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老人會啃閨女的錢補貼兒子呢?

鄉音鄉情

“重男輕女”的現象在農村已經見怪不怪。就從我身邊的說起吧,在我的老家,家裡分家產的時候,不論田地、還是財產,都是留給兒子的。女兒沒嫁人的時候,一般家裡會優先供男孩上學,女兒會輟學較早,外出打工,掙的錢都會打到家裡,供家裡生活用度;女兒嫁人的時候,更是被稱作“潑出去的水”,嫁人時要的彩禮也都被孃家人拿走,用來補貼自家的兒子;女兒嫁出去後,還是會經常補貼家用,而老人一般都會將這些錢補貼給兒子用。



有時候想想,與城市的女生相比,農村的女性真的有些悲哀,在城市的女孩子,結婚的時候,孃家還有可能買房買車作為陪嫁,兒女平等,但是農村的女孩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家裡沒有條件就不說了,有條件也會想著兒子。原因我分析主要還是農村老人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很嚴重。在農村,老人的觀念還是“養兒防老”,指望兒子為自己養老,而女兒嫁出去後,就是在伺候婆家了,指望不上。所以,老人們不管做什麼都偏向兒子,甚至包括從女兒那裡不斷要錢補貼兒子。甚至有的老人會認為,反正花的錢不是女兒的,是女婿的,花女婿的不心疼。



當然了,隨著時代進步,現在農村人的觀念也在轉變,有很多人也在逐漸為女兒著想。希望以後這種現象會有所改善。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回答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思想老套 重男輕女的表現麼!以為養兒防老 往往卻是喂不熟的狼!我們這邊男的找媳婦不願意找下面有個弟弟的 因為什麼都得負責 弟弟結婚 買房 買車 姐姐都得負擔!做姐姐最吃虧!


A涵藝造型

我家的啃兒子錢補女兒,用錢就找兒子,外孫女每年都回我們家玩兩三個月,一回就買這買那,女兒給錢死活不要,關鍵是我老公三十六了,兒子才幾個月,一分錢存款都沒有,我婆婆才不管,就要


qzuser

試問題主,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怎麼叫“啃”閨女的錢呢?是“啃”嗎?

父母對待兒女們再怎麼做,至少一碗水端不平,這已經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在地域限制,當然在農村落後的地方更為突出一點而已,就是再不公平,但也不是專門啃女兒,這是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他們的想法是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涼水,但在家庭遇到困難的時候,各有各的處理方式,一般明事理的人不會輕易給女兒添負擔,但個別的也有大小的事情都要找女兒來幫忙的,就問題本身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找女兒幫忙不是“啃你的錢”去補貼兒子,就像題主這樣的事例來說,拿女兒的錢去給家裡的兒子蓋房,在農村父母一般都是隨著兒子住,房子蓋好了 還不是父母也在住,再者,父母不說借,但是兒子肯定記在心中的啊,說白了,孃家的新房子的一磚一瓦,是不是也有你女兒的一半呢?

第二,作為女兒力所能及能幫則幫,個人認為,無論蓋房子還是做別的,其實大部分父母自姑娘出嫁那天起,不會依靠出嫁的女兒來給家庭做點什麼事情,除非萬不得已,當然也有個別人,如果找個金龜婿,那就專門往女兒身上貼的父母也有,畢竟是少數人。

第三,父母是想讓兒女們都過的好一點,別說農村,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們都有美好的生活,但是畢竟現實生活有時候不隨人願,也許女兒過的稍微寬裕一點,兒子拮据一點,作為父母的可能會偏向兒子多一點,這也正常的情況,不是不可,而作為子女們,姐弟之間和睦相處的同時還要互相幫助。

綜上,女兒覺得自己的錢父母拿去沒有自己用補貼了兒子,但是問過你的父母是什麼心情了嗎?肯定心裡也是不舒服的。

人們常說的嫁出的姑娘潑出的水,但在此我也要倡議所以家出去的女兒們,隨已遠嫁,還是常回孃家看看,不要求你回家拿多大的禮物,而是常常走動,既是孝順又拉近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為自己的兒女們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如果你常來往常走動,姐弟們之間互相幫助,何必勞煩父母們開口呢?你覺得呢?

農村人,回答不周,不喜勿噴,若有更好意見歡迎評論留言!


禾老五

歸根結底還是被逼無奈。

農村老人生活文化低,除了種地,打點零工,說實話收入也很低!閨女嫁出去後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從內心來說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老人為兒子辦完婚禮,大部分家庭都要背很多外債。親戚朋友頂多支持一小部分,剩下的就靠撈取姑娘的錢。

姑娘如果先嫁人的話,正好把彩禮錢全部留下,給兒子娶個媳婦,閨女比兒子小的情況下,讓閨女去外面打工掙錢補貼家用。現在的農村結婚要話費很多錢的,男多女少比例嚴重失調,造成了放下的局勢。我有個女同學都結婚快三年了,每年掙得錢百分之九十都寄給家裡了還欠款,女孩也很為難,一面是老公,一面是父母,看著揪心啊!


當我遇上你42590602

最近我媽都快被我姥爺氣死了,我們這裡說要去登記土地,說要徵用,我姥爺也知道了就非得不給我媽地,說都是他的,氣的我媽哭,我媽就去找大隊當年分地有個條子,找了我姥爺好幾次最後我姥爺一看我媽有分地的憑證沒法了才給我媽,我姥爺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我大舅怕媳婦不敢管我姥爺,老舅常年在外地打工,大姨嫁的遠點,就我媽嫁的附近,前兩年我姥爺病了,是我媽帶我姥爺看病,我姥爺拉在床上的都是我媽洗,大舅沒去老舅回不來,大姨就第二天回來看了看,更別說我媽給我姥爺送吃喝,讓做女兒的都寒心,還有一次姥爺說心臟不好受,是我老公開車帶著看因為我嫁的比較近,我大舅家女兒還說我媽搶地,找我姥爺鬧,都快氣死我了,我媽特老實,我姥爺當初分給他兒子好幾畝地,我媽因為是女兒本來給她少就是應該,要回屬於自己的地還讓人說,過幾天我家孩子該滿月了,我姥爺還生氣,不來


溫頭小乖

傳統思想,認為兒子是自己家的人,女兒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外人,而且這樣的人還認為養女兒是虧本的。養了那麼久,到別人家幫別人生兒育女,打工掙錢。所以這部分人就想著從女兒身上掏錢補貼兒子。

這樣的老人不算少,對於女兒來說都擁有自己的家庭了,不可能一直顧著兄弟那邊,所以這樣的父母不但讓人反感,而且會造成女兒家庭的不和睦。老人這些做法甚至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些家庭的兄弟認為你是女兒就應該賺錢給我花,畢竟我才是這個家的人。這樣的兄弟自己沒有出息,想方設法掏空姐姐妹妹的家庭來補貼自己。

這種思想遲早會被淘汰的


九歌鋪子

那種老人不懂的平衡子女關係,都會搞的子女關係也緊張,最後子不孝女不親,農村人說的"孤老相"。我作為兒子權利義務一肩挑也有老人要撫養,作為女婿你把我當親人我就是親人,你把我當外人就是外人,"有利益的時候有困難的時候把我當外人,盡義務的時候是親人”沒幾個女兒女婿會發自內心的盡孝道。如果老人和兒子都沒有能保障基本生活,做女兒的盡法律義務也只是養老人,而不是左手要女兒的,右手給兒子的。


非凡臺鈴

1.由中國傳統的延續香火,重男輕女決定的,中國講男女平等才幾十年,可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傳統有幾千年了,不是短短的時間可以改變的。

2.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決定的,以前不會出現嫁出去的女兒給孃家貼補的,為什麼?因為以前男人掌握家中經濟大權,女性依附於男人,而現在情況改變了,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了,以前的媳婦見到公公婆婆畢恭畢敬,現在呢?你弟媳婦可以那麼對你爸爸媽媽,你也可以把男人家裡錢接濟你爸爸媽媽,一切的改變都是女性的地位提高了。

3.我說一個我們村的事,兩個老頭年齡一樣大,孫有財有四個閨女,賈存財有四個兒子,前三十年村裡人遇到賈存財就會誇他有福氣,有四個兒子,以後肯定享福了,賈存財聽到這個都會心裡美滋滋的。孫有存在村裡總是抬不起頭,也沒人看的起。幾十年過去了,賈存財四個兒子有兩個還沒媳婦,每天起早貪黑去縣城賣菜。賣完菜回到菜地裡幹農活,準備第二天要賣的菜,孫有才四個閨女都出嫁了,每天沒事就在村裡溜達,兩個人站一塊,賈老頭明顯的老很多。孫老頭的女兒女婿逢年過節都會大包小包的給他買東西。賈老頭逢年過節還是一如既往的去縣城買菜。這就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兒子只會坑老子,而老子可以“坑”女兒女婿。

我是一個關心社會問題的大叔

歡迎評論交流

喜歡可以點關注


聊社會

想起啦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媽媽啦,真的遇到這樣的父母也算不幸運。都說生兒生女一樣,可是對於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人來說差別大啦,總覺得女兒遲早都是別人家的,榨乾啦才肯罷休。一般這樣的家庭裡感覺女兒都比較有出席些,兒子就一個媽寶。我一個女性朋友家裡也這樣,她家裡還有個弟弟,我朋友讀書刻苦,還比較節約,終於大學畢業啦,找了個穩定但是工資不高的事業單位上班,結果還沒工作幾個月,她媽媽打電話給她說,說她弟弟要結婚啦,女方要求必須在市裡有個房子,且結婚後不負責還貸款。她媽媽的意思就是說我朋友大學畢業啦,工作這麼長時間啦,應該有錢啦,喊她出錢給她弟弟在家門口的小城市買個套二的房子,一開口就是喊她出10萬,寫她弟弟的名字,貸款她媽媽還(說不定到時候壓榨我朋友),關鍵是我朋友沒錢,她媽媽喊她去借錢,我朋友就哭著問她媽,說“我自己才畢業,你們從來沒有問過我吃的怎麼樣,住的地方如何,工作開心不開心,一來電話就是要錢,還是為了弟弟要這麼多錢,直接說沒有。”💰然後就掛電話啦,不過好像後來她媽媽還是繼續給她打了幾個電話,我朋友實在沒法啦,跟幾個好友借了湊了個2萬,給她媽媽打過去啦,我朋友就想著打死都不願意回到家鄉的城市,寧願遠遠的一個人。這些類似如樊勝美父母的人還是不少,我朋友還是拎得清,不然都不好找男朋友的。要是一個女孩子家庭是這樣的,而自己又很聽話,父母的要求,她都一一滿足,寧願自己吃苦,也要滿足父母的要求(其實是她弟弟的要求)。先想到的是她父母(弟弟),後才想到自己家庭的,這樣的女孩子結婚後真的難以想象她的老公會怎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