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經濟常識,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生活

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生活

學點經濟常識,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生活

稀缺性:在經濟學裡,有個很古老的故事,為什麼鑽石比水貴?按照用途來說,鑽石永遠無法和水相比,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離開了水人類就無法生存,可是離開了鑽石,人們的生活幾乎不會出現任何困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因為稀缺性。由於鑽石很稀少,物以稀為貴,人們為了能夠獲得鑽石願意出很高的價錢,可是對於水,到處都是,人們可以很輕易地得到,自然就不值錢了。

其實具有稀缺性的東西不僅僅是鑽石,只要是人們都想得到,但供應卻有限的物品都具有稀缺性。或許每個女孩子都做過白雪公主的夢,然而在傳說裡的白馬王子怎麼都等不來的嚴酷現實面前,不禁會去想為什麼沒有我的白馬王子?答案是白馬王子也具有稀缺性,不能人手一份。

考察男人是否稀缺,無外乎考察才貌與財富的數種排列組合,有才貌,意味著這個男人有人力資源可待開發,他或許現在窮困潦倒,但前程不可限量;有財富,意味著這個男人已經提前進入資本年代,將省卻你們許多創業的艱辛。

有才兼有財,位列好男人第一等;

有財卻沒才,屈尊位列第二等;

有才而沒財,只能是第三等;

才財同時缺失,從經濟學的角度,就暫且先不列入稀缺男人的行列了吧……

有人可能會說財有那麼重要麼?難道愛情非要和財聯繫在一起?雖然沒有財的愛情也有,但時間不會長久。財代表著一種權利,一種駕馭稀缺性的權利,一種獲得稀缺性資源的權利。有了財之後,你可以去買鑽石,去買轎車,去買房子,去買市場上你想要的一切。對於這種獲得稀缺性資源的權利,應該沒有人會厭惡吧。

學點經濟常識,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生活

比較優勢: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則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下,廟裡一派欣欣向榮。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彌勒佛在吸引客人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而韋陀則在管理賬務上具有比較優勢,如果他們兩個能夠合作,對兩個人都有好處。就像兩個民族,一個是以放牧為主的遊牧民族,一個是以經營農業為主的民族。如果這兩個民族能夠進行貿易的話,無疑會使雙方都受益,因為可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作為遊牧民族,他們要是想吃米飯、饅頭啥的,總不能在自家的草原上挖個坑,來種水稻或小麥吧,就算你把坑挖了,又沒有很發達的灌溉系統,到頭來能不能收穫還是個大問題。對於以經營農業為主的民族也一樣,他們可以拿自己的產品去換肉吃,而把自家的田拿來種水稻或小麥,養活更多的人。

1957年,毛澤東提出鋼鐵產量要在15年的時間內超過英國,並於第二年召開著名的北戴河會議,自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規模空前的大鍊鋼鐵運動。全國上下紅紅火火搞了好一陣子,但是最終倒在奮鬥的征途中。為什麼會這麼悲慘呢?就是因為比較優勢。在當時我國生產力水平很落後,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而鋼鐵產業正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所以很難快速地發展起來。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紡織業等人力密集型產業才是我們最擅長的。用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無疑會碰得頭破血流。所以你看在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的主導下,最先發展起來的都是人力資源密集型的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本和技術積累才會慢慢過渡到資金、技術密集性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