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华鳖的养殖情况如何?

郭江永

中华鳖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又名“中国鳖”,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王八、神守等。在《中国动物志》的物种分类里,我国鳖属仅1 种———中华鳖。在我国除宁夏、新疆、青海及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我国是世界上养鳖最早的国家,早在春秋时代范蠡的《养鱼经》(公元前460 年)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去”的记载。中华鳖属动物性杂食性动物,中华鳖没有有效的亚种分化,却存在着地理变异。日本的鳖曾被称为T.japonicus。舟山群岛上的鳖种群也曾被称为T.tuberculatus。现在常把这些种名作为中华鳖的同物异名属偏。目前中华鳖养殖业已形成了大规模、有影响的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其野生鳖市价仍达300 元/千克以上,养殖鳖也在80~120 元/千克。

为掌握中华鳖当前生产形势,了解中华鳖产业状况,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人员于2016年秋季对中华鳖主要养殖省份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重点对主要养殖省份当前中华鳖生产养殖面积、出售情况、成分效益情况进行了摸底,现将中华鳖生产形势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一、调研区域及调研企业数量

主要在浙江、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苏等6个省份开展调研,涉及48家中华鳖养殖企业,具体分布见表1。

调研区域是我国中华鳖养殖主产区及主要消费市场,2015年6省中华鳖总产量25.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3.9%,其中单浙江地区产量就有13.3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9.0%。

二、调研内容及形式

为保证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及代表性,本次调研主要内容有调查点所在区域、名称、类型、养殖面积、养殖品种、联系人与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涉及到生产情况的调研指标有养殖方式、面积、苗种价格、产量、出塘价格、亩均效益、养殖成本、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生产损失情况、市场形势特点等一系列与中华鳖养殖产业相关的指标。

调研形式主要是发放调查表与电话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三、调查点类型及养殖方式

本次调研涉及多种类型,包括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养殖户等。主要养殖方式有生态养殖、仿野生养殖、温室养殖、普通池塘养殖、阳光大棚养殖、二段法养殖等。由于不同的养殖方式与不同类型的养殖企业,在成本控制、产品品质、销售形势、销售渠道等都有差异,多类型涵盖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华鳖生产形势。

四、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查点养殖面积及产量

48家调查点,养殖面积共有18045.2亩,其中养殖面积最大的为湖北高田生态鱼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老柳河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面积分别为5000亩和4000亩。面积最小的是浙江兰溪个体养殖户1.5亩外塘养殖。绝大部分养殖户养殖面积集中在30亩~100亩

48家调查点2016年中华鳖产量9723.3吨,仿野生养殖产量一般较少,集中在每亩产量80kg/亩~200kg/亩,如江苏阜宁家庭农场为80kg/亩、湖南长永甲鱼养殖基地207kg/亩、浙江绍兴上虞家庭农场100kg/亩、浙江温岭特种养殖场112kg/亩、浙江嘉兴生态鳖养殖公司只有49kg/亩。二段法养殖和外塘普通池塘养殖产量集中在400kg/亩~800kg/亩,如浙江桐乡典型的二段法养殖户,都集中在400kg/亩的产量水平,但是也有外塘高密度养殖企业,产量可以达到1000kg/亩~1500kg/亩,如广西桂平黄沙鳖合作社1000kg/亩、湖南横栏养殖场1003kg/亩、广东中山三角镇养殖场1150kg/亩、浙江德清新安闽冠水产养殖场1500kg/亩。

(二)调查点出塘价格与亩均效益情况

在所调查的中华鳖养殖企业中,由于养殖方式、产量、销售渠道等不同,甲鱼出塘价格参差不齐,从浙江桐乡五家个体养殖户二段法养殖出塘价格10.3元/kg~11.8元/kg,到广西桂平黄沙鳖生态养殖出塘价110元/kg,再到浙江温岭融特养殖场280元/kg和温岭诚达养殖公司316元/kg。大部分二段法或温室养殖企业,甲鱼出塘价格在30元/kg~80元/kg之间,普通生态法养殖出塘价格在90元/kg~150元/kg之间,一些仿野生养殖、销售渠道好、品牌知名的企业,价格就可以达到200元/kg以上的价格

由于出塘价格与亩产量的影响,调查点养殖企业亩均效益也是有云泥之别。除广东中山民丰养殖场与东莞市源自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由于塘租费用、饲料价格上涨、病害发生等原因养殖出现亏损以外,其余46家调查企业全部处于盈利状态。亩均效益最好的企业是广西桂平市黄沙鳖养殖企业,调查的三家黄沙鳖养殖企业亩均效益均在10万元/亩

以上;其次是仿野生状态与外塘高密度养殖的企业,如湖北老柳河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12000元/亩、浙江杭州利湘农林科技有限公司15000元/亩、浙江桐庐瑶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温室高密度养殖1.8万元/亩~6万元/亩、浙江平湖汪言生养殖户34500元/亩、浙江平湖吕国庆养殖场28000元/亩;相对来说,二段法养殖户,利润率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3000元/亩~7000元/亩

(三)养殖成本与影响养殖成本的主要因素情况

在养殖成本上,由于仿野生养殖及生态养殖要在养殖密度、单位面积产量、养殖周期等要素上投入更多,所以相对养殖成本也更高一些。从调查的养殖场情况来看,生态养殖成本基本在75元/kg~125元/kg之间,例如江苏刘日松养殖场95元/kg、湖南衡阳东方庄园91元/kg、湖北高田生态鱼鳖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元/kg、浙江温岭诚达有限公司120元/kg、浙江平湖煜耀水产养殖场100元/kg。普通生态外塘养殖模式成本基本在30元/kg~60元/kg之间,例如广西桂平市金田镇养殖场45.5元/kg、湖北京山付氏家庭农场26元/kg、广东东莞绿卡有限公司40元/kg、浙江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0元/kg。浙江桐乡地区二段法养殖在成本投入上优势明显,五家调查养殖场养殖成本在4.1元/kg~4.8元/kg之间。根据调研情况,目前反映

影响成本较多的主要因素有饲料、人工塘租等,其中又以饲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反映最为突出。目前随着我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已经越来越明显,影响养殖业饲料成本最主要的因素进口豆粕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不定期浮动直接影响了一线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人工成本上涨也是经济不断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反映在水产养殖产业,最直接的就是养殖工人用工成本的增加。

(四)生产损失情况

在养殖成熟地区,中华鳖养殖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放养、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环境稳定,甲鱼疾病等病害损失比较容易控制。但是,甲鱼养殖也面临起捕率低、苗种死亡率高、养殖时间越长成活率越低的问题。48家调查企业,其中生产损失较大的企业有15家,浙江德清一家企业发病损失就达到250万元,有四家企业损失在20万~40万之间,其余10家企业除个别损失较少外,基本都在1万元~5万元之间。

五、中华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体而言,甲鱼产业发展还没有进入深入成熟的阶段,在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苗种来源、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都还处在发展阶段,产业水平基本还处于由企业自主发展来带动整体行业发展的阶段。通过调研发现,中华鳖养殖利润,与养殖水平、养殖品种、品牌建设、成本控制关系更为密切,无论是生态养殖、仿野生养殖、还是普通的池塘养殖、二段法养殖,都有能够创造亩利润在5000元以上的企业,也都有亩利润在5000元以下甚至是微利或者亏损状态的企业。

就产业发展的问题来讲,浙江市场的整体低迷、广东市场多年形势变化不大及疾病的增多、广西地区黄沙鳖养殖的高利润、各地大力提倡的生态养殖,这些都是中华鳖养殖产业真实存在且并不矛盾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一是商品鳖市场流通跨区域销售情况并不多,中华鳖养殖还主要是供应当地及周边主要区域;二是企业自主经营水平的差异,有些企业长期积累的生态、健康、风味、口感等口碑,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塑造的品牌形象,让企业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并不大,但是一些以大批量、高密度养殖企业而言,整体行业状况的变化,就很能够影响到企业自主盈利水平。三是随着不同养殖模式技术的成熟,整体养殖产量处于不断增长的水平,但是市场容量有限,中华鳖企业经营渠道单一,在产业下游甲鱼周边深加工产品开发方面的滞后,销售渠道的拓展不足,养殖结构的合理化有待加强等问题,也使得中华鳖养殖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四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原材料成本和人工工资的上涨、塘租的增加都给中华鳖产业,乃至整个水产养殖产业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调研认为,现阶段在全民追求无公害绿色食品等新背景下甲鱼养殖已经进入到合理控制温室养殖规模、全方位追求精品,追求生态养殖、无公害养殖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中华鳖养殖模式、多种经营渠道、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发展中华鳖深加工等才是方向。

对此建议:

  • 创新甲鱼养殖模式。通过仿野生生态甲鱼养殖模式、虾鳖鱼混养模式、稻田综合种养稻鳖共生模式、阳光温室大棚模式等不同养殖模式,创新甲鱼养殖模式,坚持生态为主线、模式为手段、质量是核心的理念,促进甲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多种经营渠道。例如浙江地区受困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一些甲鱼企业利用浙江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成熟的养殖技术、管理经验,纷纷走出去和邻近有资源的省市联营做种苗和商品养殖。这种经营,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地域资源优势,也有利于甲鱼企业做大做强,还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一举多得。加快发展甲鱼精深加工。发展甲鱼深加工、延长甲鱼产业链,形成从美味食品到高档食品、再到保健食品甚至医药品的产业链,逐步提高甲鱼的使用价值,提升甲鱼产业的整体效益,是甲鱼产业发展的出路之一。

  • 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甲鱼电子商务,拓宽甲鱼销售渠道,结合甲鱼深加工产品,让互联网成为推动甲鱼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 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科学管理。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行情调整甲鱼养殖量,在提高甲鱼产品品质的同时,适时地增加甲鱼养殖的比例,分担养殖风险。同时中高档鱼类养殖因场地要求低,管理方便,经济及观赏价值高而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以甲鱼为主,鱼类为辅,养殖品种多元化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此外可以和农业结合,可以搞种养结合经营;和旅游业结合,可以搞乡村旅游产业;和餐饮业结合,可以搞龟鳖健康养生产业;和教育结合,可以搞科普教育基地;和保健加工业结合,可搞高档保健品加工研发等。不但提高了经营效益,也降低了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甲鱼产业进入追求高品质阶段——当前中华鳖生产形势分析 ,孟庆辉,中国水产,2016年12期,18-20页


希望在草原奔驰

中华鳖,又名水鱼、甲鱼、团鱼,是常见的养殖龟种。在中国除宁夏、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均有分布,日本、越南北部、韩国、俄罗斯东部都可见。鳖的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水栖性,常栖息于沙泥底质的淡水水域。有上岸进行日光浴的习性。肉食性,以鱼、虾、软体动物等为主食,多夜间觅食。野生中华鳖寿命在60岁以上.

中华鳖每年的市场情况都不太一样,但大同小异。以2015年为例吧:

2015年全国共有12个省份开展中华鳖的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涉及47个采集点,采集面积合计10087亩,较去年减少5.4%。采集点所在省份2014年中华鳖养殖产量合计达33.0万吨,占全国中华鳖养殖总产量的96.8%,具体分布见表1。 1.采集点出塘量、销售总额都有减少,塘边售价也有所下降。 2015年采集点中华鳖出塘呈现产量下跌收入减少的情况,其中出塘总量1160.5吨,销售收入6667.4万元(不包括出售苗种953.2万元),与2014年同期的1365.7吨、8431.8万元(不包括出售苗种1736.4万元)分别减少了15.0%、20.9%,而年平均出塘价为57.5元/千克,与2014年的61.7元/千克相比,下降了6.8%。

2.采集点苗种投放有较大幅减少。 2015年采集点共投放中华鳖苗142.2万只(广东76.4万、河北18.1万、浙江36.7万、山东3.4万、湖南1.5万、广西1.6万、四川2.0万、河南2.0万),鳖种313.8吨(安徽200.2吨、江苏71.7吨、浙江15.6吨、河北12.6吨、湖南11.0吨)。与2014年同期的250.5万只和374.0吨相比,分别减少了43.2%和16.1%。主要原因是:去年中华鳖的投苗量和投种量都增加较多,导致今年放样量的减少,浙江地区环境保护原因,投苗量减少明显。 3.产量损失同比减少。 2015年全国各中华鳖渔情采集点因发生病害、基础设施等损失产量累计38.2吨、损失金额196.9万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产量损失减少8.4%和损失金额基本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