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法界喜欢用异体字?

Power_G

问题:书法家为什么喜欢用异体字?

书法家用异体字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异体字指的是官方规定的字体以外的字体,他的读音和意思和正体字一样,但是写法不同。

1、古代的字帖里经常出现异体字,我们现在叫它异体字,其实在古代就是人家通用的字体,尤其是在朝代比较混乱的时候。

这个时候,一般没有统一的官方规定,每一个地方写的都不一样,比如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有些民间的书写者,为了简便好记,也会故意把复杂的字体简单化,久而久之这些字体被大家公认,约定俗成,也会被称为异体字。

2、而书法家都是练习古代字帖的,只要古代经典字帖里有这个写法,都是可以使用的,有出处就可以用。

3、书法家在处理书法作品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一幅作品里面有好几个重复的字的情况,比如书写《论语》,就会有很多之乎者也。这时候为了避免重复造成单调,会用一些异体字来破一下。

4、经常有书法家评论一幅字写的古不古,这个古除了用笔,字体也占一定的比例,用了古代的写法,作品气息也会高古一点,要是为了简单,大家都写简体字就没啥意思了。

书法现在已经不是用来实用的了,更多的在于它的艺术性,所以是可以使用异体字的。用的好还能加分。

你觉得呢?


不二斋

我们常用汉字3000个,掌握了它们,就基本掌握了汉语书面语。但在书法家那里,汉字更包括甲骨文、金文、大小篆及“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一些文化根基深的书法家,“随随便便”地在牌匾上、墨宝中写出几个异体字,这些字有些是过去使用过的繁体字,我们现在基本上不用了;有些字是由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遇到这种情况足以让多数的读书人,不得不谦虚谨慎起来。所有这些字我们姑且把它统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在书法中大行其道,异体字书写都有哪些原因呢?

一、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一般的书写文字不同,在书法作品中用简化字来书写,容易冲淡书法艺术本身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例如,在写隶书体书法作品时,出现简化汉字,就会让人觉得很别扭,与隶书所蕴含的古老文化底蕴不协调。所以,在书法作品中多写繁体字。

二、中国书法讲究不单调,富于变化。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出现同一个字,或者在一个字里出现同样的笔划,都必须变换写法,这已经是书法创作约定俗成的规律和要求。写异体字正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三、追求书写字型的完美,规避书写怯笔。经常写书法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字或者笔划就是写不好,遇到写这些字或者笔划就会怯笔。改写异体字往往可以摆脱这种尴尬。

四、体现书写的韵味和美感。异体字不是随便书写的,也有着特定的规范书写要求,而且它的书写方法又是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艺术美,书法作品中使用这类异体字可以增加书法作品的美感。


穷水处风云起

异体字是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现在已非官方主流的用字


现在一些书家有时用到异体字,是因为在同一作品中避免出现重字

个人觉得,若非上述原因,建议还是尽量不去用异体字

现在有个别书家,在没有重字的情况下,也爱用异体字,本人对此现象持不支持之关点

在一幅作品中,没有重字出现,而刻意去写个异体字出来,真不理解,卖弄,求艳,还是没能力写好正体字而不得而为之呢

颜体书者就少用异体字,因颜字本就变化丰富,即使有重字出了,也会用不同写法去解决,也就不一定要去求助异体字了

说书界喜欢用异体字多少是有点过了,感觉就是某楷因强调规范,而弄得在一幅作品中的重字也不好变化了才借助于异体字

建议多用官方正字,尽量回避异体写法


l石昆仑l

关于书法异体字问题,是书法界的一个怪现象,异现象,确实需要大家议一议,探讨探讨。

书法异体字,古已有之,在书法界也算正常现象,不能归为错别字。

但在书法界之外,包括书籍报纸公文资料,尤其是在学校的教学中,学生的课本,学生的作文,决不允许使用异体字。

异体字,不是法定的规范字,任何的的印刷体,使用异体字均为错别字。只有书法例外。

但我主张,在我们书法界,以不用或少用异体字最好。因为过多使用异体字,会引起社会用字的一定混乱,毕竟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并非仅只书法界内部流传与欣赏,毕竟书法作品越来越大众化。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喜欢用异体字呢?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乐意使用异体字的,并非真正的书法家,尤其不会是书法顶尖大家,因为大书法家都是有学问的人,越是有学问的人,越不会买弄学问。越是没有学问的人,越是要买弄学问,越是要显摆自己多有学问。

文字学,就是一种学问。搞书法的,务必要研究文字学,尽管多地认识文字,了解文字,包括字的异体字。做为书法家,可以不用异体字,但须认识异体字。有些书法爱好者,认识了几个异体字,很怕别人不知道他认识几个异体字,便频繁使用异体字,以便买弄自己的学问。

在创作书法的时候,一篇中若有重字,用异体字以避免回复本是可以的,但有些人并非如此,一幅作品中并没有重字,照样用异体字,甚至有人把一幅作品中中的几个重字全用异体字又作何解释,除了其买弄,还有其他解释吗?不能说其只会写异体字,而不会写规范字了吧?

其实,即便一幅作品中有几个重复字,不用异体字也是可以不重复的,同一个字写得不重复,才更见书法功底。比如兰亭序中的“之“字。




三品斋日记

在旅游到各处的风景胜地中,总会有一些点缀的牌匾、横幅、亭阁等历代的文人墨客的题写,在这些题写的内容中,除了文辞的优美和寓意的深刻之外,难免在书写的文字中会有一些我们现在所谓的异体字或者俗字,但这些是否就全是错字呢?但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汉字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之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字和语言系统,这些依靠手写不断传承的文字在本系统中就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文字统一之后写来写去就产生了许多种写完。虽然官方有规定的写法,但也默认了一些俗字、别字的写法,这是汉字的多元性。

我们现在的印刷体文字其实固约了我们对于汉字构形的一种理解,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这种的不习惯也是很正常的表现而已。


书扬文化

异体字,我一开始也不喜欢,极其反感!后来我开始学习书法,才知道异体字之妙。现在被人们称为的异体字,其实在古代就是那个样子,我们现在学习的都是古代汉语文字的简化字。字简化了,可是原本的含义没了,原来的完美的结构消失了。真是汉字的一大悲哀!所以书法界还喜欢书写繁体字,传承中华文化嘛。


京东千里行书法

我个人觉得应响应国家号召把字写规范,哪怕是书法也不应写繁体字,更不应写异体字。当然草书另论,因草法是古人从繁体字提炼出来的。当下有人喜欢繁体或异体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写简体找不到古人的参照物,怕写不好特别是间架结构,或怕别人说他外行:这人一看就是外行,书法作品也写简体字!也许还有那么一点卖弄的心理:瞧繁体异体我都会写,道行高深吧?


景明兴至

推广简化字,不用异体字是每个文化人的责任。但书法界反其道而行之。书法是文化人的雅玩,。是不是以此标榜髙人一等,内涵很深。基一旦不在及其弟子特别爱整异体字。你给人的感觉很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