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是小眾文化嗎?

天天愛動漫

除了日本以外,動漫產業在其他國家來幾乎都是小眾文化,那麼對於國內來說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這裡先引一個概念。早在Ps(遊戲)發售的時期,Sony曾提出light user and core user譯為輕度玩家和核心玩家,簡稱LC和CU。分別指的對遊戲沒有深度研究,只是享受簡單的遊戲樂趣的一群人以及對遊戲有較深研究,並掌握高級技巧的遊戲發燒友,在這裡前者的人群肯定是大於後者的人群。

漫展

動漫這個文化也是這樣,真正喜歡和研究動漫的人群在國內很少,比如17年十月番《動畫同好會》,裡面的梗有多少“動漫高手”可以全部吃透?人數是微乎其微,懂這些的就可以算是是CU人群。但是從各個平臺的數據來看,動畫和漫畫的用戶活躍度又很高,這個就是LC人群。而國內對於一種文化是大眾還是小眾的基準都是建立在受眾人數上,因此在國內屬於大眾文化,但是這裡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 “偽大眾文化”。

漫畫

動漫在國內不屬於獨立文化,而是捆綁在二次元文化的一種存在,提到漫文化必須就是聊二次元文化,不會把動漫拎出來看。媒體把動漫、遊戲、小說甚至表情包、顏文字等都捆綁到了二次元文化中,這樣一個群體肯定是龐大的,也就順勢成了一種“大眾文化”的假象。

聲優

而答主有“為什麼有很多人總對喜歡看動漫的人抱有偏見?”這樣的描述,想必這才是關心的根源,這裡就簡單回答下。其實這是偽大眾文化的一種根源導致的,媒體一提到二次元文化中的某個領域,勢必是對二次元整個文化的balabalabala。而媒體的二次元都是些譁眾取寵的內容,明說就是為了蹭流量,摸黑二次元的存在。然後越抹越黑導致被捆綁上二次元的那些領域文化不被大眾所看好,動漫自然也在不認可範圍內。

手辦

比如:某某COS援交,二次元balabala的標題內容。文章基本會這樣寫:某個本身就是坐檯的小姐套上一件水手服,然後就算cosplay(穿個衣服就是COSPLAY就是二次元,這裡也是醉了),而cospaly屬於二次元,然後二次元就是這樣的一群存在,最後得出結論:二次元包含的一切都是這樣的。眾口爍金,整天報道這些內容,誰對二次元不是避之不及?

Cosplay

在國內你甚至可以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他們鄙視那些看動漫的人群,說什麼幼稚,是小孩子才看的東西。但是這群人卻去電影院裡看宮崎駿的電影,去看新海誠的《你的名字》,而喜歡這些的就是屬於二次元泛群體。可明明都是屬於動漫文化中的動畫電影,這類人卻不承認自己喜歡動漫文化,說到底還是不願意被人打上二次元的標籤而已,否定或者鄙視的也只是這個媒體所賦予的標籤意義。

動畫電影

其實動漫文化也就是二次元文化在國內早就已經不是ACGN文化的代名詞了,他們只是媒體或者企業營造出來的一種商業文化標籤。這些文化標籤不斷被消費被盈利,也就是不斷的被扭曲其原來的樣貌,而進來這個圈子的人也就越來越魚龍混雜,導致這個文化圈子越來越混亂,因此才會有“二不起,二不起”這樣的無奈吧。

聖地巡禮

寫在最後,如果答主喜歡這個文化,自己去喜歡就好,別人無法定義你人生的好壞,不用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在有限的時間裡做自己喜歡的。


桃子醬MoMo


小拉達

  動漫在日本是國民文化,中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國家又大力扶持,難道不會逐漸變成大眾文化麼?

  小宅基認為,中國動漫產業的規模當然會繼續擴大,但是不會演變成日本那樣的國民產業,從總的人口基數來看,動漫的分子變大,也難以大幅改變分數的比重。

  原因有很多,小宅基這裡就只講兩點。

市場需求不同

  文化輸出的東西往往體現了價值觀和精神需求。

  美國生產超級英雄,因為美國作為一個殖民地起家沒有歷史底蘊的國家,宣揚的是自由、獨立,個人英雄主義符合這種精神需求。

  日本是一個領土只有彈丸之地的戰敗國,但是它又好戰,戰敗後需要一種文化來撫慰精神上的創傷,有宮崎駿的反戰作品,也有打不死的小強爆發帶走BOSS的雞血橋段。現在隨著軍國主義復甦,暗含政治需求的漫畫作品也有抬頭。當然,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影響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而中國呢?和美國、日本的需求都不同。

審核限制

  中國沒有分級制,也很難分級制。所以中國能創作什麼內容,是要看風向的,而動漫產業最終是要盈利的,兒童向的動畫自然風險最小,而且在電視臺還易於推廣,這是常年來低幼化動畫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雖然目前有所改觀,但天花板還是比較低。

  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動漫在中國還只能是小眾文化。

  以上就是來自小宅基的正義解答啦,有關動漫的題目都可以詢問小宅基喲,作為混跡二次元多年、宅腐萌呆汙各屬性精通的小宅基才不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呢,嘿嘿嘿嘿~~麼麼噠!

  文/ 4399動漫網 二次元宅姬送


二次元宅姬送

我認為動漫已經不算小眾文化了,談起二次元,往常給大家的印象多停留在小眾以及非主流人群上。然而,隨著觀念的變化與時代的發展,二次元目前已經逐漸擺脫了小眾文化的概念。

比如在遊戲方面,《Fate/Grand Order》、《崩壞3》等都讓人看到了二次元市場的廣闊空間。未來的市場也必將是二次元文化的市場。在偶像方面,前一陣子鬧得很歡的二次元偶像赫茲。在傳播渠道方面,央視綜藝節目已經開始和B站進行合作。在電影方面,《十萬個冷笑話》《大魚海棠》《大聖歸來》等都取得一定成功。鬥魚、B站上各種二次元直播也做的風生水起。

據iResearch數據顯示,中國“二次元”消費者已達2.6億人,其中絕大部分是“90後”和“00後”。2016年國內核心二次元用戶規模達7000萬人,泛二次元用戶數量規模達2億人。嗶哩嗶哩執行董事陳睿曾做過一個判斷,2015年中國二次元產業的市場為1000億元人民幣,5年後將迎來1000億美元(約合6384億元人民幣)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的資本也開始投資二次元領域。

可見二次元已不再小眾。

很多人總對喜歡看動漫的人抱有偏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二,人們年紀大了以後喜歡固守原有的生活習慣,會在本能上排斥新生事物,不論是新科技、新文化,抑或是新觀念。認為cosplay是非主流。不過這點會逐漸變好的,隨著時代發展,那些伴隨著二次元長大的年輕一輩會逐漸取代老一輩人的社會地位,當喜歡二次元的人群掌握社會話語權之後,二次元文化便會逐漸變成主流文化。就像現在電影院裡上映的動漫電影逐漸增多,很多網絡流行語就出自二次元。

第三,部分媒體有意誇大動漫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把很多綜合因素導致的問題歸罪與動漫,比如以下報道——

第四,認為二次元都是虛構的,虛構的東西沒有意義。可是細想,好多玄幻小說,無腦韓劇,甚至抗日神劇也都是虛構呢。

第五,某些真正意義上的壞人確實通過二次元這個圈子做著壞事。給二次元造成了一些負面新聞。

其實,只想說圈子沒變,人也沒變,只是混進來了壞人,這不是二次元的鍋,二次元不背。


END


二次元的夢幻理想鄉

雖然不想承認,但不可置疑,動漫的確是一種亞文化,也就是一種小眾文化。


原因一:個人感覺差異

動漫,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看來,就是不正經以及莫名其妙。在我有時給我的一些朋友安利幾部番時,他們幾乎都一致認為:這玩意不就是給小孩看的嗎?從而一開始就喪失了興趣。相比起二次元,絕大部分人都更傾向於三次元中對於他們來說更加真實,且絕不會讓另外的人覺得奇怪的東西。

在這方面其實我們都一樣,有誰希望自己被別人所鄙夷呢?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去喜歡社會所認同和贊同的文化,這本身沒有錯,但在這種心理長久以往的影響下,他們,最終他們便會為了自己的face,而開始鄙夷、不認同其他文化,而二次元就是這之中的典型代表,他們之後為了彰顯自己心中的“正義”,就會諷刺:這不就給小孩看的嘛。

原因二:社會局面

這不僅是我的國慶,也與社會的性質有關。你能想象一家子人在演唱會大喊love live嗎?很明顯這是不合實際的,所以做做白日夢好行,就別想實現囉。


雪之下君

動漫在我國目前來看算是小眾文化,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喜歡看動漫的人抱有偏見,認為這些人幼稚可笑!其實這只是他們不理解罷了。

落後的動漫產業

我國的動漫產業發展的較為緩慢。直到現在我國大部分動漫都是針對兒童製作的(像《喜羊羊系列》《熊出沒系列》等),這也導致很多人對動漫產生誤解,認為它幼稚,認為動漫只適合兒童觀看。

其實不然,動漫也是一種表達藝術。它和我們所熟知的書籍,電視,電影,歌曲等一樣,都是傳達文化傳達思想的一種載體。這些載體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本身所蘊含的內容的拙劣之分罷了。



高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動漫產業這幾年處在高速發展期,為了能搭上這班車,各種動漫瘋狂湧現,這也導致作品質量參差不齊。

很多動漫都通過露肉,蘿莉正太,血腥暴力,黃色等等來吸引眼球,這會造成一些人的誤解,他們會認為看動漫的人原來都是衝著這些東西去的,這些充滿了假象意淫氣息的東西自然會讓他們覺得幼稚,從而連帶著對所有喜歡動漫的人產生誤解。



希望以後會出現越來越多優秀的東西,不靠這些外在的東西吸引觀眾,而是靠著作品的內容!(像《寄生獸》引發人對人類和其它物種如何共存的思考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命運石之門》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奇特的時間設定;《聲之形》高訴了我們校園暴力事件的可怕,它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造成傷害和影響!)



對二次元文化的痴迷

喜歡二次元沒有錯,可以滿足自己的精神幻想。但痴迷恐怕就有些過了。

就拿我來說吧,在學校裡遇到的很多人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都在模仿著二次元裡的人物,模仿他們的說話語氣,模仿他們的性格等等(cosplay服裝我覺得在有活動演出時可以穿穿,但平時就不需要了吧~),這會讓正常人覺得很怪,不能接受,做自己不好麼,為什麼非要去模仿虛構人物~

這些人的存在會降低人們對動漫的好感度。



動漫在目前來看確實是小眾文化,不過這幾年動漫發展迅猛,動漫質量會越來越高,相信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會了解動漫接受動漫,不會再有那種錯誤的想法了!


汝木

為什麼會有這些偏見的原因大概是來自於多方面的,首先確實有一部分人沉浸在二次元世界中無法自拔,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其次,人對於自己不瞭解的東西的評價一般都帶有很大的獨斷性,當他們認為動漫是糟糕的東西的時候,就不會再去真正地接觸一次動漫;而且這種獨斷性是會傳染的,當有一個人認為動漫不好的時候,就會帶動許多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產生這種想法。

早晨才起床隨便寫的,寫的估計很不通順,抱歉了


咕噠百科全書

動畫也根據其內容分為全年齡向、少年向、青年向以及成人向(我自己分的),第一種無論在哪國都是大眾文化,全年齡向比如天線寶寶、迪士尼、哆啦A夢以及國內的熊和羊。

而少年向(比如少女、熱血)等,一般都是針對特定人群,也會根據它的具體內容決定它的傳播範圍。

而青年向乃至成人向,大多都有大尺度的畫面和臺詞,這些動畫在有分級制度的國家都屬於深夜檔或付費檔。當然也不可否認,也有適應人群比較廣的深夜向動畫,就像現在一些視頻網站上的日本番劇,其實大多都是在電視臺的深夜檔播出。

所以動畫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完全用一種標籤把它定死是不可取的。


吃柚子的蜂鳥

但是,眾所周知,按照我們國家的人口基數,縱然是這樣一個所謂的“小眾文化”,配合上人口基數也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保守估計,我們國家的核心動漫愛好者應該是有上千萬的,至於雖然喜歡動漫,但是並非核心愛好者,只是平時也會看一看動漫啊啥的這樣的愛好者,在我們國家有上億了,所以說冬馬是小眾文化,其實是相對而言的,他相對於整體國民的愛好來說並不算主流,但是他的愛好人群並不少。會點進來看這個問題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喜歡動漫的朋友吧?

至於對於喜歡看動漫的人抱有偏見,我覺得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抱有偏見的人,要麼,他可能自己並不瞭解動漫,一知半解,所以產生了誤會,對於這樣的人,還是說得通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為了噴個痛快無腦黑,這樣的人就理都不要理了;另一方面,某些個別喜歡動漫的人出去給這個圈子招黑也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這樣的腦殘粉,不僅僅是不喜歡動漫的人,就連我們喜歡動漫的這一部分人,都是應該予以鄙視的。

文:太伊


橙心社

在今天中國觀看動漫的人群將近1個億,其中核心動漫圈的人在2千萬左右。如果計算上整個ACG圈子的話,人數還只會更多。在這種數量級下今天的動漫已經算不上小眾文化了,中國動漫圈最早是從2006年《涼宮春日的憂鬱》傳入中國時開始出現時開始出現。後來以B站為平臺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動漫受眾人群。其中以80,90後人群受到動漫影響最深。從當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高達》系列到後來的《叛逆的魯魯修》 《鋼之鍊金術師》《火影忍者》《海賊王》動漫可以說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長。在今天隨著當初那一代人開始走向社會,動漫的影響力也不再侷限於一個小圈子了,甚至國家也意識到動漫產業背後的巨大經濟效益。開始有目的的培養中國動漫人才。所以說在今天動漫已經不是一個小眾文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