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会啃闺女的钱补贴儿子呢?

乡音乡情

“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已经见怪不怪。就从我身边的说起吧,在我的老家,家里分家产的时候,不论田地、还是财产,都是留给儿子的。女儿没嫁人的时候,一般家里会优先供男孩上学,女儿会辍学较早,外出打工,挣的钱都会打到家里,供家里生活用度;女儿嫁人的时候,更是被称作“泼出去的水”,嫁人时要的彩礼也都被娘家人拿走,用来补贴自家的儿子;女儿嫁出去后,还是会经常补贴家用,而老人一般都会将这些钱补贴给儿子用。



有时候想想,与城市的女生相比,农村的女性真的有些悲哀,在城市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娘家还有可能买房买车作为陪嫁,儿女平等,但是农村的女孩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家里没有条件就不说了,有条件也会想着儿子。原因我分析主要还是农村老人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在农村,老人的观念还是“养儿防老”,指望儿子为自己养老,而女儿嫁出去后,就是在伺候婆家了,指望不上。所以,老人们不管做什么都偏向儿子,甚至包括从女儿那里不断要钱补贴儿子。甚至有的老人会认为,反正花的钱不是女儿的,是女婿的,花女婿的不心疼。



当然了,随着时代进步,现在农村人的观念也在转变,有很多人也在逐渐为女儿着想。希望以后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善。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回答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学)。


探村博士联盟

思想老套 重男轻女的表现么!以为养儿防老 往往却是喂不熟的狼!我们这边男的找媳妇不愿意找下面有个弟弟的 因为什么都得负责 弟弟结婚 买房 买车 姐姐都得负担!做姐姐最吃亏!


A涵艺造型

我家的啃儿子钱补女儿,用钱就找儿子,外孙女每年都回我们家玩两三个月,一回就买这买那,女儿给钱死活不要,关键是我老公三十六了,儿子才几个月,一分钱存款都没有,我婆婆才不管,就要


qzuser

试问题主,父母含辛茹苦把你养大怎么叫“啃”闺女的钱呢?是“啃”吗?

父母对待儿女们再怎么做,至少一碗水端不平,这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在地域限制,当然在农村落后的地方更为突出一点而已,就是再不公平,但也不是专门啃女儿,这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他们的想法是女儿就是泼出去的凉水,但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各有各的处理方式,一般明事理的人不会轻易给女儿添负担,但个别的也有大小的事情都要找女儿来帮忙的,就问题本身我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找女儿帮忙不是“啃你的钱”去补贴儿子,就像题主这样的事例来说,拿女儿的钱去给家里的儿子盖房,在农村父母一般都是随着儿子住,房子盖好了 还不是父母也在住,再者,父母不说借,但是儿子肯定记在心中的啊,说白了,娘家的新房子的一砖一瓦,是不是也有你女儿的一半呢?

第二,作为女儿力所能及能帮则帮,个人认为,无论盖房子还是做别的,其实大部分父母自姑娘出嫁那天起,不会依靠出嫁的女儿来给家庭做点什么事情,除非万不得已,当然也有个别人,如果找个金龟婿,那就专门往女儿身上贴的父母也有,毕竟是少数人。

第三,父母是想让儿女们都过的好一点,别说农村,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们都有美好的生活,但是毕竟现实生活有时候不随人愿,也许女儿过的稍微宽裕一点,儿子拮据一点,作为父母的可能会偏向儿子多一点,这也正常的情况,不是不可,而作为子女们,姐弟之间和睦相处的同时还要互相帮助。

综上,女儿觉得自己的钱父母拿去没有自己用补贴了儿子,但是问过你的父母是什么心情了吗?肯定心里也是不舒服的。

人们常说的嫁出的姑娘泼出的水,但在此我也要倡议所以家出去的女儿们,随已远嫁,还是常回娘家看看,不要求你回家拿多大的礼物,而是常常走动,既是孝顺又拉近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为自己的儿女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如果你常来往常走动,姐弟们之间互相帮助,何必劳烦父母们开口呢?你觉得呢?

农村人,回答不周,不喜勿喷,若有更好意见欢迎评论留言!


禾老五

归根结底还是被逼无奈。

农村老人生活文化低,除了种地,打点零工,说实话收入也很低!闺女嫁出去后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从内心来说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老人为儿子办完婚礼,大部分家庭都要背很多外债。亲戚朋友顶多支持一小部分,剩下的就靠捞取姑娘的钱。

姑娘如果先嫁人的话,正好把彩礼钱全部留下,给儿子娶个媳妇,闺女比儿子小的情况下,让闺女去外面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现在的农村结婚要话费很多钱的,男多女少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放下的局势。我有个女同学都结婚快三年了,每年挣得钱百分之九十都寄给家里了还欠款,女孩也很为难,一面是老公,一面是父母,看着揪心啊!


当我遇上你42590602

最近我妈都快被我姥爷气死了,我们这里说要去登记土地,说要征用,我姥爷也知道了就非得不给我妈地,说都是他的,气的我妈哭,我妈就去找大队当年分地有个条子,找了我姥爷好几次最后我姥爷一看我妈有分地的凭证没法了才给我妈,我姥爷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我大舅怕媳妇不敢管我姥爷,老舅常年在外地打工,大姨嫁的远点,就我妈嫁的附近,前两年我姥爷病了,是我妈带我姥爷看病,我姥爷拉在床上的都是我妈洗,大舅没去老舅回不来,大姨就第二天回来看了看,更别说我妈给我姥爷送吃喝,让做女儿的都寒心,还有一次姥爷说心脏不好受,是我老公开车带着看因为我嫁的比较近,我大舅家女儿还说我妈抢地,找我姥爷闹,都快气死我了,我妈特老实,我姥爷当初分给他儿子好几亩地,我妈因为是女儿本来给她少就是应该,要回属于自己的地还让人说,过几天我家孩子该满月了,我姥爷还生气,不来


温头小乖

传统思想,认为儿子是自己家的人,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是外人,而且这样的人还认为养女儿是亏本的。养了那么久,到别人家帮别人生儿育女,打工挣钱。所以这部分人就想着从女儿身上掏钱补贴儿子。

这样的老人不算少,对于女儿来说都拥有自己的家庭了,不可能一直顾着兄弟那边,所以这样的父母不但让人反感,而且会造成女儿家庭的不和睦。老人这些做法甚至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些家庭的兄弟认为你是女儿就应该赚钱给我花,毕竟我才是这个家的人。这样的兄弟自己没有出息,想方设法掏空姐姐妹妹的家庭来补贴自己。

这种思想迟早会被淘汰的


九歌铺子

那种老人不懂的平衡子女关系,都会搞的子女关系也紧张,最后子不孝女不亲,农村人说的"孤老相"。我作为儿子权利义务一肩挑也有老人要抚养,作为女婿你把我当亲人我就是亲人,你把我当外人就是外人,"有利益的时候有困难的时候把我当外人,尽义务的时候是亲人”没几个女儿女婿会发自内心的尽孝道。如果老人和儿子都没有能保障基本生活,做女儿的尽法律义务也只是养老人,而不是左手要女儿的,右手给儿子的。


非凡台铃

1.由中国传统的延续香火,重男轻女决定的,中国讲男女平等才几十年,可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有几千年了,不是短短的时间可以改变的。

2.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的,以前不会出现嫁出去的女儿给娘家贴补的,为什么?因为以前男人掌握家中经济大权,女性依附于男人,而现在情况改变了,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了,以前的媳妇见到公公婆婆毕恭毕敬,现在呢?你弟媳妇可以那么对你爸爸妈妈,你也可以把男人家里钱接济你爸爸妈妈,一切的改变都是女性的地位提高了。

3.我说一个我们村的事,两个老头年龄一样大,孙有财有四个闺女,贾存财有四个儿子,前三十年村里人遇到贾存财就会夸他有福气,有四个儿子,以后肯定享福了,贾存财听到这个都会心里美滋滋的。孙有存在村里总是抬不起头,也没人看的起。几十年过去了,贾存财四个儿子有两个还没媳妇,每天起早贪黑去县城卖菜。卖完菜回到菜地里干农活,准备第二天要卖的菜,孙有才四个闺女都出嫁了,每天没事就在村里溜达,两个人站一块,贾老头明显的老很多。孙老头的女儿女婿逢年过节都会大包小包的给他买东西。贾老头逢年过节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县城买菜。这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儿子只会坑老子,而老子可以“坑”女儿女婿。

我是一个关心社会问题的大叔

欢迎评论交流

喜欢可以点关注


聊社会

想起啦欢乐颂里面的樊胜美妈妈啦,真的遇到这样的父母也算不幸运。都说生儿生女一样,可是对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人来说差别大啦,总觉得女儿迟早都是别人家的,榨干啦才肯罢休。一般这样的家庭里感觉女儿都比较有出席些,儿子就一个妈宝。我一个女性朋友家里也这样,她家里还有个弟弟,我朋友读书刻苦,还比较节约,终于大学毕业啦,找了个稳定但是工资不高的事业单位上班,结果还没工作几个月,她妈妈打电话给她说,说她弟弟要结婚啦,女方要求必须在市里有个房子,且结婚后不负责还贷款。她妈妈的意思就是说我朋友大学毕业啦,工作这么长时间啦,应该有钱啦,喊她出钱给她弟弟在家门口的小城市买个套二的房子,一开口就是喊她出10万,写她弟弟的名字,贷款她妈妈还(说不定到时候压榨我朋友),关键是我朋友没钱,她妈妈喊她去借钱,我朋友就哭着问她妈,说“我自己才毕业,你们从来没有问过我吃的怎么样,住的地方如何,工作开心不开心,一来电话就是要钱,还是为了弟弟要这么多钱,直接说没有。”💰然后就挂电话啦,不过好像后来她妈妈还是继续给她打了几个电话,我朋友实在没法啦,跟几个好友借了凑了个2万,给她妈妈打过去啦,我朋友就想着打死都不愿意回到家乡的城市,宁愿远远的一个人。这些类似如樊胜美父母的人还是不少,我朋友还是拎得清,不然都不好找男朋友的。要是一个女孩子家庭是这样的,而自己又很听话,父母的要求,她都一一满足,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满足父母的要求(其实是她弟弟的要求)。先想到的是她父母(弟弟),后才想到自己家庭的,这样的女孩子结婚后真的难以想象她的老公会怎么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