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种?选不好品种?不存在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潜力品种推荐

1 华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大豆起源于我国,有5 000多a的栽培历史。中国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黄淮海地区。我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近几十年我国大豆生产停滞不前,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华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交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是大豆加工和消费的主要地区。华南地区大豆面积有66万hm2,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但大豆良种普及率低,导致大豆产量偏低;广西、湖南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大;福建、海南为菜用大豆主产区。近10 年来,华南地区的大豆相关科研取得很大进展,先后有30多个大豆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但以高蛋白品种为主。从这几年国内外大豆生产发展速度来看,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相对缓慢,且占世界豆业资源份额小,但我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上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难以扩大,因此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南方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虽然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较为先进,但大豆的产量依旧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大豆品种纷繁复杂,农民挑选困难,导致优质的品种利用率不高;二是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三是农民种植技术不够成熟等。2 华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大豆应该具备最基础的温度条件及水分条件。而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大豆生产遗传潜力,详细的栽培环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间苗、施肥、管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割。其中,品种选择是决定大豆种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2.1 选地整地播种前,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地原则,合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土壤透气性强、储水能力强、平整细碎、肥效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尽量避免前茬为豆科类作物,最好选择前茬种植小麦、玉米的田地。可以考虑使用农业机具进行浅翻、旋耕(一般深度25~30 cm),以利大豆种植。对于干旱的地块避免高强度的整地松土,以减少水分的流失。2.2 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种子萌发率在90%以上、高纯度、株型收敛、多花多荚、籽粒饱满的高产品种;此外,尽量选择生长发育时期与本地品种一致的品种。不同大豆品种都有其最佳种植区域,应避免长距离引种。2.3 种子处理选择优良品种后,为预防病虫害、提高出苗率,应进行科学有效的拌种、晒种、包衣等处理。 科学而又有效的拌种方法主要有药剂拌种、根瘤菌拌种。药剂拌种通常采用种子质量0.4%的50%多菌灵;根瘤菌拌种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固氮技术,即在播种前,将豆科作物种子蘸上与该种豆科作物相适应的根瘤菌,以保证大豆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氮源,为大豆正常生长提供保障。拌种处理过的种子最好不要过夜。为提高种皮通透性、提高发芽势及发芽率、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种子酶活性,晒种3~4 天。晒种时勤翻和薄铺,防止午间剧烈暴晒导致种皮破裂。 为解决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不良和病虫害的问题,应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剂种类较多,根据大豆品种和栽培条件科学合理选择,同时注意包衣剂的用量,过多造成浪费,过少不利于后期脱衣过程。2.4 播种①合理密植和适时播种 大豆种植一般行间距30~40 cm,根据实际生产环境调整株距。生产中合理密植,有利于早熟大豆品种长得更好。播期一般选择在高产期,不同地区高产期不同,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黄淮流域一般在6月中下旬,华南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及6月中旬至7月上旬。②播种方式 大豆播种以浅播为主,深度一般在2~3 cm较为适宜,若播种过深,会导致大豆无法破土出苗,叶片发黄甚至萎蔫死亡。若进行大面积播种时,并且要求高播种精确度和大播种量,可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效率和出苗效果会大大提高。2.5 间苗为保证幼苗长得更壮、生长势更好,田间注意间苗、补水、除草。在幼苗出现第4片叶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及杂草,保留壮苗,确保苗齐苗壮。2.6 施肥管水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科学合理施肥和科学管水必不可少。恰当合理的施肥能够防止大豆叶片长势弱、变黄萎蔫,保证大豆植株健壮生长,特别是注意施用恰当比例的氮、磷、钾肥,最佳的钾肥量可促进植株生长(控制在60~90 kg/hm2)。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田间持水量一般保持在60%~80%,特别是花荚期对水的需求较为敏感。在干旱时及时灌水,在涝时及时排水。2.7 病虫害防治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地区种植的大豆可能会感染不同的病虫害,需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华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主要是大豆造桥虫、夜蛾、豆天蛾、钻心虫、大豆蚜虫。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高压汞灯、挂黑光灯、糖醋盘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虫叶,清除田间杂草,利用黑卵蜂、绿僵菌等天敌诱杀;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杀灭病菌害虫,如大豆蚜虫,可以在蚜虫盛发前,交替选用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25%蚜清灵乳油1 500倍液、15%乐·溴乳油2 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喷雾。2.8 及时收割及时收割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在大豆叶片开始变黄、脱落、籽粒变硬但尚有光泽时收获。3 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 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①耕作栽培粗放 产量是华南地区大豆生产中最严重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表现为产量潜力低、单产低且不稳定,主要是栽培管理粗放、缺乏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甚至在荒地种植大豆或者在前茬大豆连茬种植。调查发现,有些地区即使配备了农业技术人员或者有科研机构专门从事大豆育种和栽培研究,但是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也并非很了解,依然沿用其他蔬菜的种植方式;播种技术落后,华南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还常常出现整地不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差、施肥技术不科学、除草用药不当等问题;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面积零星分散等,造成大豆产量一直没有很大增幅。 ②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应用范围不广 目前市场上毛豆种类多、杂、乱,加上政府以及种子管理部门对品种管理的混乱与随意,导致常常出现引种混乱现象;而有些省份种子管理部门将没有审定的优秀品种拒之门外,由此失去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林涛就广西地区的大豆生产现状提出,华南地区的部分农户长期种植本地地方品种(熟期长、籽粒大、发芽率低),加上没有择优去劣,导致品种品质、抗逆性、抗病虫能力变差;长距离引入优质品种时,又未进行系统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引进品种无法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发芽率低,导致长距离引进的优秀种质资源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范围窄。 ③大豆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一方面,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未有得到推广应用,有些农户套用其他蔬菜的种植方式来种植大豆,以至于大豆单产低且不稳定,市场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大豆销售面较窄,主要以农民直销或者个体户贩卖,基本仅限于自给自足,而且服务体系不健全,即使开始大面积种植,也会出现销售难的问题,经济效益低,难推动产业化经营。再者,缺乏龙头企业和正常销售渠道,难以形成规模化收益,制约大豆产业发展。广西自治区尚无自育专用型毛豆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一些从外地引进的毛豆品种也因适应性差、发芽率低而逐渐被种植户所淘汰,尚未形成“产、供、销”的产业销售链,缺乏大豆营销机构,流通渠道不顺畅,价格波动大,销售难,挫败农民积极性,制约产业化发展。体制不健全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无疑也是制约因素,任何一项活动都是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持以及政府政策的保证,如果没有了这“两大支柱”,就会出现农民积极性降低、流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 ④经济效益低、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 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大豆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导致种植大豆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完善的产业化经营及加工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缺少正常的销售渠道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导致“货多伤农”;另一方面,在大豆生产工作中,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研经费支持,农户的生产经营意愿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此外,农户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还受气候市场因素影响。再者,种植大豆的地区普遍规模较小,面积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甚至有些农户因大豆品质差、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产量、收益低而积极性受挫,最后改种其他瓜果蔬菜。3.2 大豆的发展对策①建立健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重视技术推广 单产低以及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低是制约大豆生产发展的因素,为此需要在大豆生产中投入更多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高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大豆生产效率,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推广高效施肥技术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大豆生产的田间管理。同时,需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减少土地资源低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种质资源浪费。 ②加强优良大豆品种推广,增强种子管理,保证种子质量 首先,在制订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规程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环境选择适宜品种。其次,种子管理部门应加强大豆品种管理,对大豆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后再投入生产,加强审定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当地种性退化的品种进行选优去劣和提纯复壮,保护本地优质种质资源。 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及科研经费支持 集中科研力量攻破大豆高产品种大关,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科研经费的支持。建立大豆育种栽培专家队伍,共同选育筛选优质品种,区域试验后再审定推广。针对大豆销售过程中价格波动大问题,政府可制订大豆价格保护长效机制,降低大豆在生产、供应、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完善大豆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产、供、销”的产业化模式,加大优势产区的建设力度。 ④政府实行利益诱导机制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应该采取利益诱导机制鼓励农户提高大豆单产,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推广应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管水、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4 优势品种推荐4.1 春大豆①华春2号 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高产、抗逆的优质春大豆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秋季繁种,夏季播种,生育期比春播短。株型收敛,花为白色,茸毛为棕色,有限结荚习性,单产高,大豆籽粒饱满大粒而椭圆,抗病性好,抗倒伏性能优良,粗蛋白含量达41.6%,粗脂肪含量达21.3%,接近高油品种和高蛋白品种。适宜与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套作。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测定单株产量、密度估算,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相当,截至2011年,此品种大豆推广面积已达到8 680 hm2,总产量1.76万t,在梅县、蕉岭县、平远县、蕉华管理区等地取得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市场对于华春2号秋季繁种的定价为8元/kg,定价较合理。 ②华春3号 是华南农业大学与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共同培育出的高产、稳产、高蛋白、早熟春大豆品种。母本来自于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父本来自巴西引进的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株型收敛,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籽粒大且饱满,籽粒椭圆,豆荚成熟一致性好,在高温湿润天气不烂果荚,种皮黄色,脐褐色。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耐酸铝能力强,适合在华南地区土壤较贫瘠的土壤条件种植。适宜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北部春播种植,实际产量2 688 kg/hm2,属于高产品种。适合与甘蔗、木薯、剑麻、幼龄果树等作物间套作。4.2 夏大豆①华夏2号 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培育出的高产优质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夏大豆新品种。采用混合摘荚法,以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早1号高蛋白品种为母本,以从巴西引进的晚熟长青春期的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株型收敛、矮壮,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籽粒椭圆形、大而饱满,百粒质量18.8 g,抗倒伏性好,豆荚成熟不裂荚,耐酸铝,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2007年品质测定粗脂肪含量21.76%,属于高油品种。可采用春玉米套种夏大豆免耕栽培模式。2011年已经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2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适合在广东全省推广种植。 ②华夏3号 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共同培育出的高产稳产优质的夏大豆品种,以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早1号高蛋白品种为母本,以从巴西引进的晚熟长青春期的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挺立,白花、棕毛,有限结荚习性,百粒质量17.5 g,籽粒大而椭圆,种皮黄色,脐色浅褐,耐旱耐酸铝能突出。2009年经示范种植,专家组鉴定平均产量为2 601 kg/hm2,属于高产优质品种,深受农户好评。适合与幼龄果树间种或者菜地轮作,2013年已在长江村开展了幼年果树间种华夏3号大豆的对比示范,不仅提高了产量、果实品质,还减轻了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取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可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种植,也可充分利用旱地进行种植。 ③华夏6号 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有性杂交育种方式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稳产的夏大豆新品种,以桂早1号为母本,以从巴西引进的耐酸铝、低磷大豆新品种BRS157为父本。


不会种?选不好品种?不存在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潜力品种推荐该品种属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籽粒小,百粒质量14.3 g,白花、棕毛。豆荚褐色、粒椭圆,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浅褐色,繁茂性好,落叶性良好,丰产早熟,抗逆性强,抗倒伏性好,较耐寒,成熟整齐一致,对低磷土壤适应性高。2012年经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栽培模式应以春玉米免耕套种夏大豆为主,在桂北地区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4.3 毛豆①毛鉴2号 是徐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反季节春毛豆高产优质稳产新品种。植株直立,无限结荚习性,白花灰毛,分枝多,抗倒伏性能好,叶片卵圆形,口感好,商品性优良。此品种产量高,平均667m2产量达到800~900 kg,有些田地甚至可以达到1 000 kg以上,平均每667m2收益1 200元。商品性好,市场俏销,经济效益高,深受农户喜爱。 ②毛豆3号 是龙海市种子管理站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台湾地区引进的菜用大豆春播新品种,其品种特性是籽粒大而饱满,植株直立,豆荚大,茸毛白色,口感甜糯,商品性好。在2006年引进福建省菜用大豆主产区种植获得成功,并在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产量高,有研究表明,若施用合适比例的氮、磷、钾肥,每1 hm2产量可达到10 000 kg以上。适合种植地区在东南沿海一带,因其口感好,商品性好,是“营养、美容、安全”的绿色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③闽豆5号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出来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中熟杂交毛豆新品种。

不会种?选不好品种?不存在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潜力品种推荐母本是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浙2818南方春大豆中熟品种,植株挺立,幼苗茎秆绿色,花白色,茸毛灰色,籽粒大、椭圆形,口感甜糯,鲜百粒质量70~85 g,成熟百粒质量约32 g。父本是从台湾地区引进的菜用大豆中熟新品种毛豆3号,植株挺立,幼苗茎秆绿色,花白色,茸毛灰色,籽粒大、椭圆形,口感甜糯,鲜百粒质量75~90 g,成熟百粒质量33 g左右。于2012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闽豆5号”。有限结荚习性,单株产量高,株型收敛,植株挺立,幼苗茎秆绿色,花白色,茸毛灰色,籽粒大、椭圆形,口感甜糯,鲜百粒质量75 g左右,属于中熟菜用大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闽豆5号综合表现为感炭疽病。此品种适应性强,适合在高产肥沃的土壤种植,可充分发挥高产潜力,目前可在福建大部分地区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