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留不住80后和90后,文交所大整顿让行情瞬间熄灭!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老纪特票和JT票给集邮者带来的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是丰厚的回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则是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邮票,对于回报的问题并不十分在意,享受着交流和交换的欢乐,几乎没有刻意追求过回报高低与否,甚至成为了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因而,集邮有着较为突出的群众基础,这种态势延续了数十年。

邮票留不住80后和90后,文交所大整顿让行情瞬间熄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暴发的邮票市场的两次大行情,从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邮票的命运,更改变了集邮者的命运,邮票从纯粹的大众化收藏品成为了众人追捧的投资品,邮票固有的邮资凭证的属性被一步步淡化掉,进而披上了投资工具的外衣。

随着政策环境的风云突变,邮票开始从神坛上走了下来,那些在高位追进的投资者这回受了罪,可以说是饱受煎熬;由于投资工具日益增多,市场局面发生了非常显著的改观,邮票的地位一降再降,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众化,乃至成为了一个被边缘化的东西,普通大众似乎已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是在发行生肖票的当天会热闹一阵。

那些,执著于邮票的投资者享受着市场的折磨,深度套牢者更是如此,他们狂躁的心态早已是荡然无存了,唯一的期盼就是能早一天走出阴霾,享受轻松快活的生活;但,这一天还会有吗?他们同样是一片茫然。

这些年来,邮票市场虽然小行情时常露个脸,但能让人感到称心如意的大行情却不见踪迹,除去2014年至2015年的文交所行情之外,最有力度的行情可以追溯到2009~2011年间,当时唱主角的是“我们爱科学”小型张、“全国科学大会”小全张等中高端品种,“梅兰芳”小型张的价格竟然超过了20万元(目前参考价10万元左右),实在出乎意料。

但是,这波行情有一个大的缺陷:那就是在老纪特和JT票的群体中,资金进行博弈的也就那么几套中高端品种,低端品种原地不动,行情的失衡状态极为突出;这也正是,导致行情暴跌的一个关键原因所在。尽管历经多年的调整,原有的失衡状态大为改观,但是并没有看到资金再次进行重点博弈的明显迹象。

文交所电子盘的出现,为资金的博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博弈方式,正是文交所电子盘的狂潮,使得不少资金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运作,从而使得现货市场的资金环境大为改善,出现了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劲升行情,热门品种层出不穷,赚钱效应尽显,那些被人们追捧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不及它们的零头,比如说上市以来就不招人待见的“中国古镇”小版张吧,价格低的时候在19.2元面值附近徘徊,后来却直逼百元;比如说“唐诗三百首”小版张更是它在一两个月内的投资回报率就超过200%;这种景观的再现,又一次点燃了大家解套和赚钱的欲望,其中的内涵让人回味。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新邮预订户还是在投资者那里,邮票市场都让他们提不起精神来,新邮在预订户面前是面值不保,在投资者那里则是遍地的套牢,只有极少数品种能从他们从中享受到一点阳光,比如说以“甲申猴”和“丙戌狗”为代表的赠送小版张,在这次行情中可谓大放异彩,“丙戌狗”赠送小版张的表现尤其令人称奇,价格达到了180元。可是,这种情况寥寥无几,对于2017年全年份票从160元跌至99元,实在是不堪回首啊。

通过多年以来的观察不难发现,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他们对于邮票并没有什么兴趣,中老年一直都是新邮预订户的主力军,老龄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尽管这些中老年新邮预订户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不强,处处将风险的防范放在首位,新邮的不景气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的气氛。虽然新邮预订户相对庞大,但充其量也是三五套邮票的预订者,他们几乎不会把一定的资金拿到邮票市场上“折腾”,尤其是新邮;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便赔得稀里哗啦也在所不惜。

在这种甚为惨淡的情况下,补充新鲜血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我们在邮票市场上却几乎看不到“80后”“90后”的身影,因而使得市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而推出仅仅几个月的余额宝用户中,我们看到的尽是有着年轻活力的“80后”“90后”,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骨干力量。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选择可以说是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更看重这个市场的点点滴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80后”“90后”的做法也有点悲哀之处,他们为了这么一点蝇头小利却是如此上心,这也显示出了他们的激情和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摆在眼前的具有高收益的邮票却视而不见,甚至是一无所知,的确有那么一一些苍凉和无奈。

年轻人不进入邮票市场,说到底,就是一个回报的问题,但不也能将市场说得一无是处,,仍旧以老的眼光给它继续扣上“软弱”的帽子,应该站在新的高度来认识市场的基本价值。在众多理财产品和基金收益率不佳的情况下,邮票市场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市场在2014年至2015年之间出现了持续性赚钱的效应,也是吸引年轻人投资者进场的最好时机,可是,随着文交所的大整顿,行情瞬间熄灭了。对于邮票市场来说,要想留住这些年轻的投资者,向他们积极宣传集邮文化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才能培育起来其应有的文化氛围,沉浸在文化氛围的邮票市场或许才能打动年轻人的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