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这里,从“歪屁股船”到轮船,从蜿蜒小道到条条康庄大道,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乌江流经贵州省内的最后一个乡镇的“千年古镇、风情洪渡”发生了一场嬗变:乌江彭水水电站蓄水发电,千年古镇洪渡集镇整体搬迁,恰逢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奔小康热潮,催生了一派山美人富的新景象。

昔日爬坡踏水成记忆

洪渡镇位于贵州省沿河自治县东北边陲乌江西岸,距离沿河县城陆路138公里,水路76公里,东与重庆酉阳县一江之隔,北与重庆彭水县交界,南与新景乡接壤,西与客田镇和塘坝镇毗邻。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到沿河县城开会要走一条翻山越岭、趟水逆流而上的土路,开一次会在路上要花4天时间,去两天,回两天,而且上路前还得提前自备干粮。”洪渡信用社退休干部田景荣告诉笔者。

如今82岁的他,对洪渡的过往依然历历在目:当年只有“歪屁股船”,周边乡镇的群众将自家种的农特产品背到洪渡码头,然后由专人转运到重庆、湖南等地统一销售。转运过程中,因为要过很多险滩,遇到乌江水流湍急处,乘客就成了“纤夫”,纷纷下船去岸上将船拉过急流,同时,还要组织人力将货物卸下来,过了急流再将货物装上去,这样反反复复几次,顺利的话最快一个礼拜就能到达目的地。

今年49岁的田维海回忆,1983年,他随亲戚从重庆酉阳到洪渡码头做起了农特产品生意,因为交通十分不便利,来回要花两天时间,经历了两年的奔波,他下定决心将家搬到了洪渡。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爬坡趟水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为加快洪渡经济的发展,促进黔渝经济往来,彭水水电站修建了王沱大桥,2012年建成通车后,成功连接沿河官舟至石界公路及重庆市彭水至酉阳二级公路。现在到沿河县城仅需要3小时,走水路来回也只耽搁半天的时间,到重庆彭水火车站也只要50多分钟。

近年来,洪渡镇新建和改造各类道路17公里,全镇已全部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移民搬迁搬出新景象

走进千年古镇洪渡,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仿汉唐古建筑,一片片花草溢香的绿地花坛……处处好似一幅幅精美画卷。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这是10年前老洪渡的真实写照。当年,老洪渡街道狭窄,到处坑坑洼洼,镇容镇貌差,街道商贩乱摆乱靠,还有很多破旧的木房,加上交通落后,外地的客商不愿来洪渡。

2007年,乌江彭水水电站蓄水发电,洪渡千年古镇整体搬迁,沿河抓住集镇整体搬迁契机,逐步完善了街道供水、排水、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并对集镇和王沱大桥实施亮化工程,将临江400多户居民楼全都美化成了一栋栋独俱特色的仿汉唐楼房,新建了文化健身广场、码头、美人泉等休闲娱乐场所。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同样,洪渡中学随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前年,洪渡中学考上20多名大学生,吸引了周边乡镇,甚至来自重庆的800余名学生纷纷来洪渡中学就读,并引进优秀教师到校执教,给校园注入新活力、新血液、新希望。

“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镇变化大,以前破旧的木房变成了靓丽的土家风情小“别墅”,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客厅和卧室还进行了装修,狭窄拥挤的马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街道,现在,集镇干净清爽多了。”60多岁的田景文道出了集镇的变化。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近年来,洪渡镇积极与周边乡镇合作,重点围绕‘三联三互’的发展目标,‘三联’即支部联建、治安联防、生态联防,‘三互’即旅游互推、城镇互建、经济互筹,以‘休闲度假型’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桥头堡作用,助推洪渡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今,洪渡集镇移民搬迁搬出了新景象,人民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蔚蓝天空下的乌江河、王坨峡、洪渡河等宛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镶嵌在集镇中,而千姿百态的青山则给了这“珍珠”增添了美丽的底色。

小镇致富路越走越宽

洪渡历史悠久,曾设县444年,民国时期设洪渡区,解放后一度设乡、公社,1983年10月建镇。境内有汉砖瓦窑群、西汉墓、宋墓群、明墓群等文物遗址,已发掘大量秦砖、汉瓦、宋瓷。洪渡镇因历史文化深厚,土家民族风情浓郁,民歌山歌远近闻名,“打镏子”艺术独具特色,2002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17年6月,洪渡又有一个了美丽的名字——“国家卫生镇”,这是2017年6月国家爱卫会授予洪渡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洪渡周边有9个乡镇20余万人口,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物资贸易交易频繁,是黔东北和渝东南的物资集散中心,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美誉。2017年7月,与彭水联合举办首届乌江画廊冰爽夏日文化旅游节在洪渡召开,为洪渡镇小城镇旅游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洪渡的商品批发、零售和土特产品交易占整个商品经济的主流,洪渡香菌、豆腐干、苦丁茶、皂角核桃等农特产品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洪渡镇镇长田茂安介绍。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如今,洪渡集镇街道宽了、道路平了、环境美了,外来游客也增多了,生意也好做了,群众纷纷走上了由“传统农业生产”转变到“卖风景”的发展新路,开启了传统农业生产到如今的现代特色农业旅游乡镇的新篇章。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我们以前务农,现在也务农,但不一样的是,原来是我们跑去周边乡镇上门收购农产品,然后转运出去。现在办起了农家乐、特色小吃等,别人找上门来买我们的特色产品,享受我们的风景。”每每说起家乡的变化,洪渡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牛三军高兴地说道。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近年来,沿河以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为条件,全力推动洪渡镇旅游业、运输业、服务业等方面不断壮大发展,走出了产业与城市互动、以产业兴镇、村镇联动的新路。

链接黔渝经济的桥头堡——沿河洪渡镇改革开放四十年侧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