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这篇以嘉定现代建筑为主,让不少嘉定人不经感叹,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我们嘉定的发展竟然如此之快,甚至许多建筑都可以与世界媲美。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江桥八分园

那么今天,我们来回味一下,嘉定的老宅。几乎80%的嘉定人都住过乡下的老房子吧,甚至现在,还有不少人住在老房子里面。我记得我一位朋友,在镇上给父母买好了房子,可父母宁愿住在交通不便的乡下老宅,他们不是不愿意过城里的好日子,而且,在乡下的那种生活环境,邻里感情,在城里,是找不到的。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南翔永乐村一角

住过乡下老宅的人一定都会很怀念那种大灶头上做出来的带锅巴的菜饭...一定都会很怀念在乡间的河道里可以钓小龙虾...一定会很怀念劈柴,拉鼓风机,把红薯直接扔进柴堆里,剥的时候满手的乌漆麻黑...你还记得,你乡下的老家吗?你真的了解,嘉定的老宅吗?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南翔永乐村一角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弥足珍贵的嘉定老宅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嘉定地处江南水乡,又是一座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土地的膏腴和历史的悠久为嘉定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据资料记载,1949年嘉定的民居以砖木结构瓦平房为主,占到全县住宅总面积的72.5%。深宅大院也不在少数,全县共有229幢,农村地区有121幢,占全县深宅大院的53%。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南翔永乐村一角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区域内居民对住宅翻建的逐步完成,砖木结构住宅仅占全区民居的13%,且大多位于集镇。近30年过去了,嘉定乡间的老房子进一步消失,其中农村地区的深宅大院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构完整的传统民居也已是凤毛麟角,剩下的大多则是“残垣断壁”。即使如此,仍有一些遗留至今的老宅,星罗棋布在嘉定的乡间,犹如一颗颗珍珠,其显露出的岁月沧桑和江南水乡的内敛精致,在今天看来都显得弥足珍贵。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一绞圈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华亭许氏一绞圈

“绞圈房子”,(这里的“绞”念gáo)。一种比石库门年代更悠久、样式更地道的上海本地特色民居,不少嘉定土著家的房子就属于“一绞圈”房子。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通常为四面围合,屋顶呈45°绞接,房屋内部一般可互相走通,开间有三至七开间不等,小家庭化出现后大多为三开间。嘉定现存的“一绞圈”已为数不多,多为三开间。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马陆镇大裕村的徐家宅

马陆镇大裕村的徐家宅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面宽三间,砖木结构平房,是嘉定地区典型的“一绞圈”形制,但又不那么典型,那就是小,天井仅有两张八仙桌般大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仍设有墙门头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墙门头

住宅悬山式,小青瓦屋面,显堂屋脊,脊中“龙腰”泥塑。客堂七路,23辖,雕花门楹“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考取功名。正桁的风窠饰有吉祥寓意的“方胜纹”,在方胜纹的两端还饰有“瓶升三戟”,寓意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壶档腰门,夹堂板雕“扇面”。两次间设上阁。东西各一间厢房。花岗石鼓墩。天井后期水泥地面。格子门窗。锦衣架墙门头一座,雉毛脊,题额“增荣益誉”,泥塑十年动乱中损毁。宅前尚有花岗石六角水井一口。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鲤鱼跃龙门”、“瓶升三戟”、“增荣益誉”这些装饰都体现了过去耕读人家靠读书光宗耀祖的愿景与理想,是教化嘉定的思想在百姓家中的最好体现,现其后人已定居上海市区。现存8间,结构完整。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一正两厢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华亭毛桥毛氏一正两厢

一正两厢形制,类似一绞圈,但没有前埭,由正埭、左右厢房构成。

安亭镇星塔村的周种德堂由周氏建于1924年,坐北朝南,面宽三间,砖木结构平房,设有镜框墙门头一座,卷轴题额“源远流长”,泥塑十年动乱中损毁。住宅为歇山式,甘蔗脊,小青瓦屋面。客堂七路,减金柱做法,21辖。正桁条风窠饰“方胜纹”,并墨书“福禄寿”。两次间裙板,设地阁,上阁。厢房五路,硬山式,东西各一间。花岗石鼓墩,方砖地。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天井铺地为其一大特色,由小青砖侧铺成“只只锦”图样,朴素而又不失典雅。目前嘉定地区完好的青砖侧铺天井也已不多见了。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并有水泥圆水井一口,井圈撰写“思源”,“民国十三年”。周氏主人在民国时期于上海金融交易所工作,受西方文化影响,回乡建造此宅时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脊饰、井圈、门窗等均带有典型的西洋格式。堂名“种德堂”、“思源”、“源远流长”等饱含哲理的传世名训都蕴含着当年建造者的良苦用心。现存5间,结构完整。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一正一厢

一正一厢形制,则较一正两厢更为简洁,仅有一侧厢房。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娄塘镇草庵村的袁家宅

娄塘镇草庵村的袁家宅始建于1947年,是如今嘉定农村地区开间较大,格局较为标准的一座老宅,其时抗战已经结束,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袁家宅现状

该宅坐北朝南,面宽五间,砖木结构平房,后期拆除西侧厢房,正埭歇山式,客堂七路,方椽,25辖,脊桁条风窠“方胜纹”,方胜中饰有“莲花”,左右各有五枚铜钱寓意“五子登科”、“长命富贵”。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方胜的两端则为“如意头”,寓意吉祥驱邪。雕花门楹“龙凤呈祥”。机头雕花“如意”“瓶升三戟”,壶档腰门,夹堂板整幅木雕“八仙过海”。两次间,梢间均裙板分割,预留上阁,设地阁,透气孔雕成铜钱状。厢房七路,东侧两间,其中厢房客堂21辖。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次间悬山式,原计划增建前埭形成“一绞圈”,后因时局变化,未及建造。木板门窗,次间可移动的直棱窗,该窗无论对材料、制作的要求都很高,历七十余年仍严丝合缝。花岗条石础,也为嘉定地区少有,泥地。小屋四间堂,歇山式。现存11间,结构完整。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单埭形制,顾名思义就是单排的住宅,此类住宅多为小家庭居住。通常称“几间堂”,五间则为“五间堂”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马陆镇大裕村的徐家宅

马陆镇大裕村的徐家宅始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面宽五间,砖木结构平房,单埭形制,歇山式,小青瓦屋面,竖头插脊。徐姓妇人年轻而寡,民国时期嘉定的毛巾产业兴盛,土布日趋衰退,她便以织毛巾为业,抚育子女。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可能与其为女性的细腻温婉有关,建起的这幢五间堂秀丽而又紧凑。该宅最大的特色就当属山花,即为山墙上的装饰,通常置砖雕或泥塑。徐家宅西侧山墙塑“蝙蝠,花瓶,如意,绸带”等,这些都是极有吉祥寓意的物件,如倒挂的蝙蝠,寓意福的到来,花瓶与如意,寓意平安如意等,而东侧则“狮子滚绣球”,寓意喜庆吉祥,庆贺新屋的落成。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除此之外,嘉定尚有泥塑山花若干处,其中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都是值得称道的。客堂七路,23辖。室内装饰也显得细腻而又不张扬,壶档腰门,门框雕有“如意头”,西侧腰门夹堂板雕刻两幅“扇面蝴蝶”,蝴蝶谐音“无敌”,寓意无边的幸福,东侧两幅“扇面缠枝莲”,缠枝莲寓意吉庆。因其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也反映当时女主人希冀家庭人丁兴旺之意。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楼房

楼房与平房相比可以节约不少宅基地,有的可建成一圈,通常称走马楼,有的则是单排楼房。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徐行镇石皮村的金家楼房

徐行镇石皮村的金家楼房始建于清中后期,是嘉定乡间目前为数不多的砖木结构楼房之一,1949年时,嘉定地区楼房仅占全部住宅的1.08%。现存老宅为整座宅子的最后一进主厅部分,坐北朝南,面宽三间,砖木结构楼房。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底层为七路头,二层收廊做法,圆作抬梁,五路头,硬山式,钩子头脊,观音兜山墙。一楼外设屋檐,雉毛脊。飞椽,云头雕祥云。一层大厅,船篷轩,荷包梁,大梁均雕有卷草纹,梁垫雕花桃子寓意长寿、石榴寓意多子多孙。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壶档腰门,上门框两侧雕“如意头”。格子短窗,裙板雕有数种卷草花卉、“人物”,下部“卍”字栏杆。花岗石鼓墩置磉石,泥地。大厅左右两侧砖墙砌“胜”纹,为目前嘉定唯一发现留存至今的砖砌图案,具有不凡的艺术价值。西侧厢房砖木结构平房,悬山式,格子短窗。金家曾在清朝时期为为官家庭,故建此大宅,80年代后逐步拆除。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据主人介绍,当初建宅时木材堆满了整条八字塘,清后期咸丰兵燹,金家作为乡勇曾受到当时朝廷嘉奖。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提供本文的作者是一位96年的嘉定本地小鲜肉。他在嘉定也算是一位“网红”,走红的原因是他酷爱老房子,几乎访遍了嘉定区的所有老建筑。

上海你没见过的老宅,也是可以阅读的!

“我喜欢老建筑,完全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小时候家在南翔的三陈村,现在早已没有了。那时,奶奶对我讲了许多我们陈家老宅的故事。”陈小弟说,他爷爷的爷爷在20多岁时就造起了五开间的大宅子,气派之大远近闻名。“八一三”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要在村里修工事,其他房子几乎都拆了,但他们家的房子大家都舍不得拆,就这样一直保留了下来。“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琢磨怎样把我生活中看到的老宅给记录下来。”

他说,这些建筑曾是我们祖辈的安身之所,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承载了祖辈和我们的过去与回忆,传承了每个家庭代代相传的家风。老房子是陈旧的,但同时也是鲜活的,展现了嘉定地方上的人文风貌与建筑技艺。保护好这些老房子,这不仅是留住了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留住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与乡愁,留住了我们对乡土的记忆与认同。一旦失去了,就真的回不来了。

注:

①数据资料来源《嘉定住宅志》1999年第一版。

②感谢嘉定古建筑与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振渭老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以及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嘉定古建筑与民俗研究会会员孙剑华老师拍摄的航拍照片。

不知道大家现在家里还有没有

一些这样的老古董或者老建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