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雷震春是民国时期的一支奇葩

为何说雷震春是民国时期的一支奇葩

赵汗青

雷震春(1862-1919),字朝彦,安徽宿州人,民国将领。1880年投军。1886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5年随袁世凯小站练兵。1892年任北洋将弁学堂总办,总理北洋训练各省将弁。1909年署江北提督。1912年任河南护军使。1914年任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后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参与张勋复辟,被判处无期徒刑。1918年被释放。1919年去世。

雷震春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家境赤穷,始终感情深笃,手不释卷。他自幼喜习武术,且天生神力,因性格耿直而被族长诬告,决定离家投军。光绪六年(1880年),雷震春入淮军吴长庆部。时逢张之洞上书弹劾山东四镇总兵骄悍、营规不整,清廷即令吴长庆查阅四镇,帮办山东军务,并归节制,于是,雷震春跟从吴长庆屯驻登州。吴长庆爱惜人才,留雷震春于身边任书记官。

光绪八年(1882年)2月,雷震春随吴长庆赴朝鲜镇压“壬午兵变”,结识袁世凯。光绪十二年(1886年),雷震春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担任嵩武军总教习。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学长。光绪二十年(1894年),雷震春调赴朝鲜,任新军教习。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雷震春随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任步兵右翼第三营后队领官,为袁世凯所倚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2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雷震春率军进驻山东镇压义和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武卫右军先锋队中路炮队营管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奏准在保定设立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即后来的保定军校),隶属军政司,冯国璋任学堂监督,雷震春任总办(相当于校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直隶陆军参谋处总办、陆军第三镇五协协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奉天巡防营务处总办、督理总督行镀发审处、总统奉军中、左路各队。 次年,升任直隶省通永镇总兵、总统北洋巡防淮军马步各营。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署江北提督。

民国成立后,雷震春任河南护军使兼河南护军统领。民国二年(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暗杀,雷震春不顾民怨,领衔通电指责国民党人。同年8月,任南洋巡阅副使,不久又任陆军第七师师长,率部镇压二次革命。民国三年(1914年),任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民国四年(1915年),雷震春被授予将军府震威将军。

同年,袁世凯密谋帝制,雷震春积极支持,参加段芝贵等发起的军警大会,讨论“筹安事宜”,并在《赞成君主簿》上签名,位列保袁十三太保。军警大会后,雷震春密呈袁世凯,请求实行君主制。当时,冯国璋态度暧昧,雷震春会同段芝贵密电各省将军、巡按使,要求明朗态度逼其就范。袁世凯称帝后,雷震春被封为一等伯。

民国六年(1917年),各省督军因反对黎元洪而在天津设立军务参谋处,雷震春任军务参谋处总参谋,筹划成立临时政府。同年7月,张勋复辟,雷震春被封“陆军部尚书”,并“御赐”紫禁城骑马。不久,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攻进北京,雷震春在丰台被抓获,被判处无期徒刑。

民国七年(1918年),经曹锟作保,雷震春获北洋政府特赦,从此寓居天津。民国八年(1919年),雷震春去世。

在宿州市城内,有雷家东公馆,雷家西公馆之分。东公馆位于今宿州市东仙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西,中山街南侧,花墙巷东,原来是一片富丽堂皇的公馆,解放后为宿县文化馆;西公馆位于小河南街西头,毁坏过早,没有什么遗迹。雷公馆的建造人就是民国奇葩雷震春。

雷震春自幼丧父,母子俩过日子,家境贫穷。他自幼喜欢武术,且天生神力,因而特别引起族里注意。有一天,族长为了除去一害,诬告雷震春通匪,被缉拿县衙,吊了一夜。澄清事实后,雷震春觉得在家无法混下去,决定去投军。为了体面,他向姨母借了一身衣服,惟恐姨母不给,就编造谎言说,自己去相亲,姨母把衣服给了他。没走多远,有人向姨母告状说,雷震春去当兵了。姨母听后,赶到城北把衣服要了回来,为此雷震春很恼火,发誓不混成人样,决不回乡。

雷震春走后,家里更加贫寒,母亲在饥寒交迫中去世。死后无人料理后世,亲房近支都推说跟她没关系。这时宿州城西小河南街西头,

有一家姓雷人家,是个小地主,家境虽不富裕,却乐善好施。他见雷母无人管理,便对儿子说:

“孩子,一笔不能写出两个雷字来,你朝彦哥不在家,你就是他亲弟弟,这事咱来管。”

于是,城西雷家托人买了棺材,让儿子作雷声母亲子披麻带孝,把雷老太太葬于城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雷震春入伍多年后,由于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得到了上级军官的青睐,不久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官拜提督。

雷震春写信回家,询问母亲情况,祖叔照实回信。得知母亲去世,雷震春很悲痛,他回信说:“将来不论雷震春官混多大,我都把替我领棺的弟弟,当做亲弟弟”。

那一年,雷震春官拜江北提督,终于回家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宿州城,忙坏了热衷附炎趋势的地方官吏,他们组织了欢迎队伍,长达十里之多。大家都纷纷请雷大帅吃饭,谁要能请到就是莫大的光荣。雷震春的那位姨母,为了冰释前嫌,特别筹办了盛宴,敦请雷震春,他坚决辞掉。姨母又抬着盒子,里面放着山珍海味,送进雷府,雷震春坚辞不受。雷震春四处拜亲,不论贫贱,即使是房无一间的穷亲戚,也要去探望一下,且随身只带一个随从。

他思念母亲,认为母亲生前没过一天好日子,决定重新葬母,选中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南,有一道古老的山脉,顺着地势向东南连绵起伏着,山脉的北端叫巴山,中间主峰叫大青山,青山脚下,有一村庄叫端村,是一个秀丽而偏僻的小山村。雷母墓就选在村的西头。当地人称“雷夫人墓”。

雷震春为了体面,强占皇陵之物,大肆铺张,为母建墓。其墓地耗资较大,尤其是墓前排列的一组汉白玉石雕,其光洁、华美、俊秀的程度,让人啧啧称赞,为宿州市一大奇观。

出殡的那一天,大棺套小棺,龙头凤尾的大棺罩,各色的旗幡和纸扎的人、屋、房、用具等。前来观看的四周百姓,人山人海,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好不风光。

雷母墓冢前横放着长条形供桌,长3.52米,宽1.55米,厚0.55米。石桌的边缘雕有40种花卉图案,设计精巧,刀工见奇。供桌前10米左右,是一尊大香炉,高1.85米,宽2.1米,厚1.4米,炉腿为狮头形,器面花纹雕凿十分精细。再前30米处,有两尊石狮,石狮身长2.9米,高2米,宽1米;狮座长1.95米,宽1.3米,厚0.55米。雄师居左,雌狮居右,石狮身披锦带,拱身坐立,蓄张眈视。雄师左前爪踏一绣球,雌狮左前爪抚一幼狮。勇猛彪悍之态,栩栩如生。

这组石雕,是两块巨石雕琢而成。据专家推算:供桌用石料约3.5立方米,香炉用料约5.5立方米,石狮子用料约6.5立方米。

雷震春非常感激那位替他葬母的族叔,给族叔在城西小河南街西头路南旧宅处,建造了规模相当可观的府第,自己则在东门内建造了宏伟壮丽的府第,宿州人称雷家“东公馆”、“西公馆”。

在雷震春返乡的一段日子里,地主豪绅,亲朋好友,沾亲带故,天天去雷府寒暄,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于是雷府前,宾客迎门,车水马龙。有人说:“我早就知道大帅有福,必然发迹。因为大帅名字为雷声,雷响一声天下知。大帅有这么个好名字,怎能不飞黄腾达,闻名天下!”

雷震春被他们缠得寝食难安,回想往日的凄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觉感慨万分,于是在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

家贫穷,千把钩,抓不来至亲好友

人富贵,万杆枪,打不离王八龟孙

张勋复辟时,雷震春被封“陆军部尚书”,并赐紫禁城骑马。这位出身小站的震威将军,穿着崭新朝服,乘坐摩托车去宫中谢恩。进宫门后,车未停稳,雷震春便从车中跃出,结果摔出一丈多远,额头染红。护兵急忙搀扶,问:“大人痛否?”雷震春竟答:“心乐则不觉痛。”讨逆军攻入北京后,雷震春扮成人力车夫逃出正阳门,在丰台被讨逆军抓获。有人在报章发表滑稽画讥讽他为“不在紫禁城骑马,却来正阳门拉车”。

在今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就是古代的州署所在地,后面有一段古城墙,城墙上有扶疏亭,区政府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子,这对狮子就是雷震春在民国初年从某皇陵强行运回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