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演义》里是什么水平?

yufengguanyun

假如把吴用放到三国当中,他会是怎样一个水平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和三国中的蒋干相比,就如同“繁星比于皓月”,难及蒋干之才一二,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便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故!

吴用即“无用”

在水浒中,吴用被称为智多星,听这外号,应该是一个极擅长权谋之术的人,但通读全文发现,恰恰相反,这更多的是一个讽刺之意,他的名字道破了这背后暗藏的深意——“无用”。水浒前面很明确的便说到吴用只是一个落第的学子,在村庄里当了一个教书先生,后来和晁盖等人劫取了生辰纲后逃亡梁山,落草为寇。到后来宋江等其他好汉共聚梁山之时,吴用在众人之中算是最有“学问”的,加之入山时间非常之早,有地位,被大家推举为梁山的首席军事,排座次时高居第三。然而吴用真的配吗?是真不配,他虽在梁山屡出计谋,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像攻打祝家庄,曾头市等等,最终还是靠武力解决的,最能体现他无能的莫过于征方腊了,梁山兄弟落得个十死七八的结局,宋江和吴用难逃其职。

吴用无德

吴用用“毒士”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更加妥当,为了骗的忠义之人落草为寇,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像教唆李逵杀小孩逼朱仝上山,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曾更是劝宋江投降辽国,忘祖弃宗等等,,足见此人的无德。

三国中的定位

三国这部小说主讲的当属“权谋”了,故把水浒中大家所认为最富权谋之术的吴用拿来比较,看看他在三国中是怎样的位置。谈到三国,说起顶级的谋士,当属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这些人了,其次可能属于徐庶,周瑜,法正,程昱,陆逊,荀攸等人,最不济的当属蒋干,孙乾,简雍等一些所谓的谋士。而吴用在三国中可以说是比最不济的还要差,原因有二,其一,那些最不济的,至少还是当时的有名之士,多少还有点官职,而吴用只是一个教书先生,落第学子;其二,吴用为人品行不端,无德且不忠不义,实在不配与三国名士相提并论。


灵魂的感触

吴用穿越三国之角色。

一、吴用在曹操阵营,角色路人甲

吴用在曹丞相阵营,给曹丞相提意见:丞相哥哥,我看你有真龙之相,咱把汉献帝给嫩死,自己当了吧?

曹丞相回头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吾乃忠臣良相,志在匡扶大汉河山,汝居何心,敢负圣上?

结局,曹操回手一刀,吴用死前最后一句:哎呦,我去!

曹操心里想:这个213,敢把老纸的想法说出来,满朝文武谁不知我的想法?献帝小儿也清楚,就你个傻缺说出来,不过正好,拿你骗骗天下人心。

二、吴用在刘备阵营,路人乙

吴用在刘备阵营,给刘长手提意见:玄德哥哥,我看那赵子龙有万夫之勇,你让弟弟下山,骗他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把他赚上山来,如何?

刘长手回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饱含热泪:汝这个匹夫,吾以德待人,赵子龙实乃人杰,为我所用,必以兄弟待之,不为吾所用,吾亦视他为自己哥们,只要吾心诚恳,定有他回心转意的一天,汝乃何人,如此歹毒?

结局,刘长手叫来张飞:三弟,这个贼子教吾构陷子龙,去,把他在子龙面前剁喽!吴用死前没说话,张飞没给他机会。

刘长手心里想:这家伙说的不错,方法太阴毒,干脆,我舍个自己的孩子吧,摔他一摔,看能赚得子龙不?赵子龙啊,你可别当真呀,千万接住我儿子,要是接不住,老纸……

三、吴用在孙权阵营,路人丙

吴用在孙权阵营,给孙权提意见:权儿,这次曹操来势汹汹,我们和刘备联手,必须使些计谋,让黄盖老将军混入敌营,来他个火攻,才能保住赤壁。

孙权回头看了他一眼:哥,咱别老玩别人剩下的行不?周嘟嘟和诸葛先生已经说了这计谋八百遍了。不过既然你说了,我也不能慢待你,这样吧,吾封你为前将军,作为黄盖老将军的副手,怎么样?

吴用正等着被剁呢,一听死不了,还封官,大喜到:谢主公。

吴用出去后,孙权笑着对周嘟嘟和诸葛先生说:瑜仔,亮仔,我看做戏要做足,这个家伙叫什么来着?哎,管他呢,反正是个无用的人,你们回头就打他吧,千万打死了,要不戏不足。黄盖老将军岁数大了,我怕他演技僵化,骗不了人。

黄盖心里想:我得先和吴用拜把子,把前戏做足,到时候以给他报仇的名义去投曹操……唉,可惜了这个吴用,刷点小聪明,以周嘟嘟的心胸,估计他得被打成肉酱……



风舞鹰翎

如果把《水浒传》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演义》里......

我觉得会被虐成渣。

《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题材,是为了推翻腐朽的大宋王朝。《三国演义》是一部古代战争题材,三国将星如云,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么多星星之中最闪耀的几颗,它描述了各个立场的谋士的尔虞我诈。


《水浒传》里的谋士,应该叫军师,只有两位,一个吴用,一个朱武。纵观水浒传基本都是吴用出点鬼点子把某个好汉弄上山来,或者出个点子救个好汉。这些基本在大战场上派不上用场。从《水浒传》后期打方腊就可以看出好汉接二连三挂掉。计谋策略压根没有。


况且吴用的出身已经限制了他的接触面,一个穷酸的落第书生,在私塾里当先生。真要有大本事的话不致于混到这个层次。

而《三国演义》里的谋士可以说是从小就在大人的熏陶下接触到更多的事物。荀彧,庞统,曹操,袁绍,司马懿,周瑜都可以说是将门出身或者当地的大族。有的谋士从小就是同学,在一起学习文化。


所以说开始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后期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太多的未来。

欢迎大家阅读,如有不同意见请留言


小哥纵横天下

《水浒传》军师吴用,放到英杰辈出、谋士如云的《三国演义》里,就属于谋士中的末流了。我说句玩笑话:在三国,“智多星”吴用恐怕会变成“智障星”,吴用多半会无用了。

常言道: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吴用若放在三国时代,就是稳稳当当的牛后,几乎没有悬念。



我将用三部分回答上面问题。分别为:1、《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性质;2、草莽中的“智多星”;3、三国中的“智障星”。往下看。



1、《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性质不同

《水浒传》本质上是一群草莽匪盗占山为王和造反的故事,以晁盖、宋江、卢俊义为首的梁山草寇,盘踞水泊梁山,啸聚一百单八将,对抗北宋政府。宋江、卢俊义、吴用等,尚属于民间一股悍匪响马,并未上升到政治起义、纲领明确的地步,还属于某一地域性落草为寇、草莽占山的级别。

《三国演义》则是讲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中央政权崩溃,各地诸侯割据,军阀战争兼并的故事。是一部群雄并立、尔虞我诈、规模宏大、波及全国的战争级史诗。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阀,兼并其他割据政权,而最终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以曹魏、蜀汉、东吴,三大股力量相互较量为主线,以诸葛亮、郭嘉、荀彧、鲁肃等三大军事集团谋士从战略、战术层面斗智斗勇,以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张郃、周瑜、吕蒙等三大阵营将帅相互攻伐。三国群星璀璨,战将如云,是上升国家政治层面的大规模战乱。

《水浒传》中的宋江、卢俊义、吴用等,包括其中南方的局部方腊起义等,与《三国演义》中群雄争霸局面,不可同日而语。


2、草莽中的“智多星”

《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的智谋水平,用在梁山草莽匪盗聚众闹事、打家劫舍,自然显得牛逼,因为一群只知道打杀的草莽,碰到吴用这么个能识文断字、还能出出计谋的教书先生,自然“奉若神明”。然而,吴用在《水浒中》中作为军师,并未提出什么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没提出什么像样的政治纲领,纯属一帮草寇“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以暴制暴、江湖义气”之举。



从《水浒传》中梁山首领宋江,主张向北宋朝廷投降招安一事,就足以看出作为梁山军团的军师智囊级人物的吴用,明显缺乏犀利的眼光和残酷的敌我形势分析,见识还局限在小农思维和愚忠方面。其实梁山的天智星公孙胜,都比吴用有见识、看的透,所以后期公孙胜悄然离开梁山,不愿与招安派为伍。

最后结果,宋江、卢俊义等首领,被北宋朝廷(奸臣当道)赐毒酒而死,梁山走向覆灭。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吴用,而是我们看梁山的人员组成,就明白了这帮草莽豪侠的局限性。梁山集团主要决策层宋江、卢俊义、林冲、呼延灼等几乎多是北宋官场出身、不得已才上山为寇,根本就没有推翻宋朝的决心乃至想法,而黑旋风李逵、阮氏三兄弟、赤发鬼刘唐等就是十足的草莽强盗,白日鼠白胜、鼓上瘙时迁、顾大嫂等更是鸡鸣狗盗之辈……纵观梁山成分,本身就缺成大事的基因,也缺乏顶层设计的人。


3、三国中的“智障星”

如果《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放到三国会怎么样?那就悲催了!无论放在三国集团哪个主公下面,都是莹虫之光,根本没有吴用站立的位置,更起不了多大作用,只会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淹没,默默无名。



纵观三国,刘备账下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法正、李严等一干厉害智谋之人,曹操账下更是谋士如云,荀彧、荀攸、郭嘉等等众多牛人,而孙权集团更不缺像吴用这般水平的不入流谋士,一抓一大把。这是实实在在的话。

所以,吴用还是好好在《水浒传》里待着吧,别跑到《三国演义》里,在梁山草莽盗匪眼里,先生是“智多星”,但在高人辈出的三国里,恐怕要成“智障星”了。

你认为《水浒传》里军师吴用,在三国水平会怎样?欢迎留言交流。

文 | 峰子哥 关注“峰子奇观”获得更多有趣内容!

峰子奇观

水浒人物与三国人物相比,最起码低两个档次。梁山好汉在《三国演义》里就是廖化、周仓和裴元绍这种黄巾起义后占山为王的档次。裴元绍被赵云枪挑,廖化、周仓先后跟随了关公。周仓的辉煌是抓住了不服关公的庞德,廖化的辉煌是终于当上了蜀汉北伐的先锋,不过是因为“蜀国无大将”。

蜀国无大将, 廖化当先锋;梁山无大才,吴用做军师。有个歇后语叫:梁山的军师~~无用,施耐庵用名字的谐音给智多星吴用定了性。

吴用是个不安份的乡村教师,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却满脑子发财欲望。伙同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吴用的鬼主意很有效,但放到三国里,也就小儿科的水平。智取生辰纲案被很快被何涛何清兄弟侦破,吴用的破绽就是在安乐村用假名住店。如果他们不住店,偷偷住到安乐村白胜家里,何涛还真没什么线索。还有白胜,就是个游手好闲的赌徒,让他担酒卖也属反常。白胜把分得的赃物直接埋在床肚,地面不平,公人们一眼看穿,挖出一包金银,于是生辰岗案子迎刃而解。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出场第一计,方案明显不周,也就黄泥岗骗杨志那个环节出彩。劫财之前有漏洞,劫财之后也没有防备,走一步算一步,要不是宋江通风报信,就成问题了。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出吴用不但算路不精,而且长远思维不行,或者说战略眼光不行。

吴用篡改江州知府蔡九给蔡京的书信,办得不妥,导致宋江和戴宗面临斩首。还好,吴用懂得亡羊补牢,江州劫法场成功了。这与程昱写假信成功欺骗徐庶母子差远了,与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计谋相比差远了,与曹操涂改书信离间马超韩遂也差远了。

吴用模仿诸葛亮,也手拿鹅毛扇,但他事态分析、战略判断的能力与诸葛亮差得太远。诸葛亮未出茅庐已有三分天下的谋划,诸葛亮死前已安排好身后事,吴用呢?吴用对梁山发展没有规划,梁山人马没有占据一州一县;吴用对招安后果也没有防范方案,他兴匆匆地去做他的武胜军承宣使了,根本没想归农,也没想到宋江卢俊义会被秋后算帐;吴用对宋江冤死也没有雪冤的安排,吴用直接吊死在宋江坟前,说明了吴用真的无用。吴用的计策也就是不择手段的歪脑筋小伎俩,作用就是把好汉们逼上梁山。

看看郭嘉的战略分析,看看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看看刘晔给曹操的建议,吴用比不了。看看鲁肃劝孙权联刘抗曹,看看黄权反对刘璋请刘备入川,再看看吴用劝宋江投降辽国,既无眼光又无忠义。

军事才能上,吴用不懂阵法,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诸葛亮比,简直是对诸葛亮的侮辱。吴用排兵布阵能力比不上梁山的神机军师朱武,甚至比不上宋江。而三国里懂阵法的不少啊,除诸葛亮外,司马懿、姜维、邓艾等都是懂的。

离开了梁山的地利,吴用就没能帮宋江调兵遣将,南征方腊,梁山人马伤亡惨重,吴用宋江与周瑜、吕蒙、陆逊、司马懿等人的指挥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吴用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军师。三国里,英雄人物星光灿烂,如果吴学究放到三国,天机星必然暗淡无光。吴用差不多就是一个黑洞吧,哪个靠他哪个倒霉,晁盖如此,宋江亦如此。


龙久于池


这个很明显,《水浒传》里面的智多星吴用,如果放到群雄争霸的三国里面,相对于那么多神机妙算的大咖,肯定是米粒之珠难放光华了!

鬼才郭嘉:大魏基业奠定者之一!

郭靖有多么厉害呢?传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因为郭靖和诸葛亮属于两个阵营,如果郭嘉活着,和诸葛亮在战场上面斗智斗勇,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争霸了!

卧龙先生:诸葛亮!

诸葛亮雄才大略,一副《出师表》更是传为佳话,并且这部《出师表》被现代文艺作者王洛勇翻译成了英文,更是在全世界刮起了一股旋风!

诸葛亮是修道人士,所以其不同于一般的谋士,其隆冬时节借东风,空城计,缩地法,木牛流马,葫芦口战役,并且搞了5次北伐战争,乃至于后来的续命之法,无不是一种神一般的存在!





司马懿:文武双全!

司马懿也是非常传奇的人物,也是后期魏国的主要将领,其睿智大度,虽然多次败于诸葛亮之手,但是能忍辱负重,凝神静气,所以说其胸怀也是非常宽广的!并且三国后期,多次成功阻挠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并且其也是雄才大略,魏国面临着蜀吴夹攻,依然能安然自若,这和这些优秀将领谋士的布防是分不开的!

再回来看看吴用先生!

吴用先生在梁山土匪集团的扩大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山寨土匪那里比的了正规军?并且很多次,朝廷剿灭梁山无功而返,一是梁山依据天险,二就是其剿匪大军实力一般,很多都是地方军队,参考后来水浒英雄出征北辽,那个时候吴用也没什么妙计可言。这个相比于三国谋士们精熟于各种攻城陷地的策略,并且懂得阵法,又能熟悉地理来说,吴用真的是无用了!


深圳小哥带你看深圳

吴用放到三国时期的任何一个集团,都基本上什么都不是,别看他在水泊梁山混的风生水起。

吴用此人,自视很高的,人称智多星,字学究,号加亮先生。是个自视有诸葛亮之才的家伙。

但归根结底,吴用就是一个有心机无底线的“落魄文人”,搞阴谋诡计有一套,心中无格局无韬略,甚至正经的军事指挥才能还不如“神机军师”朱武。

吴用的旁门左道,雕虫小技在草寇圈子里玩那些只知打打杀杀的所谓“好汉们”还行,坑蒙拐骗还不错,但最终还是道行太浅,和三国的那些谋士如诸葛亮,荀彧,郭嘉,鲁肃等等相比,算是不入流。

作为“军师”,吴用也曾试图运用一下孙子兵法,在宋江因为发配江州在浔阳楼上题反诗被押入大牢准备问斩之时,戴宗上山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晁盖。

宋江可是晁盖的救命恩人,所以晁盖很着急啊!这个时候,吴用很自负,呵呵一笑:我自有妙计。

他的计策是把江州知府给当朝蔡京请示如何处理宋江的请示信函偷梁换柱,模仿蔡京笔迹假造书信,要求把宋江押往东京汴梁由朝廷亲自处理,然后,梁山好汉在半路上劫囚车将宋江抢上山来。

吴用的计策虽然小气,但还不错,为此,他不惜把两个本来老实本分的手艺人,一个是“圣手书生”萧让,一个是“玉臂将”金大坚,生生骗上山来胁迫入了伙。

但是这种雕虫小技还没等人家戳破,自己就掉了链子,他忘了江州的蔡九知府和京城的太师蔡京是父子关系,老子给儿子回信,断不会是用“翰林蔡京”的印章!

一条“妙计”,差点要了宋江和戴宗7的命

就这么个小伎俩用起来都露怯,给三国的哪家做谋士,都活不了多长时间。

学识和见识都不够。


步武堂

吴用(无用),这名字作者就告诉你了,这人屁用没有。你看看他干的第一件事劫生辰纲。案发才第三天晚上,白胜就被抓了全部人都供出来,别人劫的生辰纲一年都没破,他几天就嗝屁了。为什么快成这样子看看原著的文字:

当日是六月初三日,有七个贩枣子的客人推着七辆江州车儿来歇。我却认得一个为头的客人是郓城县东的晁保正。因何认得他?我比先曾跟一个赌汉去投奔他,因此我认得。我写着文簿,问他道∶“客人高姓?”只见一个三须髭白净面皮的抢将过来答应道∶“我等姓李从濠州来贩枣子去东京卖。”我虽写了,有此疑心。 晁盖和赤发鬼刘唐这两个货这么明显的特征这么大的名声,不认识你认识谁。最后宋江跑去报信,朱仝和雷横赶到晁家庄抓人的时候已经是一更天,晁盖居然还在收拾行李,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被抓,连条逃跑路线方案b都没有预备。



当然还有吴用中期用计如何歹毒坑爹,读过水浒的人都记得一点了,救宋江伪造个蔡京落款还没写对把人家戴宗都给坑了,无端端把人变成了罪犯,赚朱仝上山居然残忍到把人家领导四岁的儿子给摔死,也就李逵下的了手,打个祝家庄,居然没有约束李逵把可以说是盟友扈家庄全杀光了,背信弃义到这地步也没谁了。骗卢俊义上山,搞个反诗害的人家家破人亡,老婆还戴了绿帽子,像这类滥杀无辜的事情干了一桩又一桩,招个安对高俅这个大奸臣有多低声下气就不说了,时不时还搞大屠杀,劫持宿太尉还把附近的老百姓给杀个清洁溜溜。搞的梁山多少兄弟不满,还替天行道,谁都在心里犯嘀咕了,分明就是一帮流氓土匪人渣干的事情。就他前期干的那些事情,做盗贼守着梁山泊那几公里的地方可以,用来谋一洲谋一国用计歹毒不计后果失误不断,恐怕一开始就跟张角三兄弟一样的下场。


基利安姆巴佩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如果你按常规对比,吴用的谋,几乎是难登大堂,谋不得国。自然的,也无法和司马懿,周瑜,贾诩等人相比。

但吴用能在整个人才济济的梁山坐稳军师之位,在智力属性上,也是颇为可圈可点的。

把一个颇有急智的人突然放到一个谋国的位置,毫无可比性。就好像小镇子的首富去和大城市的首富比,那差的岂止十万八千里。

但我相信,适应了时代,吴用虽成长的不如那些赫赫有名的大谋者,但至少,也是一个能出谋划策的好手。


博聚动画

决不允许用这样的方式拉低三国谋士的水平!

吴用自己肚子里面有多少货,他自己最清楚。宋江也清楚。梁山众兄弟也清楚。

放在三国,就是被碾压的水平。

第一,从格局上来说。三国里面的谋士,谋的是一国万民,看的是四海天下,思的是一统江山,无论水平高低,首先这格局上,就不是吴用所能比拟的。

吴用所谋者,一地、一事、一隅而已。吴用的心里,只装得下梁山泊的小水洼!


第二,从背景来看。首先,三国的谋士,世家居多,人家是靠这个吃饭的,谋士在当时是个非常牛逼的阶层、团体。


其次,谋士的教育、养成,有其特殊的背景,需要庞大的资源,需要高明的师傅,绝不是能够自学成才的,闭门造车,只能想出一肚子不入流的阴谋诡计。吴用,自学成才?


自古谋士无寒门!个别太牛逼的另当别论。吴用显然不在此列。


第三,从集团势力来看,吴用的大哥宋江,除了人够意思之外,似乎没啥优点,而且权谋过重却也是格局偏小。


吴用的格局不可能超越宋江。不然,吴用早就另谋高就了。

吴用的背后,是梁山泊的一众兄弟,也就是个土匪团伙。既无大义、又无正名。就算从规模和战斗力来说,也不值得一提。


第四,从业务能力来说。自打宋江上山,一直到征方腊,吴用出过什么大力?有过什么堪称经典的策划?献过什么计策?都没有!


吴用,玩弄的人心诡计,为了让朱仝上山,是他纵容李逵一斧子劈死了一个四岁的小孩,为了让卢俊义上山,他让卢俊义家破人亡。


凡是被吴用惦记上的,都印堂发黑……梁山的众兄弟,但凡有一点正义和血性的,能看得上吴用这厮?


而宋江,对这一切,欣然接受,思之毛骨悚然。这样的替天行道,这样的宋江,这样的吴用,来到三国,基本上第一回合就被团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