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当年情愿睡地下室的北漂,回家生孩子了

那个当年情愿睡地下室的北漂,回家生孩子了

逃离北上广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最近一份调查显示,人口净流入城市前几位分别是广州、深圳、杭州和上海,北京只能屈居第五,这再一次加重了北漂们的焦虑。

我们在决定时,常常会参考周围人的选择,有时候会生怕和别人不一样,离开还是留下,这是一个问题。多少人做着逃走的梦,却依然画地为牢。

你是其中之一吗?

我们和一些(曾)在北京的朋友聊了聊,听听他们的故事,你会豁然开朗。

1 北京,你让我高攀不起

@小辛辛 90后 北漂3年 家庭年收入20万

我和老公在北京一直是租房,俩人刨除房租(五千)后,剩余的钱足够过得滋润,这几年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就好像能在北京过一辈子似的。

然而去年怀孕后,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在北京生活的压力。

一开始我们想在北京生产,婆婆也乐意过来照顾我,但这样的话,最起码要租两居室,房租上万,一年下来要十几万。

我们都是普通人,一下子拿出十几万来租房,心里怎么都有掉块肉的感觉。

仔细想来,我怀孕期间上班挣的钱,相当于一大部分都拿来付房租了,图个啥呢?

我们也想过买房。北四环这边均价八万,五环外的二手房均价五万,地段、房型、环境什么的就别指望了。

我一朋友在五环外买了房,50平400万,父母东拼西凑付了280万首付,剩下的就靠自己每月慢慢还了,压力非常大。

如果倾尽所有花几百万买了房,没住几年,孩子长大了,又该考虑换学区房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花光了父母们的养老钱,他们又该如何度过一个有质量的晚年?

对于有钱人来说,几百万只是小意思,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几百万就是所有根基。

思来想去,辞了工作,回老家生娃。

再见吧北京,你是属于年轻人和有钱人的地方,我也曾想过和你相守到老,读书那会甚至觉得住地下室都乐意。但现实却并不允许,是我一厢情愿了。

2 29岁的我一无所有,除了梦想

@Summer 85后 北漂2年 年收入5万

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经济压力,在老家混了一年半。2016年初,决定改变现状,和好友来到北京。

回想自己这两年,无非是想找到一份热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兜兜转转,我捡起了小时候对文字的痴迷,做起了校对。

工资很低,甚至还要向父母伸手。但却无怨无悔,因为找到了可以从事一辈子工作的那种感觉。

我今年29,同龄人结婚生子已是主流,而我还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也有朋友劝我回家。我是个拆二代,在家只收房租也过得下去,但那还算活着吗?

结婚与否只是一种选择,而非必须。即使到了适婚年龄,自己都没有稳定下来的人,真的可以去承担别人甚至老人孩子的责任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所以也不能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就去做。

因此我选择留在北京,只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为它奉献一生。

北京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是奋斗就有收获的地方。

我曾深深沉醉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中,那些只会出现在电视里的名胜,如今近在咫尺。各种展览表演,让普通人也能享受,这些都是老家没有的。

但是人不能什么都得到,选择一种人生就是放弃另一种人生。

现在的工作很苦,但我不怕,因为文字本来就是要熬一辈子的行业。可能是因为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一无所有,也觉得安心,觉得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底气。

3 无论多糟心,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三竖 80后 北漂10年 家有二宝 家庭年收入35万

四年前,我特别想逃离北京。

居高不下的房价、孩子昂贵的入托费、上下班高峰期挤成纸片的地铁、压力巨大的工作,加上再次怀孕的妊娠反应,让我经常被“逃离北上广”的呼声触动,多次跟老公商量一走了之。

老公家在江西小城,离南昌近。我来自湖北山村。我们曾考虑在南昌落脚,周末回老家。

我们无数次幻想过这种惬意的生活,甚至拜托老家亲友打听工作,但现实很让人纠结。

老公拿到了北京户口,这样孩子也成北京户了,走了就意味着放弃这个机会。再者北京还有一大笔房贷,如果不卖掉房子,老家的工资连房贷都不够。我们不想卖房,想给孩子多一个选择。这么犹豫了很长时间,无法决定。

2014年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而我在工作的持续高压下面临崩溃,于是辞职带着孩子回了老家,成了同学羡慕的逃离北上广的人。

可是在家却非常不适应,小城闭塞,缺乏活力,周围的人下了班就是打牌k歌、家长里短,我融入不了。托儿所这一块也不完善,叫人不放心。在家坚持到二胎满月,我就迫不及待劝老人来北京帮带孩子,自己去上班。

回北京重新上班后,我很少再有离开的念头。无论遇到多么糟心的事儿,我也想着坚持下去。

这份坚持不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下一代。北京很多资源是二三线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即使收入不多,但我们依然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场馆,多走走看看,而不是如老家的孩子那般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

即使孩子的学校很普通,但对比老家已是天堂,各种课外活动经历,让他在老家的孩子面前俨然成了“英雄”。

作为父母的我们,整个状态也是向上的,想做得更好获得更多,北京相对公平的环境是二三线的城市无法提供的。

可能相对其他北漂来说,我们多了个优势或者羁绊:北京户口。所以才坚持下来。但如果没有户口呢,我也不知道会怎样。

4 谁说离开北京就要回十八线老家

@肉片 85后 北漂2年 年收入8万

我刚来北京时工资四千,只租得起公司附近的床位。12个人挤在70㎡里,共同一个厕所厨房,月租900。

过得很糙。打开微波炉总能见到蟑螂,还能若无其事把吃的放进去。下水道经常堵,洗澡要站在上一个人留下的污水中。

半年后涨了工资,和闺蜜合租了一间次卧,房租两千。刚搬进去时幸福感爆棚。(四室两厅的房子被隔得面目全非,一共住了6户,男女都有)

那段时间特别满足,工作之余考了心理咨询师和日语二级,周末和闺蜜出去玩,吃遍了北京。

我河北的,对于大多数老乡来说,定居北京是最理想的选择,

我却没太大感觉,总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

男友毕业后去了杭州,我去找他时对杭州印象很好,西湖、绿化、空气不用说了,最意外的是车让人,作为支付宝之城,生活比北京还便利。

回北京后,开始认真考虑去留。北京的核心优势在于资源丰富。但只有当你足够强大,才能得到它特有的资源。

此外,北漂为了得到和其他城市相似的资源,代价却高得多,比如房子。

我是个普通人,没那么大野心,杭州就满足了。

因此转战杭州。谁说离开北京就要回十八线老家?新一线城市就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是两千块,在杭州租到了主卧,居住条件大大升级。因为人才引进政策,男友已经拿到了户口。为了迎接亚运会,地铁修得突飞猛进,买远一点的房子也没问题。

杭州并不像北漂想得那么安逸,在这个快速发展、名企云集、充满活力的新一线中,多少人加班到深夜。

年轻人在哪儿不用拼命?她最吸引我的是生活成本较低,生活质量较高,没有明显的排外感,是性价比高的佳品。


听了这些故事,我发现离开北京的理由很多,交通、租房、空气、生存压力……但真正的决定因素只有3个:户口、房子、孩子。其余都没那么重要。

北漂是一碗青春饭。二十多岁的人把青春赌在这儿,有的改变了命运,有的带走了财富见识,有些人交了学费,换来了沉重的教训。

是否逃离北京,其实用不着纠结,到了一定时间,现实会替你做出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