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人的精神》裡讀懂特朗普外交本質

午休,閒來無事,隨手翻閱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在裡面看到如此一段話:“歐洲最不能忍受的,不是連連的戰爭,而是他們每個人都害怕他的鄰居一旦變的強大,會跑過來掠奪或謀害他們。”

想想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的系列行徑,從這句話裡,我貌似看到了點什麼,確切的說是頓悟了當今的一些政治遊戲的本質。原來一切的外交手段,只有一個目的:阻止別人的強大,因為他們天生就怕別人的強大。所以,我明白了當英國從亞洲撤退時,為什麼在西藏畫了條“麥克馬洪線”;為什麼在印巴邊境留下了一個“克什米爾火藥桶”。這裡必須說明一點,英國人很了不起,他們意識到了將來中國和印度等國家未來發展的不可限量。於是,就提前做了回小人,也許當時的英國政客們就想:“小樣兒,想甩開我們,超越我們,沒那麼簡單。”於是乎,每當中國和印度想走到一起時,邊境問題就每每被提起;每當中、日、韓三國想抱團發展時,釣魚島和獨島爭議就會鬧的不可開交;每當中東地區稍有穩定趨勢時,美歐就開始煽動反政府武裝。原來一切的根源就是辜鴻銘先生所說的,我怎麼能讓你強大,萬一將來謀害我們怎麼辦?所以,我必須不擇手段的不讓你強大。

有時候,我們的同胞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為什麼就不能和平共處,互惠互利,攜手發展呢?朋友們,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我們的儒式思維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也就是孔老先生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天下大同”是老先生的終極目標。所以,作為自小接收儒學思想薰陶的中國人,怎能明白西方人的思維。君不見,我國每次和歐美國家鬧矛盾,肯定是他們挑事兒在先,今天還相談甚歡,稱兄道弟,改天就出一陰招收拾你,譬如這次特朗普老頭搞的“中興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何來的感情,何來的友誼?這裡,丘吉爾的話最能代表西方政客的嘴臉:“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多麼的赤裸裸,推而廣之,從國家行為可以看到家庭行為,人性本質。

但在信奉儒學文化的中國就不一樣了,當人家翻臉鬧事時,我們被動還擊;當人家向我們示好時,有求於我們時,我們也就“大人不記小人過”了。有人說,這是軟弱外交,也有人說這是我們的“度量”。但是窮根溯源,是幾千年的文化在潛移默化的引導著我們這樣做,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於是,我們就冰釋前嫌了。

所以,知道了這些東西方文化本質的差異,對各自發生的那些事、那些處理方式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從《中國人的精神》裡讀懂特朗普外交本質

天津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