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阶段测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阶段测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命题范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 分),你要在150 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关关雎鸠,……。(《诗经·周南》)

②蒹葭苍苍,……。(《诗经·秦风》)《诗经·邶风》)

③……,胡为乎中露? 《诗经·邶风》)

④,……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⑤,……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烟波浩渺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2) 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暴雨来得猝不及防。雨劈头盖脸泼下来,甚至不允许行路者去仔细打量周边黑黢黢的建筑是否关门,只凭着感觉,深一脚浅一脚向前摸索。

马路上全金属的汽车没有惧怕,依旧亮了前后灯,在雨慕里廓开一条光柱,气势汹汹地低hǒu 着,表达着对别人车主的不耐烦。雨掩yìng 的街巷迷蒙而模糊,树木和建筑物飘摇动荡。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 )怕 低hǒu( ) 掩yìng( )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 分)

(3)“猝不及防”中“猝”的意思是……“打量”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等修辞手法,描绘大雨倾盆的景象。(2 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 《博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

(主要是长子……) 的家信。(2分)

(2) 《博雷家书》中作者与下列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梅馥 夫人 B.弥拉 儿媳 C.傅凌霄 孙女 D.周菊娣 保姆

4.八年级(1)班开展“古典诗歌朗诵会”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 分)

(6分)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2018年3月20 日

八(1)班班委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2分)

(2) 在选取歌颂春天的诗歌朗诵材料时,下列不符合主题的选项是(……)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 为了增强朗诵的表现力,选手可以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

方面出新意。甲乙两组选手的评判结果如下

读音(30分)

语调(20)

表情(20分)

音乐与意境的配合(30分)

甲组

28

15

18

20

乙组

20

18

17

28

仔细阅读上表,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条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4 分)

【阶段测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社戏(节选)

鲁迅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②“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③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④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⑤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⑥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⑦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⑧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5.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戏台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感受。(4 分)

铁头老生对打令人期待——a——b——老旦坐唱使人扫兴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4 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7.对第⑤段“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台下看戏的人已经不很有了。

B.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

C.疏疏朗朗的站着的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根本不在乎看戏。

D.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8.第⑦段“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4分)

9.选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赵庄看戏,为什么作者没有详细描写戏的内容? (3分)

[二] (22 分)写春联

车承金

①从师范毕业那年的腊月二十八,父亲赶集办年货回来,把手中的那卷大红纸放在炕上,从褪了色的黄色帆布兜里掏出一瓶墨汁和一支毛笔,递给我说,今年的春联你写,不找人写了。家里有教书先生,找人写春联,人家会笑话咱的。

②父命难违,我只能放下手中的活,专心研究起写春联。先要编出大门和屋门的春联词。几经琢磨,决定大门是“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屋门是“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③编好词,打扫打扫西屋炕,把炕桌放上,找些用过的废纸,拿个碟子倒上墨汁,提笔练起。刚开始手抖腕颤,哆哆嗦嗦,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满地废纸,满桌子墨。心急脸热,汗水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一下午和大半个晚上,用尽大半瓶墨汁。上炕睡觉时,腰酸背疼。

④第二天吃过早饭,我把大红纸打开,准备“开工”,心里叮嘱自已,别慌,别忙,一笔一画写,定能写好。我先写了几个“福”字,练练笔,之后写那些贴在不显眼处的字幅。等手热了,自如了,才正式写大门、屋门的春联,一式两份,挑好的贴。红纸黑字,一副副摆了一炕。父亲走过来看了看,挑了几处毛病,比如,“福”字不紧凑,东风的“风”字有点草,像“凤”了。尽管如此,从父亲的神色里,看得出他还是比较满意。

⑤此刻,我才闻到那股淡淡的墨香。

⑥年饭前春联、挂钱如期贴出。阳光下红点黑字的对联熠熠生辉、挂钱飘舞,红红绿绿,院子立刻有年的色彩。

⑦我们庄写对联有两个人,一个姓李,念过私塾,人称李先生。一个是我的远房叔叔,是“老三届”毕业生,全村十九户的对联都出自他俩之手。人们熟悉两个人的笔体,一眼便知出自谁手。大年初一到各家拜年,见到大门的春联,人们大多要评论一番,哪个字好,哪个字差。谁家的春联词意好。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我想人们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新笔体”,应该也会有一番评论。

⑧果然不出我所料。初一还没吃完早饭,就听见头门口有说语声,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二叔,还有几个人站在大门前说着什么。出门迎进屋,拜年问好后,一位王姓大哥便问春联是谁写的。我回答说,是小弟我写的,给评评,咋样?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错,挺好的。

⑨我心里清楚,当着我的面谁能说不好呢? 他们赞许,更多的是鼓励和鞭策。我也清楚地知道,以后过年写春联将是我一项重要工作。于是上班路过县城,我挤出点时间,到书店转转,买了两本字帖,一本楷书,一本隶书。工作之会就在废纸上练几笔,写几页,坚持不懈。喜欢隶书,一年习字下来,自认为有了明显的进步。

⑩第二年,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把写春联的红纸送到我家,我写好后一一给他们送回。隶书春联,第一次出现在我们这小村庄。庄里人感到新鲜,也认可苍劲端庄的字体,过年找我写春联的人也多了起来,一到腊月底,家里人来人往,热闹起来。此时,父亲胎上充满了自豪,我也为能给左邻右舍做点事感到高兴。

11如今,人们很少自己写春联,一进腊月,市场上卖春联的人很多。各种质地,各种字体的春联应有尽有,省事,方便。但我总感觉那些从机器里“走出来”的春联没有的沁人心脾的墨香,缺少一些味道。

12三十多年了,过年我始终坚持自己写春联,铺上纸,提起笔,墨香弥漫,笔下生风,红纸上的字就有了灵性,也有了年的氛围。无论是对幸福生活的祈望、祝福,还是对时代的热情讴歌,我觉得,手写春联更能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选自《人民日报》

10.首次写春联,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 (4分)

11.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2.第⑥段画线句中“立刻”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3.第⑩段写“过年找我写春联的人也来了起来”,“父亲脸上充满了自豪”。请揣摩此刻父亲的心理。(4分)

14.标题“写春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三】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才通人 才:

(2) 悉如外人 悉:

(3) 便要还家 要: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5) 乃不知有汉 乃:

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7.选文中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哪些? (2 分)

18.文中画线句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4 分)

三、写作(55分)

19.请以“那年……”为题,写一篇文章。(55 分)

【提示与要求】

(1) 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的词语有“那个人”“那句话”“那件事”“那个瞬间”。

(2 )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3)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阶段测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10分)

(1)①在河之洲

②白露为霜

③微君之故

④青青子衿

⑤日光下澈

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每小题1分,共6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小题不得分)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每句1分,共4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9分)

(1)jù; 吼; 映(每空1分,共3分)

(2)雨慕; 雨幕(每空1分,共2分)

(3) 突然; 观察(每空1分,共2分,符合题意即可)

(4) 拟人; 衬托(每空1分,共2分,符合题意即可)

3.(4分)

(1)傅聪(2分)

(2)C(2分)

4.(12分)

(1)(6分)

①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2分)

②具体时间;具体地点(2 分)

③届时请您光临指导(2 分)( 意思对即可)

(2)(2分)D

(3 )( 4 分)示例: 甲组选手在读音、表情方面优于乙组选手,(2分)而乙组选手在语调、音乐与意境的配合方面优于甲组选手。(2分)( 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55 分)

[一] (18分)

5.(4 分)a.小旦清唱使人产生困意(2分)

b.小丑被绑提振精神(2分) (符合题意即可)

6.(4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的“戏合”比作“仙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戏台在朦胧月色中的样子,表现了“我”的偷悦心情。(意思对即可)

7.(3分)C

8.(4分) 侧面描写。(2分) 小伙伴们“打呵欠”和“谈话”, 表明戏的内容十分无趣。

(2分) (符合题意即可)

9.(3 分)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我”所怀念的并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在看戏的过程中与农家小朋友们结下的诚挚友谊和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社戏”只是一条线索,在文中起贯穿故事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二] (22 分)

10.(4 分)先编出大门和屋门的春联词,(1分)接着打扫西屋炕,找用过的废纸,提笔练字,(1分) 正式“开工”时,先写“福”字练笔,之后写那些贴在不显眼处的字幅,最后才正式写大门、屋门的春联,一式两份。(2 分) (意思对即可)

11.( 4 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2 分)内容上是对首次写春联的总结,写出“我”

完成父亲交给的写春联任务后的愉悦心情。(2 分)( 意思对即可)

12.(4 分) 不能删去。(1分)“立刻”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春联、挂钱贴出后产生的效果明显,让院子里充满了年的色彩。(3 分)( 意思对即可)

13.(4 分) 示例:儿子的春联写得越来越好,真是令人开心; (2 分) 能为左邻右舍做点事很光彩。(2 分)( 符合情境,言之有理即可。)

14.(6 分)“写春联”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 分)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过年写春联,铺上纸,提起笔,墨香弥漫,笔下生风,红纸上的字就有了灵性,也有了年的氛围。(2 分)同时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更能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祈望、祝福,对时代的热情讴歌。(2 分) (意思对即可)

[三] (15分)

(每小题1分,共5 分,意思对即可)

16.(4 分) (1)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2)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每句2 分,共4 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每句1分,共2

分,符合题意即可)

18.(4 分)作者希望自然环境优美、物资富足; 社会环境和谐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每

点2分,共4分,符合题意即可)

三、写作(55分)

19 .(55分)

参照2017 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卷面书写(5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