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难民生存的困境,我们的土地上曾经也有,而且严重得多

欧洲难民生存的困境,我们的土地上曾经也有,而且严重得多

欧洲的难民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儿童惊慌失措的眼神,年轻人茫然挣扎的目光,拥挤不堪的偷渡船,长龙似的难民队伍,荷枪实弹的警察,结实的铁丝网,这些就是难民危机给人的印象,而且远不止如此。

叙利亚、利比亚这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背井离乡,逃难他国。看着这样的画面,身处和平中的我感觉离我很远。但今天看了看历史,这样的境地离我们其实很近。

中国的土地上,这样的画面离今天不远。1875年,山西等省有了干旱的迹象。接着就是连续四年的大旱,直到1879年。历史上称为“丁戊奇荒”。山西巡抚曾国荃写到:赤地千里有余,饥民五六百万计。河南刑部左侍郎袁保恒写到:上报灾情八十七州县,饥民五六百万计。仅开封一地,靠施粥度日者就有七万余人。1877年,灾情达到了最严重的时刻。此时已经连续大旱三年了,田园荒芜,农产绝收,饿殍满地,白骨盈野。大旱之后,又引发了蝗灾。乌压压的蝗虫把地里的庄稼吃的连杆都不剩。之后又是大涝,灾情一个接着一个肆虐在山西、河南等地方。随之而来的又是瘟疫,又是甘肃武都的八级地震。大荒奇灾,古今未见。总计饿死一千万余人,迁徙两千万余人,这种灾难比欧洲难民要凄惨太多。这离我们不到一百五十年。

只有这吗?不是。

时间来到了1900年。提到1900年,我们大家首先想到是“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城”。我想说的不是北京城,我想说的是西安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美其名曰“西狩”。西狩,顾名思义,去狩猎游玩。当时的西安有什么猎可以狩呢?从1898年开始,山西、河南、陕西就连年大旱。到了1900年,西安城里每天街头因为饥饿倒毙者上百人。当时有三十万乡野的百姓逃难,来到了西安城外,巡抚怕城内发生抢粮事件,不让百姓进城。百姓们只能在城外的坡地上挖洞住。中国百姓的乡土意识很重,安土重迁。这些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西安呢?他们在春季已经把草根、榆树皮等用来充饥,等到夏季的时候连草根树皮都没有了。饥饿的人们就找到了槐豆角,但是槐豆角为苦寒之性,人们由于长时间饥饿,体质虚弱,结果吃了槐豆角就腹泻,腹泻死了很多人。从1898年旱灾开始,朝廷就没有官方赈灾,都是民间的“义赈”。1900年10月26日,慈禧来到了西安,这时西安已是秋风萧瑟。从蒙古吹来的冷风,扫荡着陕北高原,席卷关中平原,寒冷加剧了灾情。一孔孔残破的窑洞,一座座倾圮的荒野寺庙,一群群冻馁交加的人。平日里有名望的人不愿做路边饿殍,把门反锁,在家中待毙。穷人家早就拆除了房梁用来烤火。寒霜铺地的坡地上,赤足光身的小孩子,拿着小铲子,在已经搜掘了不知多少遍的土里寻找可以充饥的草根。这就是1900年的西安,就是慈禧千里迢迢来狩猎的地方。离今天也就120年。国家领导者慈禧也就到了西安才开始赈灾。到1901年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六七百万两银子的财宝。这些财宝都是从各省搜刮的。

欧洲难民流离失所,因为国家已经破了。国家保护不了自己的百姓,人们只能背井离乡。丁戊奇荒和庚子大旱时,当时的国家黑暗、官员腐败,连慈禧太后都在搜刮财富,这样的政府怎么会保护自己的人民?

没有强大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2008年汶川地震时,救灾过程我们能感觉到国家强大了。国家尽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可以努力改进的地方。国防大学戴旭教授经常用丘吉尔的这句话勉励自己:如果我不去做,那谁去做?如果现在不做,那什么时候做?

也许曾经对现状有过抱怨,那是“我们想让国家为我们做些什么”,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切皆从个人的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建国前仁人志士们在回答一个时代主题“国家不亡,有我”。当时的国家能给他们什么呢?国家战火连天,列强铁蹄践踏。太多的人为了回答时代给他们的主题,牺牲了,比如方志敏、杨靖宇。

今天,国家在第三次现代化的进程中,但是我们再次睁眼看世界,周边局势复杂,瞭望东瀛、看看台湾海峡、看看南中国海、看看马六甲海峡、看看印度、看看新疆的外边阿富汗,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

曾经有个美国人这样问自己,:“我能为我的国家做些什么?”。我该如何问自己?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实习僧只推送有价值的内容,希望做学生职业成长的伙伴。

更多的500强工作岗位,助你迅速入职,就在实习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