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的絕地反擊,區塊鏈能讓ofo“起死回生”麼?

進入2018年後,共享單車的明星光環日益黯淡,跑馬圈地的"速度與激情"過後,眾多單車玩家相繼離場,如今OFO和摩拜兩大巨頭佔據了中國共享單車行業90%以上的市場份額,牢牢鎖定前兩名的位置。但是,哈羅單車以黑馬姿態殺出,以"免押金"服務衝擊共享單車的"押金模式",也迅速佔領了一席之地,最終形成OFO、摩拜和哈羅單車三強爭霸局。

然而當下共享單車企業基本都處於非盈利或虧損狀態,過去半年裡,OFO一直被資金短缺傳聞纏身,雖然將旗下共享單車抵押擔保獲得新一輪融資,但頻傳被收購,也表現出OFO目前財務狀況不佳的現狀,我們來一起去刨析下OFO的境遇。戴威的絕地反擊,區塊鏈能讓ofo“起死回生”麼?

電閃雷鳴之挑戰篇

市場份額減少,OFO去年年中以來,OFO陸續被爆出現資金問題。騰訊曾報道,天津劉園OFO維修廠因欠薪開始罷工,此後在武漢,上海等地也相繼傳出OFO欠薪的消息。由於資金跟不上,OFO與自行車廠商的訂單量開始減少,繼而導致OFO的自行車合作廠家都在縮減OFO的產能甚至停止接收OFO的訂單。OFO早期採取的是數量攻勢,現在一旦減少或停止投放,市場份額很快會被競爭對手蠶食。

戴威的絕地反擊,區塊鏈能讓ofo“起死回生”麼?

維修費用,在維護運營方面需要持續的投入。維修、調度和路面巡檢三大塊。僅從人力成本看一方面,OFO在每個城市的投入就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資金。管理好一輛車,每天運維成本至少需要0.9元,OFO目前在外投放單車共約1500萬輛計算,每天運維成本就需要1500萬元左右,一個月就是4億元。而OFO實際的運維成本可能還不止0.9元,並且不包括給員工發放的工資。戴威的絕地反擊,區塊鏈能讓ofo“起死回生”麼?

單車市場從雙寡頭局面,變成了三足鼎立。摩拜被美團收購,雖然在短期內獲得的資金有限但有了持續的資金輸入。哈羅單車開啟芝麻信用分免押金以來,日訂單量已經超過2000萬單,直追摩拜、OFO。阿里方在投資OFO的同時,還多次重金注資哈羅單車,螞蟻金服已成為哈羅單車最大股東。阿里同時投資倆個品牌,即使目前還沒有OFO實際控制權,也不會影響其戰略佈局的推進。滴滴同樣留有一手,在與OFO"反目"後,小藍單車被"復活"了,不僅如此,滴滴內部代號為"海棠"也在孵化。業內人士說道。老大和老二纏鬥已久,不知名的晚輩(哈羅單車)突然變成了老三,已死去的勁敵(小藍單車)突然又"復活"了,要升老四;兒子(OFO)不乖,老子(滴滴)打算自己幹,不僅領養一子(小藍),還醞釀再生一子(孵化業務)……

那麼,面對眾多挑戰,拒絕收購要求而獨立發展的OFO又將如何面對呢,它又有哪些出其不意的奇招呢?

春和景明之求生篇

面對資金壓力,OFO採用"開源"和"節流"的招數,我們先看它如何"開源":OFO除去租車押金收入外,推出了B2B車身廣告業務,廣告業務分為車身廣告和App線上廣告兩大板塊。車身廣告包括品牌定製車、車把展示位、車筐展示位、後輪展示位、車座套展示位5種。線上廣告為效果和品牌廣告,採取點擊量和曝光率兩種計費方法。OFO希望通過廣告的投放可以緩解自己的資金緊張局面。同時也通過"節流"來降低成本:近1年來,OFO大幅度減少單車的採購和投放。2017年5月,OFO與鳳凰自行車約定未來1年採購500多萬輛,但實際採購只有186.16萬輛,未達預期目標的40%。今年以來,OFO向鳳凰自行車採購縮水進一步加深,第一季度僅購入8萬餘輛自行車。戴威的絕地反擊,區塊鏈能讓ofo“起死回生”麼?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單車更具品牌競爭力,5月17日,OFO宣佈成立區塊鏈研究院,將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大數據、物聯網,連接企業、政府、用戶等多方主體,解決共享單車投放、調度、停放、維修等運營痛點,通過激勵機制來約束或激勵用戶規範化使用單車。

在面對眾多挑戰的境遇下,OFO堅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併為之努力,"開源節流"、成立區域鏈研究在節約成本的同時研究區域鏈,是OFO積極在為自己尋求一線生機。然而,還在競爭階段的共享單車,在"三車鼎立"的戰鬥中,究竟誰可以博得生機獲得更好的發展,單靠個人意志無法左右,成與敗市場才是最大的決定者。

戴威的絕地反擊,區塊鏈能讓ofo“起死回生”麼?

單車市場的競爭並未平息,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