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患者到底最需要什么?

凤影焰68167305

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新闻,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一个班级排名垫底的“学渣”,突然逆袭考了第一名变成“学霸”,他从厌学突然变得特别兴奋,每天精力充沛,很多人认为这是孩子懂事了,其实,他是得了一种心理疾病——躁郁症,这是一种双向情感障碍,这病会让情绪坐上“跷跷板”,把人从抑郁的深渊抛向亢奋的高空。这件事也让“躁郁症”这种不曾被关注的疾病走入人们的视线。

我们曾试图走近躁郁症患者,但屡屡碰壁,直到哈尔滨一个叫穆恒(化名)的小伙子出现,才让我们了解到,他们不接受采访,是害怕因为这种病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因为这个社会对精神类疾病的误解太深,他们担心成为焦点,众叛亲离。

穆恒是主动到报社找到了我们,他没有告诉我们他的职业。但从外貌上看,穆恒干净、阳光、睿智、认真,像个创业的大学生,他说自己已经痊愈了。回忆起生病的那段日子,穆恒说“心疼那时的自己”。

那是 2017 年春节后,因为学业和工作压力突然增加,穆恒开始失眠,“那种失眠和一般的失眠不一样,会心慌,心跳很快,大脑不受控制地一直在想事情,全是悲观的事,悲观的结局”。

穆恒的家里有抑郁症患者,这样的失眠让他有些害怕。他查找抑郁症的资料,发现自己的症状一一吻合。

穆恒特别消极,朋友找来爆笑的综艺节目逗他开心,节目里的人和朋友都笑得前仰后合,穆恒却无动于衷,“什么事都无法让你开心,整个人就像跌进深渊,别人怎么拉你都拉不起来”。

抗抑郁的药物不会马上见效,穆恒遵医嘱服药,等着抑郁的阴霾一点点散去。

这期间,穆恒还是会自我否定,面对困难无法解决时,他非常自责,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他无法工作,每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他几次想过自杀,但所幸,药物的作用和定期的心理辅导,在关键时刻,让穆恒一点点在战胜抑郁。

穆恒想尽快摆脱抑郁,他听医生的话,“多巴胺可以让人快乐,而运动会分泌多巴胺”。穆恒每周会去健身3—4 次,他最喜欢游泳,在水里他感觉自由,悲观的想法就像水花一样消失不见。

那时穆恒觉得自己不怎么需要睡觉,即使中午健身,晚上12点睡觉,第二天还是会5点钟起床,不困不累,精气神很足。

那段时间,穆恒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的艺术水准上升了好几个层次。比如对梵高的画和张国荣的《霸王别姬》,穆恒都有了和以往不同的理解。他翻看手机备忘录中当时看《霸王别姬》的观后感,有一篇长长的文字,“那时我认为张国荣扮演的角色自杀是对的,他本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死了是种解脱,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不会悲伤,反而很开心”。

也许,很多人觉得躁狂挺好,有精力做更多的事,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虽然那时穆恒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一会儿冒出一个想法,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他只是说,什么都不做。

如今穆恒虽仍在吃药巩固,但和正常人一样,再看《霸王别姬》,他又有了新的理解,“无论如何,自杀会让人遗憾,这是不对的”。

在中国,像穆恒这样的躁郁症患者约有700万人。大部分人没有穆恒幸运。躁郁症的识别率、就诊率很低,很多人会把抑郁或躁狂发作当成单纯的“情绪问题”,不会重视。现有研究显示,当人们首次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后,平均要滞后 8 年才能首次被诊断为患有双相障碍。

(图片来自网络)


新晚报

躁郁症就是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疾病,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反应轮流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也有一些患者预后比较好,缓解期完全可以正常的适应社会生活,甚至不耽误工作。

那么躁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坚持服药,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注意休息,避免彻夜不眠或者过度劳累,避免精神刺激或轻易与人生气。上述这些都是躁郁症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


处于缓解期的躁郁症患者还需要加强疾病认识,树立长时间与疾病斗争的决心,学会规范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应忙忙碌碌,也不应表现退缩。


我说精神

她需要的是题主不要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她如果好好服药,过个一两年,题主会远离她的。 她如果不肯好好服药,不到一年,题主就会远离她的。 请做一个朋友该做的,除此以外,别把自己的伤害当做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