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回到“常識”

常識看似簡單,然而現代社會我們卻經常做一些反常識的事情,因為我們不屑於去思考常識究竟是什麼,我們急功近利,好高騖遠,故而離常識越來越遠。錢理群先生告訴我們該如何回到常識。

我們已經是過來人了:年輕時也是把禿頭的老人看作是“智者”,希望從他們的口裡、筆下聽到、看到充滿智慧的格言,抄錄在小本本上,自我欣賞或炫耀於小夥伴。想不到如今自己毛髮稀落、兩鬢斑白,黃偉經先生來信要求為讀者寫點“智言”時,卻只能交白卷了。但黃先生仍不肯放過,再三吩咐,非完卷不可。無奈之中,就想到姑且發一點議論:對於“智言”,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這其實也是人生經驗之談:我們這代人一輩子做了很多蠢事,吃了不少虧,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太熱衷於豪言壯語,而忘記了常識。比如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這話說的多有氣魄,而且似乎頗富哲理,也應算作是“智言”吧。但我們——當時(1958年)的年輕人相信了,全國的知識分子、工人、農民都相信了,並且照著去辦,搞什麼“大躍進”,要“向地球開戰”——這是大詩人郭沫若的名句,大概也是“智言”。結果呢,就因為違背了常識,終於受到了懲罰。而且是全民族的:整個國家弄到沒有飯吃的地步,死了上千萬人。妄信“智言”會家破人亡,這在今天的年輕人是不可想象、無法理解的;但卻是20世紀中國的歷史真實。

當然也有真正的“至理名言”。我始終牢記而不敢忘的,是魯迅的一句話:“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華蓋集·忽然想到之六》)這裡說的都是常識:“一要生存”——人的生命最寶貴、最重要,我們搞改革、搞建設,都是“要人活”的;因此不要因為中國人多,就不把中國人的生命當回事兒,甚至打著某種“大義”的旗幟號召人們去死。“二要溫飽”——物質第一,民以食為天,吃飯最重要,搞改革、搞建設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張嘴(而不是少數人的嘴)都有面包,每個家(而不是少數人的家)都有住宅”;因此不要自己吃飽了(甚至是過度的飽了),卻要求別人(例如年輕人、知識分子)“安貧樂道”。“三要發展”——人既是又不是動物,溫飽之外還要有精神的發展,先驅者的理想除了麵包與住宅,還希望“每個小孩都受教育,每個人的智慧都有機會發展”;因此不要以為“物質的發展就是一切”,如果以精神的淪喪為代價去獲得富裕,那將造成新的民族大悲劇。魯迅說的全是大實話,沒有什麼深奧的、故弄玄虛的東西;但在我看來,我們這一個世紀的奮鬥目標都包括在裡頭了,恐怕到下一個世紀也還是我們民族的當務之急。我所擔心的正是人們老喜歡追求什麼宏偉目標,而忘記了常識。忘記常識是要受到懲罰的:這也是快要過去的這個世紀給我們最大的教訓。此時正是1998年最後一個早晨,距離世紀之交的那一刻又近了一步;人們對於下一個世紀的中國說了無數的“智言”,而我卻只有一個願望:回到“常識”中來。


回到“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