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檢、法、律師、專家學者討論的這個重要問題,觀點全在這……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由江蘇省委政法委、檢察日報社主辦,江蘇省檢察院承辦的“新時代法治建設背景下刑事證據問題”研討會19日至20日在南京召開,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江蘇政法機關等單位的實務界專家與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學者共190餘人,分別圍繞偵查、批捕起訴、刑事辯護等環節的證據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偵查環節的證據問題

發言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警官學院副院長

薛宏偉

為確保社會平安,公安機關不斷創新偵查模式,提升取證能力,偵查破案和規範辦案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別是在取證方面,有了巨大進步。主要體現在:證據意識不斷增強,證據規範基本完備,取證能力明顯提升,內控機制逐步完善。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信訪處副處長、

公安部審訊辦案專家

周其海

公安偵查辦案工作是確保審判實效、權威的首要環節。公安偵查辦案要注重養成培育“證據對抗”理念;要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偵查辦案水平;要嚴格證據標準,構建“三位一體”思路;要加深智慧警務建設,提高證據獲取能力;在網絡電信詐騙案件中,要注重探索建立個案蜂巢式偵查辦案證據體系。

點評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

王敏遠

推進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是一次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變革。我們在研究新的問題的時候,要進一步開拓新思路、強化新的能力建設,這需要包括刑事偵查在內的所有部門的共同努力。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副廳

元明

檢察機關應與公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為保證偵查取證的效果,檢察機關採取了一系列富有實效的舉措:一是加強檢察官提前介入、引導取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強自身業務指導;三是建立偵查活動監督平臺,在審查逮捕過程中對取證瑕疵等問題進行同步監督;四是牽頭建立“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偵查活動監督機制”;五是積極構建重大、疑難案件偵查機關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和建議制度,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

批捕起訴環節的證據問題

發言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省檢察院公訴一處副處長

孫勇

認定犯罪離不開證據,但同樣的證據能否達到最佳指控效果則離不開對證據的運用。公訴運用證據證明案件事實不是孤立、片面的,在確定單個證據真實合法的基礎上,要學會縱向、橫向聯繫,綜合運用證據證明案件事實,要突出注重挖掘證據證明力,對公訴人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南京市檢察院偵查監督處處長

席晨

我們應構建證據思維。所謂證據思維就是用證據來建構和印證法律事實的思考方式。證據思維包含四個方面: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

點評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

張相軍

公訴作為檢察機關的核心職能之一,要發揮好庭前的主導作用;要發揮好證明的主體作用;要當好庭審的主角。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模式下,庭審對公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建偉

證據思維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沒有證據不可以入罪,也不可以不負責任的出罪;第二,取證手段必須正當。對於證據原理、證據規則、證據制度我們要有足夠的重視。

刑事辯護環節的證據問題

發言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安徽省律協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

王亞林

不管是刑事律師,刑事法官,還是檢察官,甚至包括公安人員,都需要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刑事證據的規則。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省律協刑辯委員會主任

薛火根

為了讓法官、檢察官和律師消除誤會、隔閡和牴觸,應當通過學術交流、聯席會議等方式,形成相互獨立、彼此尊重、互相監督,構建更為和諧的新型法律職業共同體關係,為律師的調查取證、有效辯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點評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秦宗文

我們要正視法律問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不能損害人民群眾對法律公平正義的期待。律師、司法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正確理解法律的含義。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

於同志

全面裁量證據,是進行證據裁判的基本立場。依法全面收集能夠證明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罪重或罪輕的各種證據,是刑事訴訟法對案件辦理的明確要求。客觀、公正地進行證據裁判,必然要求對被告人有利與不利的兩方面證據都要充分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審判環節的證據問題

發言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茅仲華

當前,我們必須深入把握信息革命的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證據審查的深度融合,把制度與技術兩種優勢結合好,把科技理性與司法理性兩種智慧融合好。探索運用大數據對量大面廣的刑事案件證據標準、證據規則體系進行集中攻關,形成操作性強、可數據化的統一標準和網絡平臺,進一步提高取證質量和辦案效率。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

葉巍

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當下,如何理性看待刑事簡化證明現象並予以合理化規制,涉及刑事訴訟價值、證明方法和證明標準等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也是當前刑事司法亟須關注的問題。

點評人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易延友

分別對於非法證據排除中的痛苦規則、證人出庭中的法官裁量規則以及證明標準中的排除合理懷疑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副庭長

王錦亞

以審判為中心、非法證據認定標準、證明力的審查等問題結合最高人民法院相關業務庭的實踐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江蘇省檢察院副檢察長

蔣永良

我們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推動建立科學可行的基本證據標準,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努力實現證據標準數據化、模型化。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四川大學教授

龍宗智

證據法的發展,要適應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的要求。刑事證據制度改革,有兩個問題最為困難,一是非法證據排除,二是直接言辭證據規則的建立。要保障案件質量,要使審判具有實效性,不至於走過場流於形式。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卞建林

就證明標準、證據指引等方面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同時他表示,非法證據排除已經深入人心,它是程序正義的產物,體現了程序價值。

至此,專題研討環節已全部結束。會議最後,江蘇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作總結髮言。

公、检、法、律师、专家学者讨论的这个重要问题,观点全在这……

劉華表示,研討中,與會代表們圍繞偵查、批捕起訴、辯護、審判環節的刑事證據問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交流,大家圍繞主題各抒己見,觀點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有視角的交匯和觀點的碰撞,為我們與會人員獻上了一道豐富的精神大餐。

本次研討會基本達成了三個共識:

第一,對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理解。我們通過研討認識趨於一致,以審判為中心其實質是在訴訟全過程中實行以司法審判標準為中心。

第二,進一步強化了對證據的認識。刑事訴訟各階段的工作都是圍繞證據這個核心而展開的。犯罪行為發生後,偵查機關的重心是查找證據,檢察機關的重心是審查證據,律師的重心是質疑證據,審判機關的重心是認定和判斷證據。任何環節對證據的忽視、輕視和漠視,都可能導致錯案。

第三,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刑事證據的標準存在著差異性和共同性。我們不能因為這種差異化而放鬆對整個證據標準的要求。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所收集和審查的證據都要經得起庭審的檢驗。

另外,劉華檢察長也表達了三個期待。

第一,期待偵查機關能夠高度重視和理解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對偵查工作的深刻影響。

第二,期待更多人,特別是大律師、名律師能夠積極加入刑事辯護隊伍,承接刑事辯護的業務。我們期待通過律師的積極參與,來保障刑事訴訟能夠得到科學有效運轉,切實維護公平正義。

第三,期待審判機關能夠在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中承擔起更加重要的歷史責任,引領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改革和科學發展。

一天半的會議結束了,與會代表們帶著滿滿的收穫踏上了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