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散户都不养猪了,都是大猪厂养猪,猪厂和屠企之间生猪价格还能随便压价吗?

从头再来200855200

力量不对等才会产生一方强势、一方弱势的现象。当前,屠宰企业之所以在市场上居于主动地位,动辄默契压价,主要原因就是屠宰企业的组织力强,较易形成统一声音、一致行动,而养猪人却是一盘散沙,很容易就被各个击破。

如果散户基本撤出市场,大猪场主导生猪行业,屠宰企业压价的难度就会大幅提升。下面我就从几个维度分享。

1、 大猪场生产有很强的计划性,受行情的影响很小,同时有较强的实力,所以不会因为行情不好就恐慌性出栏,在市场博弈上容易占据上风。

2、 大猪场主导行业能改变养猪人一盘散沙、组织无力的现象,它们手握猪源,在和屠宰企业的博弈中有强大的筹码。

3、 如果散户都退出市场了,屠宰企业也会大幅减少,剩下的屠宰企业也会和大型养猪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干脆就是大型养猪企业的一部分。

总之,假如散户都不养猪了,屠宰企业的议价能力将会大幅下降。


畜牧大集网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没有散养户了这些屠宰场现有的屠宰场还能剩下多少?假如我国的所有生猪养殖都被规模化猪场垄断了,那么上游的饲料、兽药、疫苗可能会被部分垄断,下游的屠宰、深加工也将会被逐渐垄断起来。


回到正题,如果没有散养户只剩规模化猪场,那么屠宰企业还能随意压低猪价吗?

那肯定是不能随意压低猪价了。举个简单离子就是前几年的“姜你军”、“蒜你狠”,全国大部分生姜和大蒜被垄断起来都能卖出如此高价,何况这几头猪呢?当生猪养殖被几家大的养殖公司垄断,他们就掌握了主动权而屠宰企业就处于被动地位,东西在我手里当然我想卖多少钱卖多少钱。


同样的猪都是在养猪人手里为何现在就不行呢?因为现在的生猪饲养很分散,猪价下降,你不卖总有人扛不住资金的压力卖猪,大家想法都不一样,有人压栏有人适时出栏,要是所有养猪人能联合起来,要卖一起卖,不卖一起不卖,那现在养猪人也能占据主动权。

个人认为,若生猪被几家养殖集团垄断,那猪价就会相对稳定很多。他们可以根据猪肉消费量适时调节生猪饲养量,比如秋冬季节为消费旺季他们可以让猪在秋冬季节多出栏,反之炎热季节少出栏。在保证自己利润的前提下,让大家都吃得起肉。


要是生猪被垄断了,养猪业也就发展到头了,新的资本无法进入,老的资本有足够的利润也不会退出,剩下的就是其他人看着几家养猪大佬坐着赚钱了,就像现在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样,也就只有国家能治得了它们了。

文/果然悠


果然悠

其实屠宰场和养猪场之间并不是敌我关系。而是一个产业连,是一个相互生存的关系。没有屠宰场,养猪场的猪卖给谁呢?指望小刀手一天卖那么几头,或者是到市场卖那点肉那是不可能完成卖猪任务的。屠宰场又离不开养猪场,特别是大型屠宰场每天要宰杀千头多猪,没有足够的猪源供应,那么屠宰场也难以维持生存的。而屠宰场和养猪场在买卖生猪问题上常常都是两个心眼,这也并不奇怪。养猪人总想卖个高价,增加收入。屠宰场也总想低价买猪,高价卖肉来提高他们利益最大化。正是这两不同的心态,屠宰场和养猪人经常会发生矜持这种状况。矜持最后的结果还是看产能的供需之间是否正常。产能过剩,养猪人输。供应紧缺,屠宰场输。这些都是生意场上的正常现象。

从屠宰场和养猪户之间在价格问题上发生的对搏弈现象可以看出,无论是散户养猪还是规模化养猪,只要是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假如散户全部退出养猪业,只剩下规模户,可是产能还是过剩,屠宰场照样压价没商量。这也不要报怨屠宰场,猪多了你不卖总有等钱用要卖猪。这时候屠宰场就会看谁的猪价低,就买谁。即使屠宰场不压价养猪户自己也会乱了阵脚。当产能供应不上需求时,就算全是散户养猪,屠宰场压价也会失败。在2008年中国养猪业大多数都是散户养猪,当年猪价高达8.5元,每头猪盈利近千元,而那时候的千元可比现在千元要硬的多。再看现在规模户达到了一半,今年屠宰场压价照样成功。所以屠宰场压价只看产能,和散户是否退出养猪业没关系。


山野50

将养殖企业(户)与屠宰企业对立了起来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养殖企业(户)、屠宰企业、卖猪肉的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的关系,都是猪肉这个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抬价、压价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供需关系的具体反映。

1997年之前,我国没有实行定点屠宰,养殖企业(户)养猪,猪肉佬收购生猪,自宰自卖。养殖企业(户)想价格高点儿,猪肉佬想价格低点儿,都想获取最大利润,同样是广义上的抬价、压价行为,所不同的是,养殖企业(户)与猪肉佬所处的地位大致相等,基本不存在谁具有更多话语权的问题。以后实行定点屠宰,尤其是2016年后,一个区县原则上只保留一家定点屠宰企业,屠宰企业成为稀缺资源,而养殖者千家万户,加之社会分工细化,中间环节增多,在价格博弈上,定点屠宰企业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散户减少乃至退出,养殖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是大趋势。这样,养殖企业会直接对接屠宰企业,减去猪中介(猪贩子)这个中间环节,此时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的地位基本对等,不存在优势、劣势的问题。而且,规模养殖企业会提前做好养殖计划,减少价格大起大落的发生。尽管如此,还是存在抬价、压价的问题,只不过幅度可能缩小,“猪周期”也可能随之改变。

说明一点,因为动物疫情等风险,一般养殖企业不会做屠宰的。所以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永远是依存又博弈的关系。


北大屠夫陆步轩

告诉你不能,屠宰企业不可能像对待我们散户这样,可以随便压榨价格。如果没有了散户,屠宰企业的未来就是散户的现在,因为养猪企业一旦到达一定的规模,就一定会建设自己的屠宰场,所以说没有了散户,独立的屠宰企业也就不复存在了。一旦猪饲料.兽药,养殖,屠宰,都是一条龙式,也可以说成是垄断式,可以想想我们还能吃到便宜猪肉吗?


A挥霍幸福

最近新希望集团火的一塌糊涂,但是不少因为好事,而是因为对于散户的态度;这里确实对不起散户,这里说下农民朋友的看法;

1、做为农村里面成长起来的,一直跟养猪行业接触而且赚着散户朋友钱的人,现在说取代散户,让自己的大猪场更好过,现代版的《农村与蛇》、《东郭先生和狼》何其相似;这心也太狠了,养猪人周围出现这种人,应该是养猪的不幸吧,养肥了现在要吃养猪人了;

2、散户猪场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散户养猪人正在改变,不能因为散户成本比大猪场低,就想各种办法对付散户养猪人,散户是不少农民朋友的生存方式;四五十岁的年级,打工有人要吗?他们只会养猪而且技术不错,让他们转行吗?家里的地本身就是养猪基本材料,让他们放弃这些优势吗?其实主要的是引导,不要影响周围的人正常生活就好了,而且将来这些猪场好的会形成一二百头母猪,综合利用周围的资源,也是不错的,欧洲也没有追求很大的猪场;

3、自己想往上爬但是吃相也太难看了,散户养猪人的辛苦不考虑就是忘记了本;而农民朋友,养猪的不敢忘记提高自己技术水平,这在总是有人追着问病可以看出来;


妹子养猪

那就完了!为什么玉米价格这么低,猪肉价格一直很高?因为养猪场的猪吃的全是饲料,很少吃粮食。养猪场的猪如果超出四个月出栏,他们就赚不钱,可想而知猪肉的品质,全是垃圾猪肉!只有农村散户养的猪才能保住猪肉的品质!


不动尊大明王

首先这个假设基本不可能发生,我们是传统的养殖大国,我们的民族属于农耕民族,自古养殖种植是分不开的,假设不让农民种地会有什么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但既然这么问了,咋们就分析一下,如果散户真的都不养猪了,短期内会是好事,因为行业内的参与者少了,事件的偶发性就会降低,不会出现后惶恐式的抛售,也不会因为高价而惜售!猪的价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会在一个持续的位置徘徊,屠企赚钱,养殖户也赚钱。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也不会出现疯狂的上涨!


河北兴利农牧科技

现在绝大多数大型养猪场都有自己配套的饲料厂,养猪场,猪长大以后再集中卖到屠宰场。有的超大型企业还有自己的屠宰场,可以做到喂养杀卖生熟食全套系列,这样成本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首先屠宰场肯定是不赔钱的,饲料价格也是随行就市,熟食这部分利润就比较大了。唯独养殖这方面有一定的风险,毕竟活物有可能死亡,养好了很挣钱,养死了就全赔了。那些超大型企业会将利润成本进行合理分配,不至于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将来有资质的养殖企业会全力建设或者收购屠宰厂,来补全企业本身的不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就对最终的市场价格有所掌控。


神算子A法随言出

中国那个富豪,不是把口袋装满就往外国跑,农民只是过日子,家有老有小,就喂几个猪,何必敢尽杀决,人在做,天在看,天是长眼的,报应会有的,朋友们在也不用新希望料子吧,不要给自己打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