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五省區秦腔藝術院團裡,已故和現有的文武兼備(比較全面)的演員都有哪些?

白水蘋果人


所謂的文武兼備,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應該侷限於一個方面,考量一個秦腔演員文武兼備除了作為一個演員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該演員的戲路上來考量,比如以秦腔鬚生行當為例,其又細化為紗帽鬚生、靠把鬚生、鞭子鬚生等,很顯然像主攻紗帽鬚生等演員由於行當表演的限制,他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所謂的武的方面很難大成。

  • 現在我們普遍上認為秦腔演員文武兼備,是從唱功和做功兩個方面綜合考量的,也就是說,一個文武兼備的演員,不僅要唱功了得,而且要做功紮實。就以秦腔傳統劇目《金沙灘》為例,其中的主角楊繼業的扮演者就是典型的這類行當,他有很多大段的亂彈,這就要求演員在唱腔的處理和情感的把握上,有很強的駕馭能力,同時作為靠把鬚生,在刀槍把子功夫和腿功的要求以及程式動作的組合運用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上來說,要演好這齣劇目,不能文武兼備的演員始終是無法很好的詮釋楊繼業這個人物的,其舞臺呈現效果終究是殘缺不全的。

現在的秦腔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名家往往是抱殘守缺,以唱腔取勝幾乎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律,細細梳理這麼多年來,秦腔界隨著老藝人的相繼離世,雖然說所謂的名家不勝枚舉吧,但是正真能達到前輩藝人文武兼備的水平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在秦腔發展的歷史上,靠真本事吃飯的舊時代,確確實實的湧現出了不少的文武兼備的秦腔藝人,尤其是現代秦腔完善後,名家雲集,開宗立派,蔚為壯觀。

  • 黨甘亭(1880-1931)字甘亭,名建棠,乳名群兒。秦腔花衫、刀馬旦演員,導演,戲曲教育家。自幼師從關中著名花旦隆德子(藝名高娃),11歲登臺便名震關中,故有“胎裡紅”之譽。他善唱善做,扮相俊美,戲路寬廣,善於描繪人物心態。
  • 李雲亭(1872-1921)乳名修德子,藝名麻子紅。秦腔鬚生演員、導演、戲曲教育家,陝西長安縣人。幼入西安“中和班”,私淑著名小生潤潤子,後入“玉慶班”,常與陳雨農合作。表演功力深厚,尤擅身段戲,嗓音亢爽,口勁很足。
  • 沈和中(1900-1966)秦腔小生演員,陝西咸陽人。易俗社第一期學生,師承劉立傑、李雲亭、唐虎臣等藝術名家,天資聰慧,刻苦用功,成為當時允文允武的小生演員,與劉箴俗、劉迪民、路習易、蘇牖民、馬平民並稱為“易俗六君子”。
  • 周輔國(1926-1979)秦腔淨角演員,陝西藍田人。民國27年(1938)入三意社“輔”字班跟吳濟民學淨角,兩年後即出科,隨蘇育民等演出於關中許多城鄉。《古城會》《鍘美案》《斬單童》《斬顏良》《白逼宮》《三勘蝴蝶夢》都是他的拿手戲。功底厚實,唱腔渾厚,表、做認真是其特長。
  • 耿忠義(1884-1947)甘肅甘谷人。幼年受父親及一些名伶影響,熱愛秦腔藝術,後拜唐華為師。先學小武生,以《轅門射戟》《忠義俠》成名。後改學鬚生,又改大淨。善於吸收、融會名家所長,如嶽麻子、福慶子、十娃子等的路數和表演特色。他在臉譜、服飾、道具和表演藝術上,獨樹一幟,成為蘭州秦腔淨角代表人物之一,人稱“耿家花臉”。
  • 郗德育(1891-1942)藝名假麻子紅,陝西華縣人。幼入西安“德勝班”學藝,後闖蕩江湖,演出於武威一帶。1920年回蘭州,接受“十二紅”李壽山指教,藝技遂精。演《拜臺》中的諸葛亮,能用氣血立時變臉,人稱絕活。由於他藝術上的成就,使他成為融合陝甘兩省秦腔的代表人物。20世紀30年代為甘肅秦腔訓練班培養學生,造就了甘肅主流派別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學生有黃致中等數十名。

秦腔鬚生


1、馬桂芬

秦腔旦角。馬桂芬自幼酷愛秦腔,9歲時入吳忠秦腔劇團學藝,主工刀馬旦。13歲時首演《三回頭》之呂榮兒走紅。1964年在寧夏全區文藝匯演中以主演《耕雲播雨》而備受各界關注,並被推薦進入中央戲曲學院進修。

具有紮實深厚的藝術功底,嗓音寬廣厚實,高亢亮麗,唱腔委婉雋永,富於創新變化,圓潤奔放,剛柔並濟,做工尤勝,武打技藝嫻熟精湛,表演優美瀟灑,水袖功力尤為突出。戲路寬廣,除刀馬旦外,其他如青衣、老旦、小旦及小生等,均能勝任。

2、邵英

國家一級演員,主工武,小旦。現就職於西安秦腔劇院三意社。師承秦腔名家馬桂芬,曾得到京劇名家胡芝風的指導。她扮相俊美,嗓音委婉動聽,做工細膩,功底紮實,表演矯健颯爽。

常演劇目有《擋馬》、《楊門女將》、《玉堂春》、《遊西湖》、《破洪州》、《白蛇傳》、《春江月》、《楊八姐盜刀》等,文武兼備,戲路較寬。2007年曾組辦個人專場演出並獲得成功,被觀眾稱為“鐵女子”。

3、耿建華

著名秦腔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劇協會員,省劇協會員。1972年從藝,先後在靖邊、安塞、榆林地區文工團及本院工作。主工鬚生。1985年至1999年任榆林地區文工團業務團長。於2018年6月22日清晨5點17分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5歲。

被授予省“新長征突出手標兵”、“德藝雙馨”等榮譽稱號,被省文化廳、文化部評為尖子演員、秦腔百佳演員。參加了徽班進京200週年紀念演出。演出的保留劇目有《竇娥冤》、《周仁回府》、《三子爭父》、《齊王悔宮》、《鍘美案》、《趙氏孤兒》等。

4、丁良生

著名秦腔演員,陝西岐山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擅長唱工戲。高低自如,唱腔雋永,吐字清晰,扮相清俊,走紅西北五省。是秦腔舞臺上難得的鬚生人才,被稱為當代秦腔鬚生之首。

5、雷開元

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華陰市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秦腔十佳演員,戲劇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主攻鬚生。

代表劇目有《李亞仙》、《海港》、《二堂舍子》、《祭靈》、《殺廟》、《法門寺》、《花燭恨》、《酒醉杏花村》、《二虎守長安》、《陝西婆姨》等。




笑話一哥


馬桂芬,柳萍,李小雄,屈蓮英,候豔,譚建勳,竇鳳琴,蘇鳳麗,張蘭秦,張曉琴,李梅,候紅琴,張濤,李小鋒,齊愛雲,郭明霞,王榮華,李淑芳,李娟,肖玉玲,肖若蘭,貟宗漢,韓麗霞,雷通霞,李東橋,馬友仙,張詠華,王新倉,馬金仙


妙之音錄音棚—


1、馬桂芬

秦腔旦角。馬桂芬自幼酷愛秦腔,9歲時入吳忠秦腔劇團學藝,主工刀馬旦。13歲時首演《三回頭》之呂榮兒走紅。1964年在寧夏全區文藝匯演中以主演《耕雲播雨》而備受各界關注,並被推薦進入中央戲曲學院進修。

具有紮實深厚的藝術功底,嗓音寬廣厚實,高亢亮麗,唱腔委婉雋永,富於創新變化,圓潤奔放,剛柔並濟,做工尤勝,武打技藝嫻熟精湛,表演優美瀟灑,水袖功力尤為突出。戲路寬廣,除刀馬旦外,其他如青衣、老旦、小旦及小生等,均能勝任。

2、邵英

國家一級演員,主工武,小旦。現就職於西安秦腔劇院三意社。師承秦腔名家馬桂芬,曾得到京劇名家胡芝風的指導。她扮相俊美,嗓音委婉動聽,做工細膩,功底紮實,表演矯健颯爽。

常演劇目有《擋馬》、《楊門女將》、《玉堂春》、《遊西湖》、《破洪州》、《白蛇傳》、《春江月》、《楊八姐盜刀》等,文武兼備,戲路較寬。2007年曾組辦個人專場演出並獲得成功,被觀眾稱為“鐵女子”。

3、耿建華

著名秦腔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劇協會員,省劇協會員。1972年從藝,先後在靖邊、安塞、榆林地區文工團及本院工作。主工鬚生。1985年至1999年任榆林地區文工團業務團長。於2018年6月22日清晨5點17分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5歲。

被授予省“新長征突出手標兵”、“德藝雙馨”等榮譽稱號,被省文化廳、文化部評為尖子演員、秦腔百佳演員。參加了徽班進京200週年紀念演出。演出的保留劇目有《竇娥冤》、《周仁回府》、《三子爭父》、《齊王悔宮》、《鍘美案》、《趙氏孤兒》等。

4、丁良生

著名秦腔演員,陝西岐山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擅長唱工戲。高低自如,唱腔雋永,吐字清晰,扮相清俊,走紅西北五省。是秦腔舞臺上難得的鬚生人才,被稱為當代秦腔鬚生之首。

5、雷開元

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華陰市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秦腔十佳演員,戲劇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主攻鬚生。

代表劇目有《李亞仙》、《海港》、《二堂舍子》、《祭靈》、《殺廟》、《法門寺》、《花燭恨》、《酒醉杏花村》、《二虎守長安》、《陝西婆姨》等。


大年初一88891636


任哲中,劉疏中,閆庚平肖若蘭陳妙華李愛琴,馬蘭魚,馬友仙,張永華,張新華,李小峰,李東橋,李梅,李娟,齊愛雲,柳平,張濤等!還有楊風蘭,於巧雲,郭明霞等!


王老大94


秦腔名家、才高藝深、享譽西北……陝西居多,甘肅次之,寧夏有,新疆、青海次之


上蒼保佑1490723


我80後的,接觸秦腔晚,覺得李東橋老師當屬文武兼備,李小鋒老師也是能文能武!藝無止境,秦腔屆的人才眾多,只是宣傳的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