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界喜歡用異體字?

Power_G

問題:書法家為什麼喜歡用異體字?

書法家用異體字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異體字指的是官方規定的字體以外的字體,他的讀音和意思和正體字一樣,但是寫法不同。

1、古代的字帖裡經常出現異體字,我們現在叫它異體字,其實在古代就是人家通用的字體,尤其是在朝代比較混亂的時候。

這個時候,一般沒有統一的官方規定,每一個地方寫的都不一樣,比如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有些民間的書寫者,為了簡便好記,也會故意把複雜的字體簡單化,久而久之這些字體被大家公認,約定俗成,也會被稱為異體字。

2、而書法家都是練習古代字帖的,只要古代經典字帖裡有這個寫法,都是可以使用的,有出處就可以用。

3、書法家在處理書法作品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一幅作品裡面有好幾個重複的字的情況,比如書寫《論語》,就會有很多之乎者也。這時候為了避免重複造成單調,會用一些異體字來破一下。

4、經常有書法家評論一幅字寫的古不古,這個古除了用筆,字體也佔一定的比例,用了古代的寫法,作品氣息也會高古一點,要是為了簡單,大家都寫簡體字就沒啥意思了。

書法現在已經不是用來實用的了,更多的在於它的藝術性,所以是可以使用異體字的。用的好還能加分。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我們常用漢字3000個,掌握了它們,就基本掌握了漢語書面語。但在書法家那裡,漢字更包括甲骨文、金文、大小篆及“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異體字。一些文化根基深的書法家,“隨隨便便”地在牌匾上、墨寶中寫出幾個異體字,這些字有些是過去使用過的繁體字,我們現在基本上不用了;有些字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遇到這種情況足以讓多數的讀書人,不得不謙虛謹慎起來。所有這些字我們姑且把它統稱為異體字。

異體字在書法中大行其道,異體字書寫都有哪些原因呢?

一、中國書法藝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與一般的書寫文字不同,在書法作品中用簡化字來書寫,容易沖淡書法藝術本身所形成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在寫隸書體書法作品時,出現簡化漢字,就會讓人覺得很彆扭,與隸書所蘊含的古老文化底蘊不協調。所以,在書法作品中多寫繁體字。

二、中國書法講究不單調,富於變化。在書法作品中,如果出現同一個字,或者在一個字裡出現同樣的筆劃,都必須變換寫法,這已經是書法創作約定俗成的規律和要求。寫異體字正好可以滿足這個要求。

三、追求書寫字型的完美,規避書寫怯筆。經常寫書法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些字或者筆劃就是寫不好,遇到寫這些字或者筆劃就會怯筆。改寫異體字往往可以擺脫這種尷尬。

四、體現書寫的韻味和美感。異體字不是隨便書寫的,也有著特定的規範書寫要求,而且它的書寫方法又是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形成的一種藝術美,書法作品中使用這類異體字可以增加書法作品的美感。


窮水處風雲起

異體字是指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但現在已非官方主流的用字


現在一些書家有時用到異體字,是因為在同一作品中避免出現重字

個人覺得,若非上述原因,建議還是儘量不去用異體字

現在有個別書家,在沒有重字的情況下,也愛用異體字,本人對此現象持不支持之關點

在一幅作品中,沒有重字出現,而刻意去寫個異體字出來,真不理解,賣弄,求豔,還是沒能力寫好正體字而不得而為之呢

顏體書者就少用異體字,因顏字本就變化豐富,即使有重字出了,也會用不同寫法去解決,也就不一定要去求助異體字了

說書界喜歡用異體字多少是有點過了,感覺就是某楷因強調規範,而弄得在一幅作品中的重字也不好變化了才藉助於異體字

建議多用官方正字,儘量迴避異體寫法


l石崑崙l

關於書法異體字問題,是書法界的一個怪現象,異現象,確實需要大家議一議,探討探討。

書法異體字,古已有之,在書法界也算正常現象,不能歸為錯別字。

但在書法界之外,包括書籍報紙公文資料,尤其是在學校的教學中,學生的課本,學生的作文,決不允許使用異體字。

異體字,不是法定的規範字,任何的的印刷體,使用異體字均為錯別字。只有書法例外。

但我主張,在我們書法界,以不用或少用異體字最好。因為過多使用異體字,會引起社會用字的一定混亂,畢竟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並非僅只書法界內部流傳與欣賞,畢竟書法作品越來越大眾化。

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書法愛好者喜歡用異體字呢?

這個問題似乎很複雜,其實很簡單。樂意使用異體字的,並非真正的書法家,尤其不會是書法頂尖大家,因為大書法家都是有學問的人,越是有學問的人,越不會買弄學問。越是沒有學問的人,越是要買弄學問,越是要顯擺自己多有學問。

文字學,就是一種學問。搞書法的,務必要研究文字學,儘管多地認識文字,瞭解文字,包括字的異體字。做為書法家,可以不用異體字,但須認識異體字。有些書法愛好者,認識了幾個異體字,很怕別人不知道他認識幾個異體字,便頻繁使用異體字,以便買弄自己的學問。

在創作書法的時候,一篇中若有重字,用異體字以避免回覆本是可以的,但有些人並非如此,一幅作品中並沒有重字,照樣用異體字,甚至有人把一幅作品中中的幾個重字全用異體字又作何解釋,除了其買弄,還有其他解釋嗎?不能說其只會寫異體字,而不會寫規範字了吧?

其實,即便一幅作品中有幾個重複字,不用異體字也是可以不重複的,同一個字寫得不重複,才更見書法功底。比如蘭亭序中的“之“字。




三品齋日記

在旅遊到各處的風景勝地中,總會有一些點綴的牌匾、橫幅、亭閣等歷代的文人墨客的題寫,在這些題寫的內容中,除了文辭的優美和寓意的深刻之外,難免在書寫的文字中會有一些我們現在所謂的異體字或者俗字,但這些是否就全是錯字呢?但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在漢字的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之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字和語言系統,這些依靠手寫不斷傳承的文字在本系統中就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文字統一之後寫來寫去就產生了許多種寫完。雖然官方有規定的寫法,但也默認了一些俗字、別字的寫法,這是漢字的多元性。

我們現在的印刷體文字其實固約了我們對於漢字構形的一種理解,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對於這種的不習慣也是很正常的表現而已。


書揚文化

異體字,我一開始也不喜歡,極其反感!後來我開始學習書法,才知道異體字之妙。現在被人們稱為的異體字,其實在古代就是那個樣子,我們現在學習的都是古代漢語文字的簡化字。字簡化了,可是原本的含義沒了,原來的完美的結構消失了。真是漢字的一大悲哀!所以書法界還喜歡書寫繁體字,傳承中華文化嘛。


京東千里行書法

我個人覺得應響應國家號召把字寫規範,哪怕是書法也不應寫繁體字,更不應寫異體字。當然草書另論,因草法是古人從繁體字提煉出來的。當下有人喜歡繁體或異體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寫簡體找不到古人的參照物,怕寫不好特別是間架結構,或怕別人說他外行:這人一看就是外行,書法作品也寫簡體字!也許還有那麼一點賣弄的心理:瞧繁體異體我都會寫,道行高深吧?


景明興至

推廣簡化字,不用異體字是每個文化人的責任。但書法界反其道而行之。書法是文化人的雅玩,。是不是以此標榜髙人一等,內涵很深。基一旦不在及其弟子特別愛整異體字。你給人的感覺很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