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津人对狗不理印象不太好?

1王亚坤



狗不理包子也是天津的一个代名词了,外地人到天津首先想到的,有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的狗不理包子。其实狗不理包子在没有被收购之前就是百姓餐桌的日常主食,味道也是大众的猪肉大葱,虾仁三鲜两种,一斤有30个,普通人吃三两9个,一碗小米粥就可以了,也就是10左右很亲民。


并购以后就把普通的狗不理包子做成了文化。提升了名气,花样也多了,大小也有变化了,不以斤两计算了,一笼一个,一笼几个为单位,味道没有以前的好了,形象美了。有点华而不实。相反居民区里的包子铺还延续着传统口味,并且还是以斤两计算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量点餐。也是配小米粥。很舒服。所以天津人不喜欢去狗不理店吃包子的原因。家门口就有,何苦去那么远排队吃已经不是老味的包子。


释然一笑

个人认为,我知道天津的时候,就是通过狗不理这个包子知道的。那时候很向往吃到狗不理包子,感觉一定很好吃。所以带着一个一定要吃到狗不理包子的小想法,考到了天津的一所学校就读了3年。和大家分享一下外地人的我吃狗不理包子的印象吧。


那天和几个同学去的,我们点了10个包子,花了150多块钱,其实没吃之前很激动,尤其在等的时候,毕竟这么贵,感觉一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吃起来真的和期待的不一样,比平时市场上的包子要香一点 ,至于还有没有别的感觉了还真没有有。再者就是有点贵,一顿包子没吃饱不说,还等了半天,要是天天吃真吃不起。真的感觉吃的不是包子,是天津狗不理的文化,当时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也是醉了。



小暮说吧

天津人对狗不理的印象好的不能再好了!但这只是80后以前的几代人的”印象”了!因为真正的狗不理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这个僵尸包子不是天津人的狗不理,而是广东人的god believe!

这个二到家的名字是个什么鬼了?

这个名字就是当年,应该是两千零几年的时候吧,狗不理公司被国企贪官卖给广东老板的时候,这帮sun子给要给狗不理改的名字,不仅仅是作为英文名字哦,而是作为主要名字,就像金拱门那样,牌匾不是中国书法“狗不理”,而是一个英文“G”!我们差点吃上G包子!

不难想象,这样一个靠低买国家品牌资产的脑残企业,怎么能把狗不理品牌做好?

从那以后,咸鲜口味,符合天津人饮食习惯的狗不理包子消失了,广式叉烧包口味的包子张冠李戴,僵尸复活,变成了gbl包子!各种拙劣的广东乡镇企业的“高科技”,取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般的传统工艺,所以,你在连锁店吃到的,不是人工包出的包子,只不过是超市冷冻包子在店里给你加加热!防腐剂添加剂一样不少!

想吃幻想中的“狗不理”包子吗?其实还有可能,传说天津的大街小巷里,还有老狗不理员工出来传承老配方做的良心包子 那个味道才是天津人印象中的“狗不理”!

ps:忘了推荐几个好吃的包子铺了,本人最推荐的是鸭子楼正阳春的鸭油包,非常好吃还健康。然后是老幼乐包子铺,坐落在南市食品街,匾是爱新觉罗溥佐题字,店铺保持了过去包子铺的风格,先买票,然后拿票排队取包子。四平包子铺 新中国第一批下岗女工开的店。


科幻直通车冯志刚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在外地名声非常大,但对天津人来说,真的就是狗都不理啊。一是因为贵啊,一个包子,好小一个就要七八块钱,一顿饭下来就要一二百块,对天津人日常来说还是挺贵的。而是因为口味不同。有些天津人就觉得狗不理包子真的是不好吃,还没有普通的包子好吃。贵又不好吃为什么还要吃呢。


若世恍然若隔世176036087

谁说天津人对狗不理印象不好?我记得八几年到九几年的时候还有很多老天津卫在吃狗不理包子。只是近些年就打品牌了,而且普通老百姓也不缺那“油水”了,价格也不亲民了,各种亲戚包子也不难吃还便宜(一顿早点没必要太奢侈)所以就不怎么有人去吃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没有这个概念了。有可能这些让外地人误解为天津人对狗不理印象不好了。还有天津人好(四声)吃会吃,总变着方换着口味吃!综合这些原因就很少有人吃了,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吃,喊不好吃。就像我去外地比如大连吃不二包子,咬一口包子就一团馅干巴巴的,口感一般感觉没天津亲戚包子好吃一个意思!


万物皆归尘万事皆笑谈

在天津,包子是大众食品,狗不理包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原材料选择调制独特,精工细作的缘由。但是狗不理包子 今天已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优势,不但做工不精细,而且形成了只认钱 不认人的 状况。狗不理包子的制作人,没有把发展传承狗不理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狗不理当做了一个敛财招牌,并且不顾民生反应,我行我素。如此下去 狗不理不仅只剩了一个空名,而且这个空名也将衰退。


翱翔京津冀

贵,且味道一般,只是名声大,本地人不吃。

天津没有小笼包,如果看见了,也是近些年从外地传来的,本地的包子一定是大蒸笼屉,一屉大约五斤那种,外地人要看好,只有这样蒸出来的才可以叫天津包子。

小笼包不是天津包子,来天津玩的只要看笼屉就能判断是不是正宗的天津包子了,大蒸笼,竹子的食品夹子,三个一两那么夹起来,放在盘子里,一盘最多放半斤那种


谁家那小谁40

我也不知道为嘛,就是从心里面觉得不值。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还停留在56年的那个味道之中。插队回来,在山东路总店吃过一回,基本还是老味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拜访过。时至2006年之后,兄弟单位互访频繁,招待外省市客人都要安排去一趟“狗不理”尝尝鲜儿,外地朋友觉得不错,可是我感觉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味道,且花样翻新、口味多样,价格也水涨船高,高的离谱。除了商务活动,我个人绝对不去。感觉不值。


沽上渔翁

过去老百姓生活困难,能吃顿肉包子实属不易,狗不理更是肉包子的代表,而今,天津卫的肉包子遍地都是,且做的越发比狗不理好吃,俗话说“好吃的包子不在褶上”,谁花钱去当那个冤大头啊!全国还有许多的老字号不思进取,一味的靠玩文化赚钱,将来都会被百姓摈弃。


无皮西瓜1

狗不理本来就是天津人民的大众主食 非要高大上 把名气与金钱挂钩 结果论两卖的包子论个卖 一屉包子几十甚至近百 这哪里还是大众的主食 已经演变成是坑骗外地人的屠刀 去过几次狗不理总店 里面有现场摊天津煎饼的 卖各种天津小吃 实话实说没有街头巷尾的好吃 而且贵的要命 要不是陪客户肯定不会去狗不理 天津水馅肉包街边哪里都卖 而且价格公道 小米粥还免费喝 狗不理我呵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