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中国什么样的收入属于中产?

戈西广

个人觉得并不是收入达到多少就是中产,而是在拥有一定资产的同时,能够让资产稳定增值的人群,才算中产。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A、B两个家庭每月净收入都是8000元,存款200万,现需要购买一套房子,他们分别作了如下选择:

家庭A:

购买一套200万元的房子,全款一次性付清

25年后家庭总资产为:

房屋价值200万元+工资结余240万元=440万元

家庭B:

购买一套150万元的房子,剩余50万元存款购买银行保本理财(年收益4.5%)

25年后家庭总资产为:

房屋价值150万元+存款理财本息和143.8万元+工资结余240万元=533.8万元

通过计算,家庭B通过合理的资金使用方式,将一部分存款进行投资,获得了理财收入,使得它相较于家庭A在25年时间里获得了17%的额外资产增值!

或许A、B两个家庭在25年后的资产都不能算中产,但是家庭B绝对是更接近中产的那个。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A、B两个家庭的资产总额会越拉越大,家庭B早晚会有成为中产的那一天!


尝试一针见血

实际上,中产阶级是在一个橄榄型或者纺锤型的社会结构中,处于中间部分的群体,好听一点是中间阶层,不好听的就是不上不下的尴尬,处于社会的夹层地带。

至于什么样的收入能够算中产,统计发放就千差万别了:

年初的时候,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这里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就是约等于我们常说的“中产阶级”。统计局认为世界银行提出的相关标准是比较通用的。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

按照汇率折算一下,那就大概是在2.56万-25.6万之间。那么按月收入来计算的话,月薪2100以上,就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

然而与世界银行的收入标准不同的是,世界其他主流研究机构更喜欢按财富标准来划分,比如瑞士信贷的标准是5万-50万美元的财富值(约合30.65万-306.5万人民币)

福布斯的《2018中国新兴中产阶层财富白皮书》中,入乡随俗,没有将群体描述为中产阶级,但换汤不换药,称为“新兴中产阶层”,并将其定义为可投资资产为30万-200万的人群。

无论是福布斯还是瑞信的标准,都超过了世界银行标准的最大值。


大猫财经

关于中产的定义和理解,我在近期已经回答过一个问题。现在,再把中产这个定义,再更加深入的分享。


投资是一场旅行,在旅途,遇见您。

我是雄风投资,20年投资实战经验的老司机,在亚洲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工作期间,荣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


一,国内中产的标准。


标准版的中产条件:


1,房子。


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房子,这些房子主要留给小孩,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两个小孩,那么,就需要有三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两套给以后的小孩居住。


2,存款。


存款是我们的传统系统,喜欢储蓄,存款金额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情况,有不同的标准。


3,工资收入。


每个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家庭合计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


4,负债。


家庭没有负债,或者如果有负债,那么负债金额占家庭资产和收入的比重,还是很低的比例。


5,资产性收入。


这点决定是否是中产的重要关注点,资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之中,比重超过50%。假如一个家庭的工资收入是3万元,每个月3万元,那么每个月的资产性收入需要在3万元以上。


6,开支和费用。


每个家庭在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开支和费用,也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成本,这个成本不能超过家庭总收入的20%。如果家庭在每个月的总收入是6万元,那么生活成本不能超过1.2万元。

二,中产的收入标准。


在我看来,中产收入没有固定的标准,简单说就是每个月的总收入除去开支,有比较充裕的剩余资金,这就是中产。


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深,一个月的家庭收入至少要超过6万元,并且没有负载的前提下,就是一个中产。


在三线和四线城市,,一个月的家庭收入至少要超过3万元,并且没有负载的前提下,就是一个中产。

三,中产和人生。


中产,是很多普通人的奋斗目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已经有2亿人的中产群体。


人生之中,财富也是人们努力奋斗的目标,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过,我认为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一样重要,必须建设好精神财富。



如您有投资的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联系我,有空时将进行专业解答。



雄风投资

中国幅员辽阔,城市等级和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中产收入水平要因城市而异。因为在城市发达程度区别很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以在某个等级的城市当中过上怎样的生活来区分中产中产与否。

比如在三四线城市,有两套房产,无负债,有辆10万元级别的车,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孩子就读于不错的学校,而且收入增速稳步提升,这样的家庭在当地就可以算中产。但是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一线城市很常见,而三四线两套房子都卖掉,在一线都未必够首付款,那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水准,远远达不到中产。

我们国内媒体给出的中产家庭定义是年收入高于50万,这是一个比发达国家标准还高的数字。我们参考一个发达国家的数据,一个人口总量不高,但面积很大华人很多的国家——加拿大,加拿大2017年中产家庭标中位数为70336加元,换算成人民币接近35万,也就是说每月大概3万RMB,如果以这个标准,一线城市很多家庭都可以实现,其次是新一线和二线,但比例就低很多,到三四线能有这个收入水平的,估计绝大多数都是从商的。反而

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多伦多渥太华这些城市收入35万RMB,未必能比在国内三线城市收入20万活得滋润,而加拿大的大城市对应的应该也是国内的一线城市,所以个人认为在国内应该通过城市来判断中产。比如一线35万(发达国家标准),新一线30万,二线25万,三线四线20万,五线15万。


子夜的风

国际上的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要比这个低,大概是3000美元~1w美元,不要弄混了。之所以有这两根线,是因为它们会带来很多社会变化,过了线以后会有消费变化,会有经济速度的变化,会有国家要求的变化等等。这两根线我们已经过了,下一个线就中产了。中产是陷阱,外国人都看着呢。

1,先说什么是中产

中产是发达国家的概念,是指年收入达到3.5w美元以上的人群。一般美国认为是4w~8w的这批人,但有时也可以算到年收入10w的工薪族。

中产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

比如,吃饭没问题了,开始有享受生活的需要了,但还不能大手大脚消费。

这些人往往是纳税的主体,即纳税人数最多的阶层。

他们看中社会福利,因为福利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没有福利了,马上收入就不够了。

中产收入有富余,可以做些理财,可以消费一些高价格的商品。因此有了保险、汽车、房产、基金、律师的市场。

他们开始有一些非生存类型的政治要求,比如呼吁环保,呼吁社会公平等等,但力量有限。

中产阶级是美国等国家的基层老百姓,人数最多,是他们制定各种政策时考虑的基础之一。中产以下的阶层,他们有时就不太考虑了。

但是中产不是富裕的阶层,这个别弄错了。美国的执业医生、律师、建筑师等,收入都超过10w美元,可能有15~20w左右,他们被看作是高收入人群,应该归入上中产。

2,中国的中产是什么概念

我们老百姓说的中产,其实更多的是指高收入人群。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标准,那么月收入超过6000的工薪族就可以算中产了:吃饭没问题,开始有享受生活的需要;考虑买车买房旅游;也有余钱要做理财了;闹了矛盾也会请律师;敢买房,但一定是贷款;但一旦福利有变化,他们还是很敏感。可是我们一般认为:这是穷人。

如果按照国际上认为的3.5w美元算,则大概年收入24w应该算中产了。国际上还有家庭年收入4.5w的说法,那中国应该是家庭年收入30w算中产,即两口子月收入2.5w。这个标准稍微高了些。

老百姓可能认为,他们还不是中产,或者勉强算中产。那么多少是中产呢?笔者看到的很多网友认为,年收入至少50w以上,且有房无贷,子女能出国上大学。有的甚至是两口子年收入能过100w。

这个要求就太高了,人民币100w就是15w美元了。实际上很多方面,年收入50w人民币的人在国内的生活和各种诉求,与美国15w美元年收入的人接近。

所以我比较认可的是个人年收入24w或家庭年收入30w这个标准,同时认为稍稍点也应该是中产。

有人说,不上班也能生活不受影响才是中产。我不同意,这个概念是财务自由,不是中产。中产还是劳动者,还是要上班的。

3,国内收入分级

笔者在很多文字里提过一种算法,就是生活标准一级级台阶。

多数城市里,最普通的职工收入,是基本生活费的2倍左右,而最低工资往往就是基本生活费,所以可以用当地最低工资做基数,记为基数A。目前二线城市大概是1700元/月。

最普通工资就是2A。

翻倍后是4A,4A的人可能还是普通职工,只是普通职工中稍好些的。他们还是那些消费,只是不见得那么抠门了。我们可以认为,这开始是小康。

再翻倍,8A。生活就不一样了,开始有普通消费以外的消费内容,比较注重品质了,也有了很多精神要求,也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中产。

再翻倍,16A。已经不是普通市民了,我觉得应该算高收入了。他们的世界,我们普通人已经感受不太准了。但他们自己不认为自己是富人。

再翻倍,32A。有,但是本文不考虑了。

1A :最低工资,二线城市月收入1700元。

2A~4A :普通职工,年收入4.1~8.2w

4A~8A :小康一族,年收入8.2~16.3w

8A~16A :初级中产,年收入16.3~33w

16A~32A :中产富人,年收入33~66w

32A以上 :富裕阶层不评论

4,个人理财

按上面的标准,尽管达到中产的人比例不多,但是过线的绝对人数还是不少,身边可能就一大把。

中国现在工作岗位有特点,一类岗位很累,但高工资,所以很快乐,抱怨:md,这么累,给的并不多,而且有钱也没时间花;一类是低工资,听领导话也很累,但是自己稍稍偷懒也没啥问题,主要问题是钱少,在老婆面前不是很自信。

对于第一种人已经是中产,就不谈了。

第二种人,我的观点是:适当腾出点精力,自己做理财吧

一个收入10w的人,他如果还能理财达到10w收入,那么也算进了中产吧?

假设理财收益率12%,那么83w的本金可以实现。目前市场上6%~8%是容易实现的,15%就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综合收益设置在12%的位置是考虑难易适中。

比如,做投资组合,适当配置银行理财,P2P,股票基金,房产出租。

也许有人不想理财,那么就合伙另做点生意吧,第二职业也创收10w即可。

有人开滴滴,月收入6000,不错;我同事与人合伙开火锅店,据说月入2w,不知道他投入了多少钱。


海螺008

中产阶级,指相对富足、生活无忧但又非顶尖的阶层的一群人,其实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三方面的综合比较衡量的,不过在现在的社会过分强调了经济的中产,但是无论标准怎么变,有一项基准是不变的——三有基准:有房有车有闲。按照国际上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年收入5000到3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3.15万到132.36万元),根据每个地方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水平而定。

虽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房价和物价等因素面前,显然低配的标准是无法晋身中国中产阶级的,甚至连房子都买不起。


风生焱起

以我的理解,目前在中国,收入属于中产的最起码也应该算是小康或是大康水平吧。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相同,物价指数和消息水平也不相同。你比如说房价吧,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买一套商品房的钱,很可能在二三线城市买三四套,在四五线城市买十几套。

再有,大城市和小城市、农村的经济收入也不相同,比如说在北京、上诲、深圳一个人月薪一万元还属于中下收入水平,可在小城市假如一个月月薪有一万元,那可就是高收入人群了,比中产收入还要高。

所以说在中国什么样的收入属于中产阶层,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般来说,作为一个中产阶层,居有自己的住房、出行有自己的私家车、病了可以看得起病、孩子上学付得起学费、孩子大了可以娶得起老婆、银行平时有十几二十几万存款。在这个前提下,目前在我国以一个五口之家为单元,家庭年纯收入6万元至20万元的,应该属于中产家庭了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既然是纯收入,也就是说不论你所在的地方物价水平有多高、开销有多大,也不管你收入怎么样,一年365天的各种开支都巳经去除了。除了开支后一年家庭纯收入能达到10万至20万元的节余,这应该很可观了吧。

据世界银行和胡润榜的分类,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属中等收入阶层; 年收入50万元以上属于高收入水平; 净资产600万元至1亿元属于富人或富豪。

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丶消费的增加和物价指数的抬升,这份报告的收入太笼统了,但年家庭收入能达到50万元左右,肯定是可以进入中产阶层的。


叶公来帮忙

我觉得在中国的一线城市,8000--20000,的月薪都可以算中产。

二线城市中产阶级的月薪会再低一点。

中产阶级其实是一种心态。如果你有一个平稳的收入,这个收入可以支持你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那么你就应该算中产阶级。

中国人如果把一些旧的思维都拋去,那么中产阶级的规模将会很大。

第一个要抛弃的思维是买房。一旦你买房,每个月就会有沉重的房贷,那么那一部分还房贷的钱就是占用了你本来应当用作日常消费的钱。即使在超级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人人都拥有一套房子,更不可能能人人在核心城市的中心区拥有一套房子。

第二是中产的买车思维要刨除。很多家庭就是为了面子工程而买了一辆车,不单要耗费巨大的买车的钱,还要有每年不断增长的油钱,还要有停车费,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一道枷锁缠上。

除此以外,在孩子教育上,很多家庭每个月都付出三千四千元做课外班学习。这无形中,也是自个儿给自个儿做枷锁。

此外,中国人还希望自己能够有第二套房子,还希望自己能够有钱去炒股票,还希望自己。。。

其实是无穷的欲望让中国人自己给自个苦恼。

我常年和老外打交道,不管是日本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人家对于金钱都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所以人家也不痛苦。

中国的,中产阶级,具体需要多少钱,完全取决于,中国人自己的欲望。


闪卡和卡牌爱好者之家

没有高低,哪来中产。

所谓的中产总是对比产生的,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对比之中,对比房子,对比车子,对比工作,对比存款,对比学历,对比孩子,对比老公。

放在全国,月入8000也算中产,放在北上广,月入28000也不敢妄称中产。

多年来,这个国家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被各大媒体,各大v来回y渲染,相继出现了中产危机,中产焦虑,中产困境,中产各种。

似乎我们都忘记了生活是自己的,评价是别人的,你过得好不好,管别人什么事。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努力奋斗获得所有的成就,可能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前几年有篇文章叫,我毕业十年,才拥有和你刚毕业一样的成就。但是这又算什么呢?

毕竟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

反过来,月入1个亿,就会比你月入1万过得快乐。月入3万就是终极目标了么。

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追求,不然我们都一样,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所以,中产重要么?

爱叫啥叫啥,管他呢。


sesameYang

中产要分几种,有房有车有存款都可以叫中产,可都是暂时,不会长久。

只有言谈举止做人超过一半中国人的才叫中产,不然只能叫中产有钱人,不能叫中产阶级。

只有目标明确,被人追逐,越来越被领导青睐,工资年年增长,员工离不开他的人,才能叫中产。

房价飞涨造就了一批中产,可下跌也会葬送一批中产。

只有靠思想赚钱的人才能称为中产,物质的只能算伪中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