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建了一个交流群,然而却有人退群,他们是什么心态?

红伟201701027

大家干什么都喜欢扎堆,改革开放之初,全民经商;紧接着有了几个钱,又是全民麻将;信息化给天南海北联系提供了方便,同学聚会成了风。临别之时,双眼泪流,执手相嘱:加我!加我!加我!就这样,同学群建立起来了。开始很兴奋,每天翻手机,看消息,发消息。后来发现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根本消化不了,耽误了做家务,影响了休息。生活内容丰富了,干正事的精力却分散了很多。

假如是这样,少看或者不看就行了。用不着退群,弄的很正式似的。但是问题还多着呢!二十年没见,大家小有成就,说句不好听的话:坐井观天,都认为比别人混的好。俗话说:“富贵不衣锦还乡,如锦衣夜行不打灯笼”,意思很明白嘛:有点成就应该让大家知道,这也不是大问题。于是问题来了。混的差的同学怎么办?性格特强,心高气傲,过去比你强,现在不如你的同学怎么办?于是,不愿意听的退群了。接着弦耀的多,又得不到响应恭维。觉得无趣的同学退群了。剩下的人该没事了吧?不行,群没散,退群的现象就不会停止。

后来小A和小B又退群了,小B是被丈夫逼着退的,小A则是除了小B,对其它全无兴趣心灰意懒退的。小C是因为做生意向大家筹款邀入股,没人响应退的。而小D则是听说小E孩小要结婚怕送礼金退的。总之,ABCDE退的原因各不相同。只有F……这些排名在后的人还坚持着,也许是为了一份纯真,也许是为了一份友谊,也许是为了一份回忆。总之,不紧不慢的,不冷不热的,不咸不淡的联系着。

冷静下来看同学关系,它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和其它关系如:朋友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一样,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同行者,互助者。有良师,也有益友,但不是全部。相比其它关系,如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时间虽短,但同学关系因未成年或未踏入社会,大家更单纯,更平等,更少有差别。因而,也就没有了更多的庸俗与市侩,更多的攀比与势利,更多的假面孔与真伪装。但二十年后再聚首,这些珍贵的东西还会没有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道不同,不相与谋”,有人退群就不奇怪了。退的人与不退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我们不做对错评价。友谊是应当珍惜的,而人与人交往也是有准则的。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不是有道理呢?因其“淡”,而更长久?


天太2

什么心态?还能什么心态,正常心态!

其实我也早想退了,只是碍于同学情面,勉强在僵虫的躯壳里呆着,很佩服退群的同学呀,果断地执行“断舍离”。

二十多年前是老同学,如果关系好的话应该肯定见过不止一次面;如果关系不怎么,即使见了面也扯蛋,加了群又能怎样?

不要说再怎么也不该退同学群。我今年快五十岁了,又是在农村长大,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大都是务农打工的。我绝对没有看不起谁的意思,但在初中群里,经常听见有人说:“就说话,不要打字,不识字,打不了字。”你说,不分时间与场合,随时直播语音,单位上干扰他人,嘈杂处难以听清,合适吗?尽管我没退,但很少进去。

进去了又能怎样?谁不知道现在以班为单位的同学群的“三部曲”?

第一部,激情澎湃的岁月。

建群初期,大家热血沸腾,诉说相思之苦,了解各人近况。从工作在哪工资多少,到孩子几个房子几处,甚至你和那谁谁怎么样了,你用谁家的面膜……

基本是兴之所至,无所不到。时不时还会有人扔过几个红包来,有时一晚上红包像冰雹一样不停地砸。还有人不停的喊叫要聚会,必须聚会。

就像新婚燕尔,蜜月一过,不再像热恋时一样今天看电影,明晚去旅游。

第三部,半死不活的僵虫。

偶然又有人扔进来个红包还能溅起一点响动。或者是群里有点气派的人说今晚到那那去聚餐,能去了的举个爪,还会有几个喜欢热闹的吭个声。

再就是有人的儿婚汝嫁了,孙子满月了,在群里留了一条,说期盼大家赏光。有时还会收到一些今天是儿子日、女儿日、老公日、老婆日、兄弟日之类的信息,最怕的是后边还跟一句“转发的人一年通顺,不转的人七天内必有报应”。

二十多年再没见面,真的坐在对面也没有多少知心话想说,谁知道人家会怎么回应。岁月不会白白从我们身上走过的,至少会在我们的脸上留下她的脚印。

觉得曾经同学过就该永远在一起,和认为只要结了婚就必须一辈子不分离,其实是一样的想当然的做法。

有人离开,最好是去想一想,为什么这个集体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不是去怪罪别人为什么这样薄情。


有书共读

我初中同学就建立了一个群,已经20年过去了,和许多人一样,许多同学忘记名字了,不只是忘记名字,就是见面都不认识。群主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做汽车配件的,资产过亿吧。我分析了一下之所以他领导建群,因为他初中毕业了就出去打工,初中是他的最高学历。

我很佩服同学的任性,为了找到我的电话,加我入群,有一个同学在市内农贸市场卖菜,贩卖活鸡的。搭出租跑了30公里,立在小区等我下班,真的非常感动。

我们群主是真有钱,几乎天天发一百块钱红包,他一说话众星捧月。各种赞美之词。然后许多自认为现在混得差不多的,也经常出手很大的红包。我就说过一句话。“各位同学,我是XXX,你们的老同学,前来报到”,我没有想到的是还有很多同学记起了我,当然,主要是男生,然后就是各种回忆我的往事,非常尴尬。其中最尴尬的是群主的回忆。他说:像当年我暗恋你三年,最后体育活动,我摸了一下你的手,你骂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让我记恨这么多年。然后许多同学都哈哈大笑,说我没有福气,要不然现在就是总裁夫人。说实话,我真记不起有这事,根据我的性格,我应该没有对男生说过那么伤人的话。2015年春节在双龙酒店搞同学会,我也去了。群主一个人报销了所有消费,临走的时候每个人3克的钯金戒指。群主把每个人拥抱了一下,拥抱我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起哄大笑,让亲一个。真的非常尴尬。

已经20年过去了,同学的收入差异显而易见,虽然都穿了新衣服,然而穿着品味显而易见。其实更难接受的是文化素养差异,虽然知道是一起生活过的同学,但是仍然难以接受那种贫乏语言,粗鲁话,各种暴露性的语音聊天。开始都很矜持,如果聊天超过一个小时,男生的各种性语言,无耻的内容就满屏都是。群主自己都看不过眼,要求大家照顾女生的感受。还有最难接受的就是各种是非,小道消息。赤裸裸爱国的聊天,辱骂美国,攻击开日本车。最后我屏蔽了同学群,再也不看群内聊天。过了三年我看看群,65个同学群,只有40个同学了,退群了25个.

20年前的同学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生活环境差异很大,指望曾经的同学情谊已经不能聚到一个群了,不是矫情,是真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已经无法走过同一条道路了。发表这些话语,请各位同学谅解。

关注飘飘妖冶,分享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飘飘妖冶

泻药

时隔二十几年,人们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在同一个起跑线的同学们已经今非昔比。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喜欢性格可能早就不是当初你认识的那个他。人们的社交圈越来越小,当你换了一个环境,以前的社交圈可能就进不去了。就好比现在换工作后,你还能和前公司同事联系的有几个呢?估计多则不过一两个两三个,少则一个都不联系了。

对于退群来说有很多因素。

1、觉得没有共同语言,聊不到一起了。大家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平时很好的几个人私下聊就够了。

2、群风由开始的聊天怀旧慢慢变为广告、拉票、没有营养的信息、养生等等垃圾信息。这点我相信许多人是不能忍受的。

3、中年人的下一辈可能要有礼尚往来的事情,大家本身多年不见,很陌生了,非要发个孙子百天、儿子升官的请帖。试问,跟我有毛关系,为啥我还得去凑份子?这种难免铜臭味十足了。

4、这类群唯一可以维系的就是会念青春往事,一旦这个话题穷尽后,就没有话题可以继续了。谁也不会没事把自己的生活有事没事的在群里说,二十多年不见和陌生人没区别了。


墨迹天气

前段时间,我的失散已久的小学同学建了一个群,把我拉进去,头一两天,大家在群里叽叽喳喳,特别热闹也觉得特别的温暖,到第三天就开始有发广告的,有拉投票的,有请帮忙介绍客户的,同学关系也变得俗了,俗不可耐。即使这样我还是没退群。又过了几天有几个同学特别喜欢在群里扯淡,私人有事不私信,在群里聊个没完,一天下来的几百几千条新语音信息,我被烦的不行,他们除了吹牛扯淡开黄荤段子,就没正事,我终于不堪其扰,退群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明白了,没有共同未来的人,光靠有共同的过去即使再聚会到一起,也没法走的长远。

即使小学时候的我们不懂势利不懂社会上的那些虚与委蛇,可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我们的生活早就没有了交集,而过去再美好也有限,不适宜总咀嚼回味。

所以保持联系,很多时候只是别人的一句客套话罢了,千万不要当真,当真了就会觉得自己真蠢!

就像我从加入小学群又退出也不过几天时间。因为我们已经失散了,除了回忆过去,我们一无所有。而过去往往少的可怜,一味地回忆过去,又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苍老的没有未来。

当我们都终于认识到“尬聊”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会说保持联系。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我们真的不会再联系。因为我们已经于彼此的生命中失散,即使再相遇也是偶然和短暂的。

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我们也从关注外在事物转移到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

时间宝贵,我们实在无力维持那么多无谓的关系。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朋友越少!但好在我们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有自己作伴,就不会孤独!

我们对于真正会联系的人,不会说这句话,因为我们对彼此都有需要都有信心都有默契,而当我们说出保持联系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是真的要联系,只是因为这句话会让我们从彼此的“尬聊”光阴中解脱了自己。

就像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我们会说再见,那再见也不是真的要再见或者真的能再见。

现实是如此残酷,人生就像一列火车,中途无数站点,上来无数人,下去无数人,又上来无数人,下去无数人,归根到底都是生命中的过客罢了。

生活要认真,但不要太认真。有时候保持联系这种话,听听就好了,别往心里去!


异域少女小渔

我就是那个退群的

前年参加一个朋友婚礼,这才知道朋友嫁的竟然是我初中同学。婚礼上也来了好多初中同学,当时因为那种场合出于礼貌和几个同学聊了几句,婚礼结束后被朋友的老公加进了同学群。

我妈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哪个时期父母的通病吧,她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严苛到近乎变态那种。

我妈不知道听谁说的,小孩子身上不能给钱,尤其是女孩—有钱就学坏,不好好学习天天想着处对象,所以我整个中学时期身上都没有带过零花钱,穿的衣服也永远都是校服。以至于同学们都以为我家境多贫寒。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敏感的时候,同学们都不跟我玩,自己也特别自卑不敢去主动接触谁。大家都不理你、你也不和群 到后来班级能疯的一些同学开始拿我出丑来逗乐。

我没有受到过被打骂的校园暴力,但受到的是冷暴力。他们会把我的水杯里倒进沙子、在我的本子上画的乱七八糟、把我的书扔到水盆里看着我拿起湿漉漉的书,他们在一旁哈哈大笑、早自习老师还没到学校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字各种侮辱我,用刀片把我搭在椅子上的羽绒服刮个窟窿、趁我吃饭的时候抓个虫子扔进我的饭盒里……等等好多让我现在想起来依然气愤甚至心有余悸事。

不要跟我说什么他们是你同学,大家在一起读书那么多年,你应该原谅他们年纪小不懂事。

我原谅他们年纪小不懂事,谁弥补我那些年受到的各种委屈。

后来毕业到高中,我的成绩没有多好本来是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按照配额上一所很普通的高中,我爸执意让我去读省重点。

我们这一所省重点高中每年都会招收一些自费生,说的好听是自费生说的通俗些就是家里有人脉又不差钱用钱把孩子送进去。

高中开始彻底离开以前那批同学,新学校里的同学都是各所初中里的尖子生,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好好学习考所好大学,在高中里尤其是高二分文理科之后我才彻底放开自己。

从初中毕业一直到后来走上社会,除了大学四年离家远,基本上这些年没怎么在外面呆过,即便这样也没有和初中同学接触过,中间偶尔听别人提起初中同学聚会了、谁谁谁结婚了、听到了也都是一听就过不会在详细问一下。

一直到前几年很好的朋友嫁给我初中同学,婚礼上看到好多老同学,也都是随便和他们打个招呼就又回到一起参加婚礼的那些朋友的圈子里。

后来朋友的老公和几个初中同学小聚的时候,因为和那个朋友特别熟悉,他们多少知道了我的近况。

后来情况不对了,今天有人说找你办个什么事、明天又一个说能不能给家里谁安排就业……都给我滚边玩去,基本来的全推掉。对不起,没哪个能力。

陆续有人找过几次被我拒绝,开始有人不说好听的了“XX现在可狂了,不理人瞧不起这些老同学”

真对不起,我可不是现在才不理你们的,上学那会也不愿意跟你们接触。这种话说的多了后来忘了是谁起的头,开始在同学群里批判我,说我清高瞧不起老同学。

随便你们怎么理解吧,我就是不愿意理你们,直接退群,都别跟我说话,我还是当初那样就是不想和你们接触。


赵大猫225732726

先从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的感悟说起吧。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个同班同学,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基本是每天形影不离的,放学了以后也还要到彼此家里做作业,周末也都是黏在一起玩的。有次学校要每人交十元钱的一个费用,结果我在上学的路上把钱弄丢了。我不敢告诉家里人,只能和我最好的朋友求助,我的小伙伴就把他攒了很久的零花钱都借给我了,帮我把这一关给应付过去了。后来在初中的时候,他们全家迁回了遥远的老家,那个年代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通讯工具。我家那时候连固话都没装,更别说有手机和QQ了。所以就这样我们失联了很多年。

后来渐渐的我也感觉到了对方的态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忙,但应该也不是真心期待我过去和他会面的。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经过了二十年的变化,对方其实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儿时伙伴了。大家各自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经历了很多彼此不知道的事情,就像鲁迅笔下的闰土——儿时的很多纯真和美好,在成人的世界里都只剩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已。

说到这个题目,那些退出老同学交流群的人,心态肯定也各自不一样,可能有这样一些可能:

  • 首先,觉得自己的和以前的老同学多年不见,感情已经生疏了,那些以前的名字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就恍如陌生人一样,于是选择了退出。

  • 其次,群里交流的内容和话题,和那些退群的人相距甚远,大家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思维和观念都不同,所以人家选择不看也不听,退出。

  • 再次就是有些人可能经历了一些人生的不如意,而不少的同学群总会有些爱炫耀和攀比的小伙伴,于是那些经历不开心的,或者觉得自卑的人就选择了退群,不想看到别人炫耀自己的光荣和伟大。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人都是会逐渐成长和改变的,去留无意,尊重彼此的选择就好。


独角兽工场

1. 家族群:就是家里的亲属们,尤其是直系亲属之间,比如和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还有爷爷奶奶舅舅叔叔们之类的建一个群,家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孩子的有趣照片,都会在这样的家族群里分享;

2. 工作或专业领域群: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个部门的同事组成,进行一些工作通知,还有工作和领域相关信息的分享;

3. 同学或校友群:曾经共同在一个环境下学习生活过,是同学之间联络感情、进行一些社交活动通知、或者和同学们都有些关系的信息分享或者讨论的群;

4. 粉丝/爱好群:因为有共同的偶像、共同的爱好,所以组建的群,可以交流分享大家可能都会感兴趣的信息,比如偶像的动向、爱好相关资讯和新闻等等;

5.临时活动群:因为某个临时的集体活动(比如一次旅行、一次读书会、一次手工课)等建立的群,只为了在活动进行期间让大家保持联系,统一发送通知。有些临时活动群事后都会演变为“粉丝/爱好群”。

6. 亲密朋友群: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亲密朋友群”,在群里可能只有不超过5个人的,彼此关系特别紧密的朋友。大家平时可以就任何事情进行吐槽和探讨。

以上观点供参考。


鲸鱼小星球

我是孙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


看到这样的提问,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提问者的一些气愤和失落。

也许对于提问者来说,二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应该是有一些共同的记忆和感情联系的,以前没有交流群,大家不知道散落何处,各自生活的怎么样。现在好不容易建起了交流群,可以重新建立起联系,是多好的一件事。

但这可能是太理想化的状态,事实往往不是这样。

试想,二十多年,是多长的一段时间。一个人经历了复杂的成长和变迁,会发生过怎样的变化。这么久没有联系,其实和陌生人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老同学群常常是先叙旧,但谁也不可能天天叙旧,当往事说了几遍后,大家在同学群里又怎么交流呢?

在学生时代,同学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在形成期,生活中的主要事件和状态也比较接近,共同目标和话题很多。但在不同的经历之后,这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话不投机半句多,当发觉同学群的大部分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出入大,聊不到一起去,有些人就不会勉强自己呆在同学群里;

其次,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众多的群,家人群、公司群、部门群、同学群、家长群、朋友群、运动群。。。少则也有几十个。现代人的生活本身就很忙碌,有些同学可能忙于其他的事情的,无暇将时间花在和日常生活、工作交叉较少的群体里,所以选择退出老同学群,也是常见的心态。

介于老同学的面子,不回应会觉得过意不去,自责,但回应多了自己也吃不消,这也会是选择退群的一种心态。

其实相对退群,更多的人选择在同学群里潜水、沉默,偶尔发言。

而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一般几个几个毕业后是一直保持联系呃,成为多年的好友,并不很需要另外的老同学群。

另一方面,老同学群里有同学退群了,恰好也是其他同学可以思考一下的时机,如果你真的希望同学群可以长期维持下去,如何增强老同学群的功效?

一个老同学群的存在和活跃,需要有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目标,有热情的同学组织一些活动或轮流组织,线下的碰面聚会,还要有一些大家都认可的群规则,多数人有收获,感觉愉悦,才能维持住长期的互动和协助。


孙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热恳、温和、坚定、陪伴、探索 倾听你的烦恼和痛苦 陪伴走上一段心路旅程,发现每个生命本身具有的力量 提供另一个角度看见自己 协助移去阻挡你的障碍活的自在。

咨询领域:

1. 各类身心症状、强迫、恐惧、失眠、焦虑、情绪抑郁等心理困扰

2. 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适应及亲子关系问题

3. 婚姻家庭、情感困扰、职场压力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二十多年没见过的老同学,经人搭桥牵线,好不容易建了一个交流群,意思很明显,想大家重温二十多年的同窗学友之情,你现还过得好吗?毕业后分配到了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你们那行的生意好做吧,你现在的婚姻家庭生活幸福吗?儿女们多大了,在那儿上学等等,这些都是老同学们,进群后共同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选择退出老同学交流群,就意味着对老同学们的不尊重,一点儿看不起别人的味道,就是你退群之后,碰到老同学们聚会,也有点儿显得不好意思,有点儿尴尬了是吧。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北斗七星回答,不胜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