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古城鎮的商業有久遠的歷史。據《古城鎮志》記載,康熙年間《重修泰嶽帝廟記》中有:“……轔轔而絡繹者,羈旅過也;闐闐而聲聞者,市人語也……”清代,隨著晉商崛起,位於山西西南部的平陽、絳州、太平等地,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性質的商業資本集團,號稱“平陽幫”、“絳太幫”,出現了平陽府亢家、太平四大家族等商業巨頭。在這種環境下,古城的商業在清末民初也達到了鼎盛時期。民國時期,古城的商業更趨繁華,擔負了大約全縣一半的稅收。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古城北大街街景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北大街兩側留存的店面房,見證了一段商業發展史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從此下一個大坡,叫做界兒裡,亦屬於古城,過了這裡就是襄陵縣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界兒裡坡下的鋪面,已經破爛不堪

古城舊時商號很多。從一些碑記記載和賬簿中看到,清代商號有55家之多,還記載了外地在古城的商號有北京29家,山東東昌府20家。與外地商號的密切往來,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商品流通。民國三年,天泰成賬目中列舉商號23家;二十年,古城一塊叫做“商戰鴻圖”的碑刻上記載了商號38家;廿二年,文茂源賬目中列舉商號27家;廿八年日軍侵佔古城前夕有商號71家。在古城投資的除了南縣(當地人對運城地區人的稱呼)的一些資本家外,最為著名的當屬平陽府的亢家和太平南高的劉家等大財主。

劉家於道光16年投資建設的古城“川心店”,店面百八十間,前後兩個大門,前門進後門出,貨物川流不息,類似於現在的商品批發市場,位於最為繁華的南北大街東側,西山的鄉寧、吉縣、蒲縣、大寧及隰縣,本縣及襄陵等多從這裡進貨,一直維持到抗戰前夕,達100餘年,解放後又作為古城鎮政府的所在地。遺憾的是,這麼一個少見的清代商業實體,在前十幾年前拆毀無餘。劉家還在古城設立了世昌噹噹鋪,資金亦相當雄厚。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南高劉家在古城開設的“川心店”(已拆毀)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川心店門額

古城商業會館,則是商人在光緒年間建造的辦公場地,既是商界開會的辦公場所,也是外商住宿及交易中心,還是祈求財源茂盛的祭祀場所。會館佔地2400平米,祭祀武財神關羽、文財神趙公明及火神爺。從照片上來看,當時已經被一家叫做“梁段骨科”的所佔據,去的時候,發現已經拆毀,時間是2008年,遺址上建造了一座嶄新的衛生所,依然掛著“梁段骨科”的牌子,對面的大門影壁還鑲嵌在一家錢鋪的牆壁上,只是它的主人已經轟然倒下。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古城會館(已拆毀)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會館內大殿(已拆毀)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會館戲臺(已拆毀)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這座民居,曾做過錢鋪,建造會館時候,借用其牆壁建造影壁一面。如今倖存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錢鋪的花牆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會館遺址上建造的新房,上寫:古城會館梁段骨科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從新建的衛生所大門看對面的照壁,想象著沒有拆除前的場景

建設於唐貞觀年間的泰嶽帝廟,俗稱花廟,是古城棉花、布行、估衣行逢會祭祀的場所,場面巨大,神仙眾多,廟宇拆除的比較早,目前只遺留下了一對清嘉慶年間的鐵旗杆,還有一座關夫子牌樓。鐵旗杆和牌樓被轉移到了東街,豎立在了一個比較大的商場前,恰似當年的川心店。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商場內的關夫子牌樓,以前是泰嶽帝廟內的東西,原廟亦不在此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正面書寫:漢夫子,背面寫:智仁勇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原花廟的鐵旗杆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對聯和關財神有關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嘉慶年間鑄造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鐵獅子已經埋入土中

古城的恆記藥房,是由“敬信誠雜貨鋪”轉行後專門經營中藥材的,民25年改現名,東家為榮縣閆景村的李大善人。如今字號還在,彷彿穿越回民國。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恆記藥房

這些商業實物,原本是一個個古城商業繁榮的代表符號;如今,卻黯然消失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東街商品樓邊逼仄的角落,還有一家老宅子,門樓上寫著“陶朱事業”四個大字,當是和商業有極大的關係,只是不知道具體的用途罷了,這成為為數不多的一件實物。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鎮子角落裡的民居,顯得弱小不堪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陶朱事業,很有商業味道。建築風格應該是民國

晉南襄汾縣古城鎮(下),遠去的商業符號

院內的房屋則屬清代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