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货以假乱真!让投资创业者心惊胆寒

上期内容:188期【 】

企业存货以假乱真!让投资创业者心惊胆寒

虎成论金--让中国人更懂金融!

一边做事,一边传道,既要会做事,又要会传道,我是虎哥,《虎成论金》让中国人更懂金融!


什么是存货?

存货,从实物状态来说,分为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简单理解就是积压了没卖出去的商品。

存货管理是一个企业综合财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因为一个存货占比很高的企业,很难有漂亮的流动性水平,并且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严重的销售困境。但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企业的存货水平相比同行业低很多,那我们又会怀疑这家公司的生产销售能力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可以说这是个两头难的事,因此存货的合理水平除了参照同行业以外,也应当与企业充分沟通以了解真实原因。不同行业的故事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如果不是有目的的囤货,一般情况下存货意味着长期盈利不被看好。

存货引发的财务造假

但是,从财务报表角度来看,“存货”又是一个财务造假的高发区域。在一些存货难以计价、难以盘点的行业,利用虚增存货来消化虚增资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如果光看存货,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利润,甚至带来毛利率上升、单位成本下降、利润总额增加、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等等“利好”,企业是一片忙碌兴旺的景象,简直就是繁荣盛世。殊不知,你视为流动资产的存货并无实物,实质上只是财务账面上的数字,或者你以为的高价存货其实也有很大的水分。

存货的数量和价格是否真实,依赖会计师或者现场尽调人员的责任心,毕竟很多企业的存货,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有效的监盘。前不久,优选资本尽调完的一家军工企业,非常符合我们投技术、投壁垒、投未来的标准,但是我们的军工事业部的同事后面果断放弃了这个标的,就是因为巨额存货的背后有着难以言明的故事。

  • 存货周转率问题

对存货,发审委最关注的是存货周转率,通过将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很容易能发现其是否存在异常。这个比例表示企业一定时期内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正常情况下,原材料增加降低周转率,也可能说明公司的订单增加,但原材料没增加,库存商品增加降低了存货周转率,说明公司可能出现了滞销现象,此时企业的库存成本增加,所以会采取降价、赊销等促销的手段进行销售,这些都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反映出企业的毛利率开始下降,但是如果此时反而出现了企业的毛利率增加的情况,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可能采取了会计手段来虚增利润。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被否,只有经不起的推敲。

2017年11月1日,第十七届发审委第23次发审会上会的普天铁心,从事电力变压器的重要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变压器铁心、铁心柱和定尺硅钢。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普天铁心的营业收入分别是4.66亿元、6.40亿元、6.48亿元和2.83亿元,公司收入规模逐年扩大;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2427 万元、1856 万元、2923万元和1562万元,均未超过3000万元。

发审委就问道: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负392万元、负2063万元、275万元和负3713万元;存货分别为4960万元,6834万元,8537万元和9952万元,在大幅增加;存货周转率分别是10.07次、9.47次、7.05次、5.01次,在逐年下降。2017年6月末,普天铁心应收账款大幅上升,占营业收入比重为69.25%。发审委要求其结合生产模式、采购与生产周期、原材料预订货款等情形,说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被要求说明异地存货的管理模式,以及存货盘点和存货计价测试的执行情况等等。发审委甚至细致到关注到了这个企业个别存货,比如说有一个产品叫取向硅钢,它极易损坏,所以就被要求说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依据是否充分等等。

发审委问的这么直白和犀利。这怎么说的清楚呢?说到最后,就是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链很紧。最终无情被否。

  • 原材料采购问题

在存货相关问题上,原材料采购问题同样受发审委关注。神农股份,报告期内各期采购用于加工饲料的原材料明显低于饲料产量,你说多可笑,但同期,生猪养殖头数从2014年的5.49万头增加到2015年的8.78万头,发审委要求说明上述情况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 外协加工问题

在存货相关问题中,同样受到发审委关注的还有外协加工,通俗的说就是外包,指本单位因为设备或技术上的不足,独立完成某项整体制造加工任务有困难,或者是达到相同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更高,为了降低成本并且确保任务完成,那么充分利用社会存量的资源,向外地或外单位订购或订做部分零部件或半成品。在发审委提出询问的存货相关主要问题中,外协加工的相关问题不止被一次关注到。

外协加工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生产质量控制问题,比如说产品销售单价和外协加工件采购单价变化趋势不一致等现象,很容易被发审委问到与主要的外协加工厂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和特殊的利益安排等问题。

2017年11月3日,第17届发审委第24次发审会上会的钜泉光电,主要生产过程均采取外协加工方式,其成本占到总成本的95%以上,发审委要求说明上述现象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对生产质量控制的影响。

2017年11月10日,第17届发审委第39次发审会上会的捷众科技,报告期内公司外协采购的金额占营业总成本的比重非常高,而且产品销售单价在逐年增加,而外协加工件采购的单价却逐年下滑。发审委要求其说明产品销售单价与外协加工件采购变化不一致的原因,公司与主要外协加工厂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和特殊利益安排。

  • 对存货价值估计方法进行调整

那再说说利用存货造假,企业通过对存货价值估计方法的调整,来调整当期的财务费用以及利润的情况非常的普遍。但不同企业由于自身产品的特殊性,对存货的估值方法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优选实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生活类物质商品贸易,食品饮料类的产品有酸奶,这个产品一旦过了保质期价值就归零了,并且这个过程会很快,如果是生鲜类的产品,对时间的要求会更敏感,是以天来计算,这个时候如果发现企业的计提减值准备比较保守,那则是在增加利润。而像白酒、红酒之类的,放的时间越久越有价值,就根本不需要计提减值,如果发现企业计提减值准备,而且还是比较激进的,百分之百是在隐藏利润。

举个实例,说的再透彻一些,优选实业公司有1000瓶年份茅台酒,价值1000万元,2017年没卖出去,那这就是库存,但为了隐藏利润,于是我们计提了200万元存货减值准备,这200万元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就减少了200万元当期利润。2018年,这1000瓶茅台酒,还是以1000万卖出去,由于帐目库存金额为800万,于是今年就有了200万的利润。这很好理解吧?但玄妙之处就在于去年的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如果说我不想隐藏利润,可以不用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如果在去年只计提了100万元的存货减值准备,那么今年库存金额为900万元,800万元卖出,就亏损了100万。茅台还是茅台,买家也还是那个买家,价格还是那个价格,但利润走势就可以完全不同了,利用存货的会计处理就是这么神奇,利用存货减值准备计提,实现利润年年增长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老板和财务总监想这么干。

利用存货造假最有影响力的事件莫过于獐子岛(002069),2018年1月30日晚,我正在创作这期节目的时候,听到他们又发了个公告说:公司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可能会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或核销处理,预计5.3亿元到7.2亿元。天呐!这不是它第一次大幅计提存货减值,就在三年前,獐子岛就已经发生过一次扇贝逃跑事件,2014年獐子岛的三季报称:由于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几年前在海里播下的价值7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惨遭灭顶之灾,前三季度也由盈利转为巨亏8.12亿元。

对獐子岛,我个人比较武断地判断,可能是这个公司存在着集体的贪腐,也可能是管理不善被工作人员把种苗私下倒卖了,压根就没播下去苗,所以到期自然出不了货,那怎么办呢?只能是扇贝跑了呗,正常情况下,会计事务所现场检查必须查验存货,也必须有会计师的监盘,一般的行业想用存货做文章,是没那么容易的,但农林牧渔产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这是办不到的,100%确认存货的唯一靠谱方案就是把水抽干,一个一个来数,可那是大海呀,所以獐子岛就抓住了这么一个漏洞,就可以这么三番五次,肆无忌惮的利用存货来造假。

企业存货以假乱真!让投资创业者心惊胆寒

虎成论金--让中国人更懂金融!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虎成论金》IPO那些事A股篇第1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