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此段程序运行时会报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原因就是不能从结束状态直接转变为运行状态,我们知道一个线程的运行时间分为3部分:T1为线程启动时间,T2为线程的运行时间,T3为线程销毁时间,如果一个线程不能被重复使用,每次创建一个线程都需要经过启动、运行、销毁时间,这势必增大系统的响应时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降低线程的运行时间呢?

T2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优化代码来实现降低运行时间。T1和T2都可以通过线程池(Thread Pool)来缩减时间,比如在容器(或系统)启动时,创建足够多的线程,当容器(或系统)需要时直接从线程池中获得线程,运算出结果,再把线程返回到线程池中___ExecutorService就是实现了线程池的执行器,我们来看一个示例代码:

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此段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包含两个线程的线程池,然后在线程池中多次运行线程体,输出运行时的线程名称,结果如下:

pool-1-thread-1

pool-1-thread-2

pool-1-thread-1

pool-1-thread-2

  本次代码执行了4遍线程体,按照我们之前阐述的" 一个线程不可能从结束状态转变为可运行状态 ",那为什么此处的2个线程可以反复使用呢?这就是我们要搞清楚的重点。

线程池涉及以下几个名词:

  • 工作线程(Worker):线程池中的线程,只有两个状态:可运行状态和等待状态,没有任务时它们处于等待状态,运行时它们循环的执行任务。

  • 任务接口(Task):这是每个任务必须实现的接口,以供工作线程调度器调度,它主要规定了任务的入口、任务执行完的场景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等。这里有两种类型的任务:具有返回值(异常)的Callable接口任务和无返回值并兼容旧版本的Runnable接口任务。

  • 任务对列(Work Quene):也叫作工作队列,用于存放等待处理的任务,一般是BlockingQuene的实现类,用来实现任务的排队处理。

我们首先从线程池的创建说起,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表示创建一个具有两个线程的线程池,源代码如下:

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这里使用了LinkedBlockingQueue作为队列任务管理器,所有等待处理的任务都会放在该对列中,需要注意的是,此队列是一个阻塞式的单端队列。线程池建立好了,那就需要线程在其中运行了,线程池中的线程是在submit第一次提交任务时建立的,代码如下:

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此处的代码关键是execute方法,它实现了三个职责。

  • 创建足够多的工作线程数,数量不超过最大线程数量,并保持线程处于运行或等待状态。

  • 把等待处理的任务放到任务队列中

  • 从任务队列中取出任务来执行

其中此处的关键是工作线程的创建,它也是通过new Thread方式创建的一个线程,只是它创建的并不是我们的任务线程(虽然我们的任务实现了Runnable接口,但它只是起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而是经过包装的Worker线程,代码如下:

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此处为示意代码,删除了大量的判断条件和锁资源。execute方法是通过Worker类启动的一个工作线程,执行的是我们的第一个任务,然后改线程通过getTask方法从任务队列中获取任务,之后再继续执行,但问题是任务队列是一个BlockingQuene,是阻塞式的,也就是说如果该队列的元素为0,则保持等待状态,直到有任务进入为止,我们来看LinkedBlockingQuene的take方法,代码如下:

在使用线程时,要优先选择线程池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线程池的创建过程:创建一个阻塞队列以容纳任务,在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创建做够多的线程(不超过许可线程数),并处理任务,之后每个工作线程自行从任务对列中获得任务,直到任务队列中的任务数量为0为止,此时,线程将处于等待状态,一旦有任务再加入到队列中,即召唤醒工作线程进行处理,实现线程的可复用性。

使用线程池减少的是线程的创建和销毁时间,这对于多线程应用来说非常有帮助,比如我们常用的Servlet容器,每次请求处理的都是一个线程,如果不采用线程池技术,每次请求都会重新创建一个新的线程,这会导致系统的性能符合加大,响应效率下降,降低了系统的友好性。

有讨论,才有进步,大家各抒己见,让每位同学学到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