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散戶都不養豬了,都是大豬廠養豬,豬廠和屠企之間生豬價格還能隨便壓價嗎?

從頭再來200855200

力量不對等才會產生一方強勢、一方弱勢的現象。當前,屠宰企業之所以在市場上居於主動地位,動輒默契壓價,主要原因就是屠宰企業的組織力強,較易形成統一聲音、一致行動,而養豬人卻是一盤散沙,很容易就被各個擊破。

如果散戶基本撤出市場,大豬場主導生豬行業,屠宰企業壓價的難度就會大幅提升。下面我就從幾個維度分享。

1、 大豬場生產有很強的計劃性,受行情的影響很小,同時有較強的實力,所以不會因為行情不好就恐慌性出欄,在市場博弈上容易佔據上風。

2、 大豬場主導行業能改變養豬人一盤散沙、組織無力的現象,它們手握豬源,在和屠宰企業的博弈中有強大的籌碼。

3、 如果散戶都退出市場了,屠宰企業也會大幅減少,剩下的屠宰企業也會和大型養豬企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乾脆就是大型養豬企業的一部分。

總之,假如散戶都不養豬了,屠宰企業的議價能力將會大幅下降。


畜牧大集網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反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沒有散養戶了這些屠宰場現有的屠宰場還能剩下多少?假如我國的所有生豬養殖都被規模化豬場壟斷了,那麼上游的飼料、獸藥、疫苗可能會被部分壟斷,下游的屠宰、深加工也將會被逐漸壟斷起來。


回到正題,如果沒有散養戶只剩規模化豬場,那麼屠宰企業還能隨意壓低豬價嗎?

那肯定是不能隨意壓低豬價了。舉個簡單離子就是前幾年的“姜你軍”、“蒜你狠”,全國大部分生薑和大蒜被壟斷起來都能賣出如此高價,何況這幾頭豬呢?當生豬養殖被幾家大的養殖公司壟斷,他們就掌握了主動權而屠宰企業就處於被動地位,東西在我手裡當然我想賣多少錢賣多少錢。


同樣的豬都是在養豬人手裡為何現在就不行呢?因為現在的生豬飼養很分散,豬價下降,你不賣總有人扛不住資金的壓力賣豬,大家想法都不一樣,有人壓欄有人適時出欄,要是所有養豬人能聯合起來,要賣一起賣,不賣一起不賣,那現在養豬人也能佔據主動權。

個人認為,若生豬被幾家養殖集團壟斷,那豬價就會相對穩定很多。他們可以根據豬肉消費量適時調節生豬飼養量,比如秋冬季節為消費旺季他們可以讓豬在秋冬季節多出欄,反之炎熱季節少出欄。在保證自己利潤的前提下,讓大家都吃得起肉。


要是生豬被壟斷了,養豬業也就發展到頭了,新的資本無法進入,老的資本有足夠的利潤也不會退出,剩下的就是其他人看著幾家養豬大佬坐著賺錢了,就像現在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一樣,也就只有國家能治得了它們了。

文/果然悠


果然悠

其實屠宰場和養豬場之間並不是敵我關係。而是一個產業連,是一個相互生存的關係。沒有屠宰場,養豬場的豬賣給誰呢?指望小刀手一天賣那麼幾頭,或者是到市場賣那點肉那是不可能完成賣豬任務的。屠宰場又離不開養豬場,特別是大型屠宰場每天要宰殺千頭多豬,沒有足夠的豬源供應,那麼屠宰場也難以維持生存的。而屠宰場和養豬場在買賣生豬問題上常常都是兩個心眼,這也並不奇怪。養豬人總想賣個高價,增加收入。屠宰場也總想低價買豬,高價賣肉來提高他們利益最大化。正是這兩不同的心態,屠宰場和養豬人經常會發生矜持這種狀況。矜持最後的結果還是看產能的供需之間是否正常。產能過剩,養豬人輸。供應緊缺,屠宰場輸。這些都是生意場上的正常現象。

從屠宰場和養豬戶之間在價格問題上發生的對搏弈現象可以看出,無論是散戶養豬還是規模化養豬,只要是供過於求,價格就會下降。假如散戶全部退出養豬業,只剩下規模戶,可是產能還是過剩,屠宰場照樣壓價沒商量。這也不要報怨屠宰場,豬多了你不賣總有等錢用要賣豬。這時候屠宰場就會看誰的豬價低,就買誰。即使屠宰場不壓價養豬戶自己也會亂了陣腳。當產能供應不上需求時,就算全是散戶養豬,屠宰場壓價也會失敗。在2008年中國養豬業大多數都是散戶養豬,當年豬價高達8.5元,每頭豬盈利近千元,而那時候的千元可比現在千元要硬的多。再看現在規模戶達到了一半,今年屠宰場壓價照樣成功。所以屠宰場壓價只看產能,和散戶是否退出養豬業沒關係。


山野50

將養殖企業(戶)與屠宰企業對立了起來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養殖企業(戶)、屠宰企業、賣豬肉的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的關係,都是豬肉這個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他們抬價、壓價是正常的市場經濟行為,是供需關係的具體反映。

1997年之前,我國沒有實行定點屠宰,養殖企業(戶)養豬,豬肉佬收購生豬,自宰自賣。養殖企業(戶)想價格高點兒,豬肉佬想價格低點兒,都想獲取最大利潤,同樣是廣義上的抬價、壓價行為,所不同的是,養殖企業(戶)與豬肉佬所處的地位大致相等,基本不存在誰具有更多話語權的問題。以後實行定點屠宰,尤其是2016年後,一個區縣原則上只保留一家定點屠宰企業,屠宰企業成為稀缺資源,而養殖者千家萬戶,加之社會分工細化,中間環節增多,在價格博弈上,定點屠宰企業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散戶減少乃至退出,養殖業走向規模化、集約化是大趨勢。這樣,養殖企業會直接對接屠宰企業,減去豬中介(豬販子)這個中間環節,此時養殖企業與屠宰企業的地位基本對等,不存在優勢、劣勢的問題。而且,規模養殖企業會提前做好養殖計劃,減少價格大起大落的發生。儘管如此,還是存在抬價、壓價的問題,只不過幅度可能縮小,“豬週期”也可能隨之改變。

說明一點,因為動物疫情等風險,一般養殖企業不會做屠宰的。所以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養殖企業與屠宰企業永遠是依存又博弈的關係。


北大屠夫陸步軒

告訴你不能,屠宰企業不可能像對待我們散戶這樣,可以隨便壓榨價格。如果沒有了散戶,屠宰企業的未來就是散戶的現在,因為養豬企業一旦到達一定的規模,就一定會建設自己的屠宰場,所以說沒有了散戶,獨立的屠宰企業也就不復存在了。一旦豬飼料.獸藥,養殖,屠宰,都是一條龍式,也可以說成是壟斷式,可以想想我們還能吃到便宜豬肉嗎?


A揮霍幸福

最近新希望集團火的一塌糊塗,但是不少因為好事,而是因為對於散戶的態度;這裡確實對不起散戶,這裡說下農民朋友的看法;

1、做為農村裡面成長起來的,一直跟養豬行業接觸而且賺著散戶朋友錢的人,現在說取代散戶,讓自己的大豬場更好過,現代版的《農村與蛇》、《東郭先生和狼》何其相似;這心也太狠了,養豬人周圍出現這種人,應該是養豬的不幸吧,養肥了現在要吃養豬人了;

2、散戶豬場雖然有種種弊端,但是散戶養豬人正在改變,不能因為散戶成本比大豬場低,就想各種辦法對付散戶養豬人,散戶是不少農民朋友的生存方式;四五十歲的年級,打工有人要嗎?他們只會養豬而且技術不錯,讓他們轉行嗎?家裡的地本身就是養豬基本材料,讓他們放棄這些優勢嗎?其實主要的是引導,不要影響周圍的人正常生活就好了,而且將來這些豬場好的會形成一二百頭母豬,綜合利用周圍的資源,也是不錯的,歐洲也沒有追求很大的豬場;

3、自己想往上爬但是吃相也太難看了,散戶養豬人的辛苦不考慮就是忘記了本;而農民朋友,養豬的不敢忘記提高自己技術水平,這在總是有人追著問病可以看出來;


妹子養豬

那就完了!為什麼玉米價格這麼低,豬肉價格一直很高?因為養豬場的豬吃的全是飼料,很少吃糧食。養豬場的豬如果超出四個月出欄,他們就賺不錢,可想而知豬肉的品質,全是垃圾豬肉!只有農村散戶養的豬才能保住豬肉的品質!


不動尊大明王

首先這個假設基本不可能發生,我們是傳統的養殖大國,我們的民族屬於農耕民族,自古養殖種植是分不開的,假設不讓農民種地會有什麼後果?真的不敢想象!

但既然這麼問了,咋們就分析一下,如果散戶真的都不養豬了,短期內會是好事,因為行業內的參與者少了,事件的偶發性就會降低,不會出現後惶恐式的拋售,也不會因為高價而惜售!豬的價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會在一個持續的位置徘徊,屠企賺錢,養殖戶也賺錢。不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也不會出現瘋狂的上漲!


河北興利農牧科技

現在絕大多數大型養豬場都有自己配套的飼料廠,養豬場,豬長大以後再集中賣到屠宰場。有的超大型企業還有自己的屠宰場,可以做到餵養殺賣生熟食全套系列,這樣成本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首先屠宰場肯定是不賠錢的,飼料價格也是隨行就市,熟食這部分利潤就比較大了。唯獨養殖這方面有一定的風險,畢竟活物有可能死亡,養好了很掙錢,養死了就全賠了。那些超大型企業會將利潤成本進行合理分配,不至於出現嚴重虧損的情況。將來有資質的養殖企業會全力建設或者收購屠宰廠,來補全企業本身的不足,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這樣就對最終的市場價格有所掌控。


神算子A法隨言出

中國那個富豪,不是把口袋裝滿就往外國跑,農民只是過日子,家有老有小,就喂幾個豬,何必敢盡殺決,人在做,天在看,天是長眼的,報應會有的,朋友們在也不用新希望料子吧,不要給自己打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