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文/盧世偉


不知不覺,今年的《歌手》也行將進入尾聲了,而回顧今年這三個月來的《歌手》歷程,不難看出,“年輕化”無疑成了今年節目最顯著的特色和最重大的突破之一,首發陣容就派出了節目史上最年輕的歌手,94年的張天,而後,又分別有90年的華晨宇補位,92年的KZ譚定安和90年的霍尊先後踢館,90後在今年全部15位登臺歌手中佔據4席,若再加上88年的JESSIE J,蘇詩丁以及某位神秘消失的選手,30歲以下的年輕歌手穩穩地佔據了今年節目陣容的半壁江山,這對《歌手》這檔節目而言,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藝術與商業,經典與新潮,老將與新銳,這些看似相悖相沖的元素和命題,一直在流行音樂領域裡相愛相殺,如是經年,複雜難辨,但觀眾們卻還是習慣於論資排輩,按年齡挨個站隊。於是,問題也就來了:今年最後一位踢館歌手霍尊,你是要把他當老歌手還是年輕歌手?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從年齡而論,90年出生的霍尊當屬不折不扣的年輕歌手。但從他的演唱風格來看,則又無疑是那種非常非常典型老範兒的派頭和內容。

霍尊在《歌手》的第二場演唱《小草》,從鋼琴前起來站起來那一刻開始,我就跟旁邊的一位專家評審竊竊私語:哇,你看他那丁字步的站姿,挺直的腰板,那微側的頭,舒展遞出的手臂,以及輕拈的指型,這分明就是一副江湖失傳已久的歌舞團老藝術家的範兒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他演唱的內容更是如此。首場亮相便是一首帶有古詩詞意境的《紅顏劫》(這首歌的另一個版本就叫《菩薩蠻》,正是唐代文學作家溫庭筠的代表詞作)。詞意本身就已經夠古了,他還在中間插入了《葬花吟》詞句的京劇唸白,並將原曲的一段直接改編成了京歌的方式演唱。第二場的《小草》更是一首三十年前的國民讚歌,包括他在歌中加入的宮崎駿電影插曲及意大利歌劇式頌唱,也都是刻著深度的年輪感的,而90後的霍尊,在這樣的歌聲中舉手投足,吐納呼吸,連他及至後挽起的那個髮髻,都絲毫沒有違和,活脫脫的一個古董級才藝術家的風範,讓人忍不住要肅然起敬,起立鼓掌。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但霍尊在歌壇的最初亮相併不是這樣的。那是還全然是一副清風少年的模樣。

我第一次知道霍尊這個名字,還是2012年的《聲動亞洲》,一個文弱靦腆的長髮少年,輕輕啟唇,竟然吐出了日本歌手中孝介式的島歌腔調,幾可亂真,後來在節目中瞭解到,他唱日本島歌並非單純的模仿,而是很小的時候就專門學習了這種唱法,可謂在華語歌壇獨樹一幟。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而後他又一曲《茉莉花》,雖然旋律取自梁靜茹的同名歌曲,但演唱中滲入他獨特的島歌唱腔,那真是清新的如同晨露膨然墜落花瓣,芬芳蜿蜒流進心底的感覺。(這裡忍不住要劇透一下:下一期,也就是今年《歌手》最後一場常規賽上,霍尊終於要演唱這首讓我眷戀瞭如此之久的《茉莉花》啦!)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那時的霍尊,還是一株散發著清潔暖意的海洋系少年,也算得是時髦洋氣的一掛。而最終讓他徹底轉成老戲骨型的,就應該算是同年天津衛視的那檔以用傳統戲曲的方式改編演繹流行歌曲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國色天香》了。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我想,或許正是因為霍尊島歌唱腔的典型東方民族民間特徵,以及其悠揚婉轉的行腔特點和清甜細膩的音色音質與中國戲曲旦角唱腔有諸多類似之處,當然也應該還有《卷珠簾》的古典意境早已名聲在外,《國色天香》才找到了霍尊來參加這檔節目。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節目中,他嘗試用京劇旦角唱腔改編了《煙花易冷》等流行經典之作,最終獲得了冠軍,也從此就將霍尊與中國戲曲緊密地“捆綁”在了一起,事實上霍尊也確實在這個節目當中深深地走進了中國戲曲,節目之後,有許多京劇與流行音樂的跨界作品也都會首先想到霍尊,霍尊也因此成了戲曲進入流行音樂的一扇新窗,霍尊從此的音樂作品裡就注入了越來越多的戲曲元素。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戲曲於霍尊,或許是一種節目市場的需要,很顯然,他自己也投入了很多興趣和沉浸,對比他2012年上《聲動亞洲》以及2014年上《中國好歌曲》,如今他的臺範兒中已經顯然有了太多自然而然的戲曲氣質和規範,從一些節目中也瞭解到,這些年他也和一些戲曲名家走的很近,從小生名家宋小川,梅派男旦胡文閣到這次在《歌手2》中指導他的尚派男旦牟雲笛,這些耳濡目染,也都深刻地反映在瞭如今霍尊的一身戲味兒上,而戲曲人是最講究規範和意蘊的,從臺上到臺下都是不自覺地活成了戲中人的感覺,這也難免就讓霍尊潛移默化地跳出了現世凡人堆兒,成了一個天然帶著一身仙氣的古早之人。

然而,若就此說霍尊就提早步入老古董的行列,那也是大錯特錯。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就算是披上了一身戲曲的行頭外衣,霍尊也還是新時代的霍尊,而非舊規範的使徒。

那麼多讓他以戲曲之形出現的節目或許是拼接捆綁只為效果,但霍尊的妙處就在於,他從來都是一個絕不甘照葫蘆畫瓢的學員,早早都呈現出了擅長學為所用融匯貫通的本領。

就譬如說他早先學習的島歌唱腔,如果說《聲動亞洲》中的《茉莉花》等作品還是更多在呈現一種唱腔,首屆《中國好歌曲》中他自己創作的《卷珠簾》已經是在做如何將島歌唱腔與中國民族唱腔之間作融合的研發工作,而後的《恰好》等作品更是這種研發的優良成果。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這幾年順勢所趨,霍尊更多轉向了中國戲曲與流行唱腔之間融合的研發,雖然這樣的研發看起來似乎早已不新鮮,但事實上不論陳昇的《北京一夜》那類流行中插戲曲的作品,還是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那種戲歌中插流行的作品,戲曲與流行都還只算相互取材,實際上還是兩張皮,霍尊演唱的《漁舟唱晚》、《紅顏劫》這些作品才算得是戲曲與流行的真正珠聯璧合,從題材,體裁到唱腔唱法上都真正融為一體,當然,這既有作品本身創作特點的先天優勢,也是霍尊自身孜孜不倦研發與創造的成果,他是真正將戲曲的腔納入了流行的調中,又將戲曲的韻變成了流行的題,所有的唱腔和唱法,全在歌詞本身的規定情境與風格走向當中,流行與戲曲間無縫對接毫不違和,尤其是《紅顏劫》中,兩句《葬花吟》的唸白與崔恕所寫的原歌詞無縫對接,成了全曲的點睛之筆。不僅如此,霍尊的舞臺表演也特別精準地把握住了戲曲表演手眼身法步的規範與流行演唱颱風之間的分寸感,既氣韻十足,又沒有距離感,可謂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這周剛剛播出的《歌手2》第十期中,霍尊更是大膽地選用了一首全新創作的《你好吧,少年》作為他的第三首參賽曲目。

這首歌是選用了三寶為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主題音樂作為旋律主線,霍尊自己完成了主歌部分的作曲創作,而這首歌的創作,就與我們所熟知的霍尊式古風風格大為不同。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而這一點,恰恰也說明,霍尊仍然保持著一顆鮮活的少年之心,只有少年,才敢於去執意,去嘗試,去冒險。

霍尊的少年之心,其實在作品中亦時有流露,除了《卷珠簾》 、《粉墨》、《一念花開》這樣沾染了墨色古香的作品之外,霍尊同樣也有《穿越吧!猛獁》這樣炫酷的時尚之作。

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講,霍尊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的宜古亦今,兼容幷蓄,他以自身的先天氣性,恰好地站在了時代交替與承接的中間,承前啟後,古為今用,今解古意,成為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一個轉換器和融合劑,讓兩種文化在這個時代不至於斷層,並以他的少年之靈銳,為那些瀕臨老舊失落的隔代珍傳開拓出一條繼續生存發光的道兒。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而《歌手2》看上霍尊,固然是為他的這種特別,也是因著自身的一種責任——洪濤導演曾說過,《歌手》這個節目,就是要照顧到各種不同的音樂類型和可能性,給它們提供一個在這個舞臺上發光發亮、檢驗自身存活力的機會,霍尊和他的音樂,就是這樣一個很特別的,也需要更多被照亮的類型。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於是,恰好有了這樣一個舞臺,就恰好有了這樣一個霍尊。

恰好的舞臺,恰好有霍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