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是小众文化吗?

天天爱动漫

除了日本以外,动漫产业在其他国家来几乎都是小众文化,那么对于国内来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这里先引一个概念。早在Ps(游戏)发售的时期,Sony曾提出light user and core user译为轻度玩家和核心玩家,简称LC和CU。分别指的对游戏没有深度研究,只是享受简单的游戏乐趣的一群人以及对游戏有较深研究,并掌握高级技巧的游戏发烧友,在这里前者的人群肯定是大于后者的人群。

漫展

动漫这个文化也是这样,真正喜欢和研究动漫的人群在国内很少,比如17年十月番《动画同好会》,里面的梗有多少“动漫高手”可以全部吃透?人数是微乎其微,懂这些的就可以算是是CU人群。但是从各个平台的数据来看,动画和漫画的用户活跃度又很高,这个就是LC人群。而国内对于一种文化是大众还是小众的基准都是建立在受众人数上,因此在国内属于大众文化,但是这里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 “伪大众文化”。

漫画

动漫在国内不属于独立文化,而是捆绑在二次元文化的一种存在,提到漫文化必须就是聊二次元文化,不会把动漫拎出来看。媒体把动漫、游戏、小说甚至表情包、颜文字等都捆绑到了二次元文化中,这样一个群体肯定是庞大的,也就顺势成了一种“大众文化”的假象。

声优

而答主有“为什么有很多人总对喜欢看动漫的人抱有偏见?”这样的描述,想必这才是关心的根源,这里就简单回答下。其实这是伪大众文化的一种根源导致的,媒体一提到二次元文化中的某个领域,势必是对二次元整个文化的balabalabala。而媒体的二次元都是些哗众取宠的内容,明说就是为了蹭流量,摸黑二次元的存在。然后越抹越黑导致被捆绑上二次元的那些领域文化不被大众所看好,动漫自然也在不认可范围内。

手办

比如:某某COS援交,二次元balabala的标题内容。文章基本会这样写:某个本身就是坐台的小姐套上一件水手服,然后就算cosplay(穿个衣服就是COSPLAY就是二次元,这里也是醉了),而cospaly属于二次元,然后二次元就是这样的一群存在,最后得出结论:二次元包含的一切都是这样的。众口烁金,整天报道这些内容,谁对二次元不是避之不及?

Cosplay

在国内你甚至可以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他们鄙视那些看动漫的人群,说什么幼稚,是小孩子才看的东西。但是这群人却去电影院里看宫崎骏的电影,去看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而喜欢这些的就是属于二次元泛群体。可明明都是属于动漫文化中的动画电影,这类人却不承认自己喜欢动漫文化,说到底还是不愿意被人打上二次元的标签而已,否定或者鄙视的也只是这个媒体所赋予的标签意义。

动画电影

其实动漫文化也就是二次元文化在国内早就已经不是ACGN文化的代名词了,他们只是媒体或者企业营造出来的一种商业文化标签。这些文化标签不断被消费被盈利,也就是不断的被扭曲其原来的样貌,而进来这个圈子的人也就越来越鱼龙混杂,导致这个文化圈子越来越混乱,因此才会有“二不起,二不起”这样的无奈吧。

圣地巡礼

写在最后,如果答主喜欢这个文化,自己去喜欢就好,别人无法定义你人生的好坏,不用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


桃子酱MoMo


小拉达

  动漫在日本是国民文化,中国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又大力扶持,难道不会逐渐变成大众文化么?

  小宅基认为,中国动漫产业的规模当然会继续扩大,但是不会演变成日本那样的国民产业,从总的人口基数来看,动漫的分子变大,也难以大幅改变分数的比重。

  原因有很多,小宅基这里就只讲两点。

市场需求不同

  文化输出的东西往往体现了价值观和精神需求。

  美国生产超级英雄,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殖民地起家没有历史底蕴的国家,宣扬的是自由、独立,个人英雄主义符合这种精神需求。

  日本是一个领土只有弹丸之地的战败国,但是它又好战,战败后需要一种文化来抚慰精神上的创伤,有宫崎骏的反战作品,也有打不死的小强爆发带走BOSS的鸡血桥段。现在随着军国主义复苏,暗含政治需求的漫画作品也有抬头。当然,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影响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中国呢?和美国、日本的需求都不同。

审核限制

  中国没有分级制,也很难分级制。所以中国能创作什么内容,是要看风向的,而动漫产业最终是要盈利的,儿童向的动画自然风险最小,而且在电视台还易于推广,这是常年来低幼化动画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有所改观,但天花板还是比较低。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动漫在中国还只能是小众文化。

  以上就是来自小宅基的正义解答啦,有关动漫的题目都可以询问小宅基哟,作为混迹二次元多年、宅腐萌呆污各属性精通的小宅基才不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呢,嘿嘿嘿嘿~~么么哒!

  文/ 4399动漫网 二次元宅姬送


二次元宅姬送

我认为动漫已经不算小众文化了,谈起二次元,往常给大家的印象多停留在小众以及非主流人群上。然而,随着观念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二次元目前已经逐渐摆脱了小众文化的概念。

比如在游戏方面,《Fate/Grand Order》、《崩坏3》等都让人看到了二次元市场的广阔空间。未来的市场也必将是二次元文化的市场。在偶像方面,前一阵子闹得很欢的二次元偶像赫兹。在传播渠道方面,央视综艺节目已经开始和B站进行合作。在电影方面,《十万个冷笑话》《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都取得一定成功。斗鱼、B站上各种二次元直播也做的风生水起。

据i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二次元”消费者已达2.6亿人,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2016年国内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达7000万人,泛二次元用户数量规模达2亿人。哔哩哔哩执行董事陈睿曾做过一个判断,2015年中国二次元产业的市场为1000亿元人民币,5年后将迎来1000亿美元(约合6384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资本也开始投资二次元领域。

可见二次元已不再小众。

很多人总对喜欢看动漫的人抱有偏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二,人们年纪大了以后喜欢固守原有的生活习惯,会在本能上排斥新生事物,不论是新科技、新文化,抑或是新观念。认为cosplay是非主流。不过这点会逐渐变好的,随着时代发展,那些伴随着二次元长大的年轻一辈会逐渐取代老一辈人的社会地位,当喜欢二次元的人群掌握社会话语权之后,二次元文化便会逐渐变成主流文化。就像现在电影院里上映的动漫电影逐渐增多,很多网络流行语就出自二次元。

第三,部分媒体有意夸大动漫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把很多综合因素导致的问题归罪与动漫,比如以下报道——

第四,认为二次元都是虚构的,虚构的东西没有意义。可是细想,好多玄幻小说,无脑韩剧,甚至抗日神剧也都是虚构呢。

第五,某些真正意义上的坏人确实通过二次元这个圈子做着坏事。给二次元造成了一些负面新闻。

其实,只想说圈子没变,人也没变,只是混进来了坏人,这不是二次元的锅,二次元不背。


END


二次元的梦幻理想乡

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可置疑,动漫的确是一种亚文化,也就是一种小众文化。


原因一:个人感觉差异

动漫,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看来,就是不正经以及莫名其妙。在我有时给我的一些朋友安利几部番时,他们几乎都一致认为:这玩意不就是给小孩看的吗?从而一开始就丧失了兴趣。相比起二次元,绝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三次元中对于他们来说更加真实,且绝不会让另外的人觉得奇怪的东西。

在这方面其实我们都一样,有谁希望自己被别人所鄙夷呢?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喜欢社会所认同和赞同的文化,这本身没有错,但在这种心理长久以往的影响下,他们,最终他们便会为了自己的face,而开始鄙夷、不认同其他文化,而二次元就是这之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之后为了彰显自己心中的“正义”,就会讽刺:这不就给小孩看的嘛。

原因二:社会局面

这不仅是我的国庆,也与社会的性质有关。你能想象一家子人在演唱会大喊love live吗?很明显这是不合实际的,所以做做白日梦好行,就别想实现啰。


雪之下君

动漫在我国目前来看算是小众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喜欢看动漫的人抱有偏见,认为这些人幼稚可笑!其实这只是他们不理解罢了。

落后的动漫产业

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的较为缓慢。直到现在我国大部分动漫都是针对儿童制作的(像《喜羊羊系列》《熊出没系列》等),这也导致很多人对动漫产生误解,认为它幼稚,认为动漫只适合儿童观看。

其实不然,动漫也是一种表达艺术。它和我们所熟知的书籍,电视,电影,歌曲等一样,都是传达文化传达思想的一种载体。这些载体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的拙劣之分罢了。



高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动漫产业这几年处在高速发展期,为了能搭上这班车,各种动漫疯狂涌现,这也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动漫都通过露肉,萝莉正太,血腥暴力,黄色等等来吸引眼球,这会造成一些人的误解,他们会认为看动漫的人原来都是冲着这些东西去的,这些充满了假象意淫气息的东西自然会让他们觉得幼稚,从而连带着对所有喜欢动漫的人产生误解。



希望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东西,不靠这些外在的东西吸引观众,而是靠着作品的内容!(像《寄生兽》引发人对人类和其它物种如何共存的思考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命运石之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特的时间设定;《声之形》高诉了我们校园暴力事件的可怕,它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伤害和影响!)



对二次元文化的痴迷

喜欢二次元没有错,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幻想。但痴迷恐怕就有些过了。

就拿我来说吧,在学校里遇到的很多人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在模仿着二次元里的人物,模仿他们的说话语气,模仿他们的性格等等(cosplay服装我觉得在有活动演出时可以穿穿,但平时就不需要了吧~),这会让正常人觉得很怪,不能接受,做自己不好么,为什么非要去模仿虚构人物~

这些人的存在会降低人们对动漫的好感度。



动漫在目前来看确实是小众文化,不过这几年动漫发展迅猛,动漫质量会越来越高,相信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会了解动漫接受动漫,不会再有那种错误的想法了!


汝木

为什么会有这些偏见的原因大概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首先确实有一部分人沉浸在二次元世界中无法自拔,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其次,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的评价一般都带有很大的独断性,当他们认为动漫是糟糕的东西的时候,就不会再去真正地接触一次动漫;而且这种独断性是会传染的,当有一个人认为动漫不好的时候,就会带动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

早晨才起床随便写的,写的估计很不通顺,抱歉了


咕哒百科全书

动画也根据其内容分为全年龄向、少年向、青年向以及成人向(我自己分的),第一种无论在哪国都是大众文化,全年龄向比如天线宝宝、迪士尼、哆啦A梦以及国内的熊和羊。

而少年向(比如少女、热血)等,一般都是针对特定人群,也会根据它的具体内容决定它的传播范围。

而青年向乃至成人向,大多都有大尺度的画面和台词,这些动画在有分级制度的国家都属于深夜档或付费档。当然也不可否认,也有适应人群比较广的深夜向动画,就像现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的日本番剧,其实大多都是在电视台的深夜档播出。

所以动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完全用一种标签把它定死是不可取的。


吃柚子的蜂鸟

但是,众所周知,按照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纵然是这样一个所谓的“小众文化”,配合上人口基数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保守估计,我们国家的核心动漫爱好者应该是有上千万的,至于虽然喜欢动漫,但是并非核心爱好者,只是平时也会看一看动漫啊啥的这样的爱好者,在我们国家有上亿了,所以说冬马是小众文化,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他相对于整体国民的爱好来说并不算主流,但是他的爱好人群并不少。会点进来看这个问题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喜欢动漫的朋友吧?

至于对于喜欢看动漫的人抱有偏见,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抱有偏见的人,要么,他可能自己并不了解动漫,一知半解,所以产生了误会,对于这样的人,还是说得通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为了喷个痛快无脑黑,这样的人就理都不要理了;另一方面,某些个别喜欢动漫的人出去给这个圈子招黑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这样的脑残粉,不仅仅是不喜欢动漫的人,就连我们喜欢动漫的这一部分人,都是应该予以鄙视的。

文:太伊


橙心社

在今天中国观看动漫的人群将近1个亿,其中核心动漫圈的人在2千万左右。如果计算上整个ACG圈子的话,人数还只会更多。在这种数量级下今天的动漫已经算不上小众文化了,中国动漫圈最早是从2006年《凉宫春日的忧郁》传入中国时开始出现时开始出现。后来以B站为平台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动漫受众人群。其中以80,90后人群受到动漫影响最深。从当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高达》系列到后来的《叛逆的鲁鲁修》 《钢之炼金术师》《火影忍者》《海贼王》动漫可以说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在今天随着当初那一代人开始走向社会,动漫的影响力也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圈子了,甚至国家也意识到动漫产业背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开始有目的的培养中国动漫人才。所以说在今天动漫已经不是一个小众文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