分工都不同,有的人考了公務員,有些人當了老師,有些做生意,有些工廠上班等,經歷完全不同了,你感興趣的他不感興趣,群裡一發言,沒有幾個人響應,為避免尷尬,自然就少說為好了。

不過,同學情就一次,一輩子也只能共同讀書一次,那是我們的青春共有的回憶,說與不說,客觀上確實沒辦法強求,不過還是希望大家珍惜這僅有的緣分,有機會的話多線下聚會。同學情,一輩子!


名言佳句

我的同學群現在就保留了一個大學同學群,這個群是個啞吧群,看別人也都沒退群,自己也不好意思退,反正從來也沒人說話,放那也無所謂。

這個群還是去年大學畢業三十週年時,全班唯一女生張羅建的群。畢業三十年了,全班才17個同學,有一個已經得道昇仙了,剩下的十幾個,有兩個沒聯繫上。同學們天南海北,好多從畢業就再也沒見過面,大家對畢業三十週年的聚會無限嚮往。未見面前,群裡每天都是熱火朝天,相互問寒問暖,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思念。

聚會在翹首期盼中結束了,大家各自散去,千言萬語似乎就在那次聚會說完了,誰都不想再說話了。

偶爾,會有一個人出來冒個泡,立即感覺是自討沒趣,現在真是好,已經連續好幾個月沒人說話了。

高中同學群是從老家來了一個高中同學到哈爾濱,聚會過後給我拉了進去。我一直是全班學習第一名,不只是班級第一,還是學年第一,進到高中同學群,興高采烈地跟大家打招呼,發現根本就沒兩個人回應,當即退群。

初中同學群呆的時間久些,時間長了,發現這個群裡好多人都不認識,才知道這個初中同學群,很多人重複唸了幾次初中,最多的從初一到初三反覆來了三回,於是,他們的同學可謂太廣泛了。好多同學既是我的同班同學,也是我大妹妹的同班同學,還是我小妹妹的同班同學。

大家倒是都特別熱情,一口一個領導地叫著,同學之間,我算個屁領導!聽著感覺好彆扭,後來發現,這個群,有個屁大職位的,稱為領導;開個小賣店的,都稱呼為某老闆或某總,儼然高級沙龍。

同學,關係好的,就成了好哥們,好哥們自然不會斷,成了一輩子的朋友。

關係再好的,就成了媳婦,我媳婦就是我高中同班同學。

關係一般的,早就斷了,斷了再聯繫上,也還是個斷。

同學群,也就那麼回事吧!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當年那些白衣翩翩的同窗,如今都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到底在怕什麼?顧慮什麼?都不需要同學交情了嗎?



曾經那般好的學生時代的友誼,終究是逃不過世俗的枷鎖,只好牢牢地鎖著,那樣才不至於被抽離。

也許說是世俗改變了友誼的航向,不妨說是人長大了,朋友便會越來越少。當初那些陪你一起走的人,有的已經不再出現,有的已經遠去,停留而下的只有彼此的回憶。


我們總會因為某些原因,迷失在森林,找不著方向,自然也就丟失了一些人。

樁樁往事如煙雲,最是難忘同學情!

能夠同行一段路,還能繼續同行的同學,我很感謝你們!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讀。也許你正在為事業奔忙、為生活所累;也許我們的社會背景各有所不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異,但無論怎樣,我們相信在這個多變的社會,唯有同學之情不能變,也不可能變,因為那一段風雨同舟的情結,已經嵌入我們每一位同學生命的年輪,那就是——至尊、至純、至善,同學情!

同學的時光總能叫人悉心珍藏,同學的情誼總能叫人牽掛心腸,同學的聚會總能讓人心中嚮往。其實,那些寧願潛水憋死也絕不說話的同學,還是很關注同學群的。


薰衣草224966711

還記得畢業那年夏天,全班同學喝了一個通宵,膽子大的男同學還把女同學都抱了一遍。第二天,落寞中帶著一絲興奮,各自捲起鋪蓋、揹著行囊各奔東西。至今也有一些同學利用互聯網在群裡面保持溝通和聯絡。但是我們會發現在群裡比較活躍的基本上就幾個人,有的同學很少說話,有的基本不說話。就這個問題,我總結了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環境發生了較大分化。

走上社會以後,隨著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環境的改變,面臨的壓力和在學校時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條件好、底子厚的同學,會比較輕鬆。畢業幾年以後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樣樣不缺。相反,有些同學可能會面臨非常大的壓力,甚至在苦苦的掙扎之中。壓力越大越忙碌奔波,沒時間也沒心情在群裡說話。而且大部分同學也不會把自己的不如意讓其他人知道,因為中國人都比較愛面子嘛。

第二,思想和心態發生了根本變化。

畢業5年以後,是同學之間思想、心態發生變化最大的階段。造成思想和心態分化的原因主要也是環境造成的。其實有很多同學在學校時就不是一類人,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即使條件差不多的同學,思想和心態也可能不在一個層次上,不說話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同學群裡話題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開始可能同學之間在群裡還會講在學校的事情,彼此開玩笑,追憶那段美好的同窗時光。但是,幾年後,就開始變味了。名利、金錢、地位、家庭瑣事,甚至有的各種曬,開始炫耀和攀比,造成有的同學就不屑於在群裡說話了。

我認為以上三點是造成很多同學不愛在群裡說話的主要原因。當然,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很多同學根本就不加同學群了。

俗話說,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同學雖然不像戰友那樣鐵,卻同樣也曾一起共同經歷、成長,同樣是值得追憶的青蔥歲月。但是,一些同學群已經被炫耀和攀比之風汙染了。我想,在經歷了人生風雨的洗禮以後,進入中年甚至老年,返璞歸真,那時候不管是同學群還是同學聚會,感覺可能完全不一樣了。

同學之間應該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猜忌,不要以自己暫時的優勢有意無意的傷害其他同學。相信真正美好的東西,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就像同學那段“年少不識愁滋味”的青澀時光,會隨著歲月的沉澱,變得越來越珍貴!


崑崙樵夫

同學群的最大特點就是從熱鬧非凡變成沉默不語吧。但其中總有幾個活躍分子在群裡說話,其他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沉默的魚”。

同學群相當於現實社會和現實同學關係的縮影。在群裡,很多所謂混的好的同學平時即使說話很少,但只要一出來發言,總會在群裡引發一個小高潮,且基本上後面都是送上自己膝蓋的同學們。相比而言,其他沒那麼“優秀”的同學,也就是那些上學時候成績很平庸、長大時候工作很平庸的人,每次發言都會冷場,或是造成話題的終結,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尷尬,每次發言或者說話都要鼓起十二分的勇氣,因此,慢慢地就不再想說話了。

總結一下同學群中不怎麼說話的同學的特徵:

2.害怕成為沒人回應的尷尬。有些同學不是一開始就不說話,而是發現每次自己說完話以後就沒有了下文,或者是被群裡其他人自動屏蔽轉移到了另一個話題,又或者是自己提出了一個話題,但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不是一時沒有回應而是一直沒有人回應。長此以往,就不會再在群裡說話了。因為,雖然是社交網絡平臺,但這種現象還是會給當事人帶來很強的挫敗感。

3.一直以來跟同學們關係就不太緊密。同學們雖然都是一個班的,但是在這個大集體內部總會有很多更小、更緊密的團體,這些小團體的人聯繫更多,在群裡的互動也更多。但我相信,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屬於任何一個小團體,所以,對於其中的一些暗號、段子等無法理解,自然也就插不上話,覺得自己無話可說。再加上現在很多同學已經脫離了彼此的生活圈,就更加沒有話題和交往的舒適度可言了。


不倒翁小姐

我覺得有這麼幾點原因。

1、那些不說話的人,本來話就不多。我們會發現曾經班裡那幾個沉默寡言的人幾乎是不發言。這當然是性格原因。

2、同學情大多隻建立在校園裡,出了校園可能就不存在了。大家不知是不是這樣,上了初中丟了小學同學,上了高中丟了初中同學……我們的同學情是因為在一定地域學校而產生的熟人關係。當離開這個區域,這種關係就會逐漸變淡。而我們又去了別的學校,又和那裡的人產生了關係。前面的也就無暇顧及了。

3、大多數同學不產生交集,沒有利益關係,看起來可有可無。同學情是非常單純的,也是最不牢靠的。大家成為所謂朋友,也許就是在一個教室裡,再大一點也就是能說上話。而這種關係是最容易被代替的。

4、用單純的一份回憶維繫感情本身就很難。我們現在想起同學時,更多地是對自己經歷的追憶。這種用單純回憶維繫的感情,有時候還會給人帶來苦惱。歸根結底,這種感情並不堅實。

同學群裡不說話,其實很正常。我可以選擇回憶那段歲月,也可以選擇不回憶。而大家現在都有了自己新的更為緊密牢固的圈子,那就各走各的,互相祝福吧!


優學優考策略



大多數人都會加入一些同學群,像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而同學群裡總有一些不說話的同學,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因為太忙

人在職場大多比較忙,能有時間在同學群裡閒聊的真不多。

2.交集不多

很多在同學時期無話不談的朋友,畢業後天南海北,大家之間共同的話題和交集已經越來越少,所以也就越來越在群裡說話的不多。



3.各自發展

畢業後,大家各自的軌跡不同,所形成的收入不同、階層不同,價值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所以共通、適合共同聊天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少,大家關注的重點、擁有的資源、每個人的能量、經濟條件等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能在群裡一起聊的話題並不多。況且有些人又是敏感,甚至不理性的,有些時候一句話激起千層浪,也可能遭遇誤解或質疑,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少說微妙。


許悠然

當時組建同學群,並且加入同學群的同學,目的就是通過方便的社交軟件維持聯繫。

但是我們往往會看到,時間變得久了以後,那些最初是以方便交流為目的的群組,似乎都變成了“死群”。通常都沒有人在聊天。往往只是“貌合神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下面我來從幾點來分析一下。

首先一種可能是:有人在群裡發了消息,但沒有得到回覆。

這種情況是一種惡性循環,當一個活潑的人在群裡發了消息,也許這個人在平常大家的相處中就是一個“搗蛋鬼”的存在,那麼在群裡得到的回覆也許會多一些。但是難免,有些時候,他發佈的消息得不到回覆。這其間,可能會因為,大家沒空在忙,或者是一些人認為這些消息很過時也沒必要回復,或者是大家沒有看到等等。這些原因會逐漸減低這類人群的活躍度。

第二種可能性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現在的生活,和群組裡的同學沒有過多的交集。

我們都知道,同學是以前的,和現在的生活往往沒有很大的交集。這一現實是主要決定群組“貌合神離”現象的原因。因為交集不多,圈子不同,彼此就沒有共同的話題,那麼這時候就沒有了聊天溝通的必要。如果在同學之間有比較多的交集,通常是通過相互之間的私聊來完成溝通的。而大群裡往往會洩露一些隱私。

第三種可能:因為怕沒人回覆會很尷尬,所以乾脆不說話。

我朋友中就有幾個屬於這類人群的。他們在人群裡話就不多,在網絡上這種環境,話也不多。

大概就是這幾個情況,造成了現在群組裡不說話的情況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