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歷史文化村鎮——大王莊鎮

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24.5公里處,東靠羊裡鎮、西鄰泰安市、南接寨裡鎮、北與濟南章丘市、歷城區接壤,轄63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總面積16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654畝。大王莊鎮之名稱源於大王莊村。據王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即有王、繩、房三姓居住,取名王莊村。自清朝中葉,大王莊村就比較繁榮,全村以家族居住區域分為順天街、復寧街、四合街、前張街。建國前後,大王莊一直是區、鄉、社駐地。後來鎮駐地遷往孤山村。該鎮清末屬西鄉的王石、舊寨、王許、羊裡保和南鄉的水南保所轄。民國初年屬寨裡區和水北區。1941年春,分為香山、華山、大王莊區,屬萊蕪(北)縣。1945年10月稱香山區。1951年改稱第十三區。1955年複稱香山區。1958年3月,分設大王莊鄉、大槐樹鄉。同年10月改為大王莊、大槐樹公社。翌年合併為大王莊公社。1984年4月,改稱大王莊辦事處,轄大王莊、宅科、大槐樹、溫家莊、上廟鄉,62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稱大王莊鎮,大槐樹鄉從大王莊鎮析出,所以大王莊鎮範圍縮小,轄39個行政村,61個自然村。2000年12月與大槐樹鄉合併新建大王莊鎮。

萊蕪歷史文化村鎮——大王莊鎮

黃巢崮

唐末黃巢起義軍曾在大王莊鎮駐紮操練,有黃巢崮、造甲峪村、爐廠子村、永寧崮、裡二十村等遺址地多處。黃巢崮位於造甲峪村北,海拔320米,山頂岩石上有插黃王旗的石窩,為黃巢的大本營地。造甲峪遺址,位於造甲峪村西,佔地南北長160米,寬80米。1995年曾出土過爐渣、爐底、甲範、盔範等,是黃巢造盔甲的地方,故名造甲峪村。永寧崮位於華山林場辦公室東,山頂石上原陰刻著“王仙芝古住”五個行楷大字。裡二十村遺址位於裡二十村西北,1928年後多次挖到刀、鏟、鐵棒、木炭等遺物。北有藏彌寺遺址,是黃巢鑄造兵器的地方。大廠村有跑馬嶺、山泉、藏彌寺等遺址。跑馬嶺、山泉在村南山上。跑馬嶺,東西長約百餘米,寬20餘米,較平,為操練馬的地方。跑馬嶺北側有一山泉,常年不幹,是飲水泉。藏彌寺位於大廠村中,現改為學校,仍遺存著石缸、銀杏樹,是駐紮部隊的地方。

爐廠子遺址位於爐廠子村北,佔地南北長100米,寬40米,村西北山坡上也有遺蹟,村東北的黃窯溝處有木炭窯址,是黃巢冶鐵的地方。傳說黃巢慘敗,其父逃至原冶煉地爐廠子村,原相識的某窯主將其藏在黃窯溝的裝著木頭的木炭窯內,每天為其送飯,以躲避官兵的追捕。但窯主之子不知內情,走至木炭窯處,看到窯中已裝好木頭,就點火燒木炭。黃巢之父不知外情,又不敢出來,煙嗆火燒,死於無辜。

源萊蕪史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