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

朝云伴雾

杨先生评价狄拉克的文章是“秋水文章不染尘”,应该是针对狄拉克的研究文章而言的。狄拉克的巨著《量子力学原理》当然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众所周知,狄拉克本科并非毕业于牛津、剑桥,帝国理工这类老牌名校,他本科毕业于一所新型工业大学,这样大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产业升级”培养工程师,而不是象老牌名校那样培养学术、政治精英。狄拉克本科学习的专业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应用数学。

狄拉克的父亲是位很有能力的法语教师,他们家本身是来自瑞士的移民,狄拉克的父亲在家里很强势,比如要求家里的男孩必须说法语等,狄拉克与他父亲的关系很不好,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他的哥哥,一个工程师后来自杀了。

推荐这本我审校的书,一本非常不错的狄拉克的传记。

知道这些对了解狄拉克的性格以及研究风格是有帮助的,比如他是个很闷的人,同时又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个住在英国的欧洲大陆移民,在他的思想里同时具有实用主义和严格分析的倾向,并完美地体现在他的研究与写作中。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同样来自欧洲本土,但成名于英国的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狄拉克就好比是物理学中的维特根斯坦,“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能说清楚的就彻底说清楚,不能说清楚的就闭嘴不说”。

有趣的是,狄拉克和维特根斯坦都任教于剑桥,但狄拉克对维特根斯坦的印象很不好,因为这个人太能说了,太呱噪了,狄拉克甚至连杀死哲学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都瞧不上。可以说是真正的维特根斯坦主义者。

狄拉克并不喜欢维特根斯坦。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在发表了其《逻辑哲学论》后,认为已经杀死了哲学,所以就从哲学圈退出到乡村教小孩,但后来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又重新出山搞他的晚期哲学。简单说早期的维特根斯坦试图把事情都搞清楚,但晚期发现如果事情彻底清晰了,反而没法前进了。我们之所以能前进,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是粗糙的,如果我们的脚下是光溜溜的水晶地面,我们就只能呆在原地了。

狄拉克的风格是比较接近维特根斯坦的早期思想的。我们现在喜欢引用杨先生对狄拉克的“秋水文章不染尘”的评价,但较少提及杨先生晚年更欣赏海森堡的研究风格。即早年的杨振宁更欣赏狄拉克,而越到晚年越欣赏海森堡。

在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之前,很少有哪本书能把量子力学的理论和数学基础说的那么清楚,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他出去度假只带一本书的话,他会选择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

狄拉克和爱因斯坦。

即便在今天,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仍然是一本不过时的好书,推荐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学完初等量子力学后看。

最后提炼一下中心思想,为什么狄拉克的工作有“秋水文章不染尘”的特点:

1.实用主义:在动笔和张嘴之前知道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明确;

2.语言天赋:不说废话的语言天赋,逻辑清晰,没有废话,“在知道下一句准备说什么之前,不张嘴说上一句”。这句是狄拉克教玻尔的,怀疑是语言教师老狄拉克教育少年狄拉克时说的。

3.数学天赋:数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语言,作为一名应用数学家,狄拉克有知道用什么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物理思想的天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