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轻女性为何陷入重度贫困状况?

聚焦每日甘肃

日本的色情业对于日本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其实不夸张的说,日本的色情业对于日本的贫困女性来说是一个活命的福音。

夜晚的日本新宿街头上总是能看到各种拉着拉杆箱的年轻女性,他们中有来自农村的谋生的女性,也有被贫困席卷的地区的女性。外在虽然打扮的花红柳绿,实际上确实在这个城市无家可归的漂泊者。

日本的社会体系相对封闭,对于外来的没有技能的女生是非常不友好的。因此,这些外来的城市无家可归的漂泊女性来说第一站往往是各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或者快餐店。

这些女性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寒,父母死亡或者生病导致贫困,有的是离家出走只能在网吧里度日的网瘾少女,还有的是因为上学欠下巨额学生贷款的辍学生,还有一些是因为企业不再招聘正式员工,而是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为企业节约成本,导致失业的女性。

这些人是最容易接触到色情服务的,在他们的选择中,色情服务是唯一能够让自己摆脱现状的唯一途径,更多的女性甚至把提供色情服务作为避难所。

大家会说政府的援助,比起政府繁琐低效的援助方式,年轻女性更愿意选择这样快捷便利的自我救援方式。


旅日

近年来,女性成为日本“女性活跃社会”“一亿总活跃”等诸多招牌性政策的主题和关键因素。一时间,女性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和幸福指数的改善指日可待的观点有点“甚嚣尘上”。特别是,随着安倍政府不断为女性政策贴金和抬调,日本社会对女性境遇的态度似乎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乐观的趋势。

然而,还是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方面,安倍政府正用各种数据竭力证明,管理层女性等比重和数量明显提高,企业和机关正有针对性地卖力招聘女性,家庭中女性收入和地位也在出现积极变化。另一方面,单身、兼职女性作为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人群,至今仍然大量存在,是日本社会“看不见”的弱势群体。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显示,在所有年代,非正式、非全职女性职员的收入均低于20-24岁女性正式工。同时,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综合教育中心统计推算,2060年,未婚、离婚或丧夫的单身高龄女性有一半将陷入贫困,成为日本特困户的“大队伍”。这不但深刻影响政府高调推进的女性政策和实施质量,还将为日本本就堪忧的老龄化蒙上另一层阴影,波及社会整体生态。

纵观上述日本未来特困户的“后备军”们,她们的尴尬和困惑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职场“存在感”低。众所周知,全职和非全职的薪金差距是目前日本职场严重的传统问题之一,日本产业界和政府都在加快扭转这一变相的“职场歧视现象”。备受诟病的非全职低收入的劳动模式中,向来地位低下、身上压着“家内”大山的女性无疑是最主要的受害者之一。

此外,除了没钱,女性大多从事的都是各类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性工作,有些甚至只能游走于娱乐消费业某些“见不得人”的低端业种,工作沦为真正的“饭碗”,无助于女性提升自身人生价值感;二是无法建立稳固、长久的社交圈,常感孤立无援。集团意识和资历意识是日本正统的本土企业文化,职场男们宁可抛家弃妻,也不敢忽视在公司的社交建设,“社畜”逐年增多。相比之下,兼职女性由于工作多变,飘忽不定,难以扎根,加之因单身没有温暖的家庭和亲情支撑,常存“就像一团居无定所的幽灵”等负面情绪之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人悲观表示,自己对死亡都觉得无助。

兼职单身女性的大量存在,并长期沦为“被遗忘的角落”,与两大因素分不开。一是难现生机的经济形势。日本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毕竟受到经济低迷的严重冲击,安倍政府只关心表面政绩,各产业和普通民众人人自危。在此背景下,苦闷之中的单身兼职女性很难真正获得外界关注,更无法被赋予改善的空间和条件。二是男女不平等观念根深蒂固,短期内无法撼动。日本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性别歧视。虽然社会各界有意回避这种说法,但掩盖不了女性在家庭、职场中依然处于被支配角色的事实。因此,女性的难处自然得不到社会的全面关注和高度重视。

安倍政府通过各种执政口号为民众描绘出未来蓝图,显然绝大多数只能止于“画饼充饥”。外界或许可以看到所谓女性高管人数上升这样的生硬数据,但却看不到背后亟待关心的大批弱势女性。有人说,女性强则民族兴,不知日本有没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