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患者到底最需要什麼?

鳳影焰68167305

前段時間有個很火的新聞,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一個班級排名墊底的“學渣”,突然逆襲考了第一名變成“學霸”,他從厭學突然變得特別興奮,每天精力充沛,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懂事了,其實,他是得了一種心理疾病——躁鬱症,這是一種雙向情感障礙,這病會讓情緒坐上“蹺蹺板”,把人從抑鬱的深淵拋向亢奮的高空。這件事也讓“躁鬱症”這種不曾被關注的疾病走入人們的視線。

我們曾試圖走近躁鬱症患者,但屢屢碰壁,直到哈爾濱一個叫穆恆(化名)的小夥子出現,才讓我們瞭解到,他們不接受採訪,是害怕因為這種病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因為這個社會對精神類疾病的誤解太深,他們擔心成為焦點,眾叛親離。

穆恆是主動到報社找到了我們,他沒有告訴我們他的職業。但從外貌上看,穆恆乾淨、陽光、睿智、認真,像個創業的大學生,他說自己已經痊癒了。回憶起生病的那段日子,穆恆說“心疼那時的自己”。

那是 2017 年春節後,因為學業和工作壓力突然增加,穆恆開始失眠,“那種失眠和一般的失眠不一樣,會心慌,心跳很快,大腦不受控制地一直在想事情,全是悲觀的事,悲觀的結局”。

穆恆的家裡有抑鬱症患者,這樣的失眠讓他有些害怕。他查找抑鬱症的資料,發現自己的症狀一一吻合。

穆恆特別消極,朋友找來爆笑的綜藝節目逗他開心,節目裡的人和朋友都笑得前仰後合,穆恆卻無動於衷,“什麼事都無法讓你開心,整個人就像跌進深淵,別人怎麼拉你都拉不起來”。

抗抑鬱的藥物不會馬上見效,穆恆遵醫囑服藥,等著抑鬱的陰霾一點點散去。

這期間,穆恆還是會自我否定,面對困難無法解決時,他非常自責,認為都是自己的錯。他無法工作,每天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做。他幾次想過自殺,但所幸,藥物的作用和定期的心理輔導,在關鍵時刻,讓穆恆一點點在戰勝抑鬱。

穆恆想盡快擺脫抑鬱,他聽醫生的話,“多巴胺可以讓人快樂,而運動會分泌多巴胺”。穆恆每週會去健身3—4 次,他最喜歡游泳,在水裡他感覺自由,悲觀的想法就像水花一樣消失不見。

那時穆恆覺得自己不怎麼需要睡覺,即使中午健身,晚上12點睡覺,第二天還是會5點鐘起床,不困不累,精氣神很足。

那段時間,穆恆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覺自己的藝術水準上升了好幾個層次。比如對梵高的畫和張國榮的《霸王別姬》,穆恆都有了和以往不同的理解。他翻看手機備忘錄中當時看《霸王別姬》的觀後感,有一篇長長的文字,“那時我認為張國榮扮演的角色自殺是對的,他本來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死了是種解脫,看到這樣的結局我不會悲傷,反而很開心”。

也許,很多人覺得躁狂挺好,有精力做更多的事,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雖然那時穆恆總是滔滔不絕地說,一會兒冒出一個想法,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他只是說,什麼都不做。

如今穆恆雖仍在吃藥鞏固,但和正常人一樣,再看《霸王別姬》,他又有了新的理解,“無論如何,自殺會讓人遺憾,這是不對的”。

在中國,像穆恆這樣的躁鬱症患者約有700萬人。大部分人沒有穆恆幸運。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很多人會把抑鬱或躁狂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不會重視。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後,平均要滯後 8 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障礙。

(圖片來自網絡)


新晚報

躁鬱症就是雙相情感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疾病,表現為躁狂與抑鬱兩種截然相反的心境反應輪流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也有一些患者預後比較好,緩解期完全可以正常的適應社會生活,甚至不耽誤工作。

那麼躁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是什麼呢?堅持服藥,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注意休息,避免徹夜不眠或者過度勞累,避免精神刺激或輕易與人生氣。上述這些都是躁鬱症患者復發的主要原因。


處於緩解期的躁鬱症患者還需要加強疾病認識,樹立長時間與疾病鬥爭的決心,學會規範和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應忙忙碌碌,也不應表現退縮。


我說精神

她需要的是題主不要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她如果好好服藥,過個一兩年,題主會遠離她的。 她如果不肯好好服藥,不到一年,題主就會遠離她的。 請做一個朋友該做的,除此以外,別把自己的傷害當做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