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西门庆不是地主,而是一名具有新思想的商人,已经意识到了金钱增值的秘密。他不像祖辈那样死守着土地,成为一名吝啬的地主,而是把积累下的资金毫不犹豫地投放到商品流通领域,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在第五十二回,西门庆曾经振振有词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兀那东西指金钱),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来极有罪的。”

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他的货币流通观念,即使放在现代化的今天,那也是至理名言啊。

在这一先进的经济观念的影响下,西门庆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值。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1、在家中放官吏债

他利用自己在官府中的关系,贿赂请托,向其他商人甚至官吏放债,从中牟取暴利。

如第三十八回,西门庆向李智、黄四提供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的高额贷款,并以“每月五分利”收利息。

第四十三回,李、黄二人交了一千两香蜡银子,“黄四又拿出四锭金镯儿来,重三十两,算一百五十两利息之数,还欠五百两。”西门庆看见“黄烘烘四锭金镯儿,心中甚是可爱。”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第四十五回,李、黄二人仍继续从西门庆那里借了五百两银子,因为有利可图,西门庆自然满口应承。他对应伯爵说:“省得金子放在家里也只是闲着。”

第六十回,李、黄二人又还了他三百五十两利息。就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易一直做到西门庆死为止。

西门庆临终时向女婿陈经济交底时说“李三、黄四身上还欠五百两本钱一百五十两利钱未算。”

此外,还交待了向其他人发放的高利贷,“前边刘学官还少我二百两,华主傅少我五十两,门外徐四铺内还欠我本利三百四十两,都有合同见在。”

掐指算算,仅这些利钱至少也达数百两了,可见作为商人的西门庆的精明。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2、在江湖上走标船

所谓标船,就是专门从事于商业运输的船队,走标船即长途贩运。

明中叶以来,各地商人纷纷通过长江运河等水陆交通走标船,而能在江湖上走标船,首先得具有雄厚的资本作为后盾,有经商的气魄,这样才能获取丰厚的利润,积累更多的资本。

西门庆正是这样的商人,他所经营的货物主要是丝绸布匹。他曾多次派人南下,到南京、杭州、湖州等地贩运绸缎。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如第五十八回,他让韩道国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的缎绢货物;

第六十四回,让来保从南京运了一大批货;

第六十七回,他走标船的劲头越来越足,派韩道国、来保、崔本三人同时启程,分赴杭州、湖州、松州等地置买布货。崔本带了两千两银子,韩道国、来保则带了四千两,可见投资规模之大,绝非是小本生意。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3、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西门庆最初作为一个小商人,只是继承了祖上的遗产,在清河县开着一间生药铺。后来,在获得了较多的资金以后,又开了一个解当铺,资本积累逐渐增多。

到了第三十三回,他又以很少的银子买下了湖州商人何官儿的丝线办起了一个绒线铺。铺内不仅经销外地绒线丝绸,而且还雇人染丝、原料加工,一日也卖的数十两银子。

另外,他又与乔大户合开了一个缎子铺,这个合股经营的铺子越开越大,为他赢得了不少利润。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在他临死之前还准备打开一间房子叫吴二舅开铺子买绸绢,可见其做生意的勃勃雄心。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门庆是怎样由一个出身“破落户”的“浮浪子弟”一跃而成为家资逾十万的清河县数一数二的西门大官人的。

这一过程体现了他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商人的成功,也伴随着他的另一个重要人生价值取向——对情欲的追求,这是不能忽略的。

西门庆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照着做真有收获!

可以这样说西门庆的一生考虑的仅仅是两个问题即怎样赚钱和如何花钱。

巨大的财富为他提供了纵情享乐的基础,他认为商业上苦心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喝玩乐,以本能的快感的发泄来获得对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肯定。

出于这种逻辑,他成天混迹于歌楼酒馆,沉溺于声色犬马,最终葬身于情天欲海。尽管他对情欲的疯狂追求是以自身的沉沦和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但在某一层面上却体现为对传统禁欲主义教条的叛离。

运营/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