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西門慶不是地主,而是一名具有新思想的商人,已經意識到了金錢增值的秘密。他不像祖輩那樣死守著土地,成為一名吝嗇的地主,而是把積累下的資金毫不猶豫地投放到商品流通領域,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在第五十二回,西門慶曾經振振有詞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兀那東西指金錢),是好動不喜靜的怎肯埋沒在一處也是天生應人用的一個人堆積就有一個人缺少了。因此積下財寶來極有罪的。”

這段話突出地反映了他的貨幣流通觀念,即使放在現代化的今天,那也是至理名言啊。

在這一先進的經濟觀念的影響下,西門慶採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使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1、在家中放官吏債

他利用自己在官府中的關係,賄賂請託,向其他商人甚至官吏放債,從中牟取暴利。

如第三十八回,西門慶向李智、黃四提供了一千五百兩銀子的高額貸款,並以“每月五分利”收利息。

第四十三回,李、黃二人交了一千兩香蠟銀子,“黃四又拿出四錠金鐲兒來,重三十兩,算一百五十兩利息之數,還欠五百兩。”西門慶看見“黃烘烘四錠金鐲兒,心中甚是可愛。”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第四十五回,李、黃二人仍繼續從西門慶那裡借了五百兩銀子,因為有利可圖,西門慶自然滿口應承。他對應伯爵說:“省得金子放在家裡也只是閒著。”

第六十回,李、黃二人又還了他三百五十兩利息。就這樣,他們之間的交易一直做到西門慶死為止。

西門慶臨終時向女婿陳經濟交底時說“李三、黃四身上還欠五百兩本錢一百五十兩利錢未算。”

此外,還交待了向其他人發放的高利貸,“前邊劉學官還少我二百兩,華主傅少我五十兩,門外徐四鋪內還欠我本利三百四十兩,都有合同見在。”

掐指算算,僅這些利錢至少也達數百兩了,可見作為商人的西門慶的精明。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2、在江湖上走標船

所謂標船,就是專門從事於商業運輸的船隊,走標船即長途販運。

明中葉以來,各地商人紛紛通過長江運河等水陸交通走標船,而能在江湖上走標船,首先得具有雄厚的資本作為後盾,有經商的氣魄,這樣才能獲取豐厚的利潤,積累更多的資本。

西門慶正是這樣的商人,他所經營的貨物主要是絲綢布匹。他曾多次派人南下,到南京、杭州、湖州等地販運綢緞。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如第五十八回,他讓韓道國在杭州置了一萬兩銀子的緞絹貨物;

第六十四回,讓來保從南京運了一大批貨;

第六十七回,他走標船的勁頭越來越足,派韓道國、來保、崔本三人同時啟程,分赴杭州、湖州、松州等地置買布貨。崔本帶了兩千兩銀子,韓道國、來保則帶了四千兩,可見投資規模之大,絕非是小本生意。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3、不斷擴大經營規模

西門慶最初作為一個小商人,只是繼承了祖上的遺產,在清河縣開著一間生藥鋪。後來,在獲得了較多的資金以後,又開了一個解當鋪,資本積累逐漸增多。

到了第三十三回,他又以很少的銀子買下了湖州商人何官兒的絲線辦起了一個絨線鋪。鋪內不僅經銷外地絨線絲綢,而且還僱人染絲、原料加工,一日也賣的數十兩銀子。

另外,他又與喬大戶合開了一個緞子鋪,這個合股經營的鋪子越開越大,為他贏得了不少利潤。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在他臨死之前還準備打開一間房子叫吳二舅開鋪子買綢絹,可見其做生意的勃勃雄心。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門慶是怎樣由一個出身“破落戶”的“浮浪子弟”一躍而成為家資逾十萬的清河縣數一數二的西門大官人的。

這一過程體現了他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商人的成功,也伴隨著他的另一個重要人生價值取向——對情慾的追求,這是不能忽略的。

西門慶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照著做真有收穫!

可以這樣說西門慶的一生考慮的僅僅是兩個問題即怎樣賺錢和如何花錢。

巨大的財富為他提供了縱情享樂的基礎,他認為商業上苦心經營的目的就是為了吃喝玩樂,以本能的快感的發洩來獲得對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肯定。

出於這種邏輯,他成天混跡於歌樓酒館,沉溺於聲色犬馬,最終葬身於情天慾海。儘管他對情慾的瘋狂追求是以自身的沉淪和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的,但在某一層面上卻體現為對傳統禁慾主義教條的叛離。

運營/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