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政经 (LSE) 读经济的学生的生活是怎样的?

YOYO小鱼

Yoyi在别处:

LSE是一个相当国际化的学校,国际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的班里有49个人,只有1个是英国本地人。在我朋友的班里近70人,也是只有2个英国本地人。同宿舍除我之外的室友分别来自印尼、德国、智利和罗马尼亚。数据说LSE超过50%的学生(本+硕)都来自国外,这个数据我没有查证,但每周都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真的是很幸福 。


纪子潇

申请LSE之时,我便对这里通宵的自习文化、超长的文献清单,以及期末图书馆的“暴走占座”有所耳闻——并很快亲身感受到每周超过20篇论文的阅读量,一轮接一轮的报告、专题讲座和课堂展示带来的压力。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是“忙完这一阵,就可以忙下一阵了”;“情人节我在图书馆,文献就是最好的陪伴。


Nicole Liang

LSE的Location很好。吃喝玩乐真的很多。吃的话前面说的Fleet River Bakery,咖啡是Monmouth的,cake是home make的,很赞。但总体来说,英国的食物很难吃,伦敦的物价很无耻。玩的话,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馆, St James Park都是我复习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学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赞,中午一小时换换脑筋,享受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相当推荐。


霹雳轩

在LSE的这一年,我从不羡慕牛剑的田园风光和驰名中外的存在感,因为真正的存在感是源于内心的,真正的领导力也是在伦敦这个车水马龙、充满挑战的快节奏都市中萌芽的。哪里有组织,哪里就有leader。就这样,时光荏苒,再回过神的时候我已经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和校长握手了。回忆那些奋笔疾书通宵达旦的夜晚,一个人跑去广场大哭的周末,还有为旅行担惊受怕的日子...Anyway, 为了那一刻,感觉一切都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