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港連續三年亞冠淘汰,他們跟隨恆大的金元足球之路是不是被證明是錯誤的?

小蘇侃球

雖然說上港最近幾年投入很大,但是客觀的說,上港的金元足球和恆大的金元足球根本不是一回事。上港的金元足球僅僅侷限於外援,他們的外援確實是最貴的——埃爾克森1850萬歐元,胡爾克5580萬歐元,奧斯卡6000萬歐元,都是當時創紀錄的引援;但是

與大多數大投入的球隊在內援上大幅補強不同,上港在內援上基本是沒有什麼動作的。

2015年他們剛剛進來的時候引進了孫祥、於海、石柯,楊博宇4名內援,價格最高的於海5000w人民幣,在當時是標王。但是4個人和起來上港才花了8000w左右,而那一年夏天孫可轉會權健已經到了6600w;到了2016年冬天,8000w你只能買到個金洋洋或者畢津浩,現在8000w更是拿不出手,所以當年上港內援引進上的8000w人民幣根本就不叫錢。

到了2016賽季,上港是中超唯一一支沒有內援引進的球隊;到了2017賽季,吳航和賈天子都沒跟一線隊冬訓,他們不過是去補充預備隊的;要不是突然出臺U23政策,上港也不可能租借韋世豪。而租借韋世豪也不過幾百萬,算上韋世豪的工資,這一年上港在韋世豪身上花的錢不到千萬,放現在的中國足壇,這還叫錢麼?而在今年冬天,他們再次是一個新援都沒買。

為什麼上港的金元政策不買內援?因為他們有國內最好的青訓底子,所以不需要買。有些位置一些有特點的球員可以頂上來用,不輪換隻是教練個人喜好問題;但是在中後衛的位置上,他們確實是沒什麼人可以輪換,也一直沒有補強,這或許是上港在很多比賽始終差一口氣的主要原因。


搜達足球

這個問題有失偏頗,金元足球在國內早已有之,何來跟隨恆大一說?

首先,遠自甲A時代,除了當時的八一體工因為特殊的體制限制,甲A其他各隊普遍都引進了外援。只是那時候因為聯賽初創,請不起也請不來真正的大牌,但請來的外援身價還是要遠高於國內球員的。即使是曾經的八冠王大連萬達,如果沒有外援的助力,恐怕也難有如此的輝煌。

其次,中國職業足球非常悲哀的一個問題,就是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市場良性機制。俱樂部嚴重缺乏自身的造血經營能力,如果沒有大企業、大集團的鉅額投入,各個俱樂部根本就沒法生存。萬達投錢,球隊就叫萬達,實德投錢,球隊就叫實德,如同民國初年哪些大大小小等著被招安的草頭王,俱樂部更象是僱傭軍,成為了投資客的私家擺設和資產。俱樂部都是跟著錢姓,這難道還不是金元足球嗎?

對於金元足球大家不要習慣帶著有色眼鏡去打量,金元足球只是職業足球發展的模式之一,它既非罪惡當然也並非萬能。人在這世上都是要掙錢吃飯的,有錢當然是好事,只有大家都有錢掙,都願意往這個產業投錢,這個產業才能興旺發達。而象廣場舞那樣不談錢大家還踴躍參與的活動,那隻能算是個愛好。俱樂部為了提升成績擴大影響力,有錢而且也願意更大的投入,這本來是好事,就算不鼓勵但也絕不該限制。買賣值不值人家自己都會算賬,旁人又操個哪門子心呢?倒是國內球員,因為培養斷層造成資源緊缺,一時間形成身價與能力的倒掛,這和金元足球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後備供應情況得到好轉,價格最終還是會回到正常的價值區間,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建立和發展中國職業足球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繁榮中國足球產業市場,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足球優秀人才,最終是為了實現百年中國的足球夢想。這樣一個三步走邏輯,其順序應該是不能任意歪改的。與其去限制別人怎麼花錢,其實最該考慮的是如何讓俱樂部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啥時候能摘掉那個百家姓的屬性,這才是眼下更為緊迫的當務之急。俗話說:種地先養土,養魚先養水,不給俱樂部創造合適的空間,過多限制和插手俱樂部的正當權益,俱樂部的生存狀況怎麼能得到根本的改變?俱樂部每每都是入不敷出、朝不保夕,這樣的職業聯賽又怎麼能得以穩定的發展?沒有穩定的職業市場,哪又來那麼多的孩子願意進入足球這個行業?所以說,如果不從根本上去解決中國足球的市場地位問題,仍然象以往和現在這樣胡亂折騰下去的話,再給50年,中國足球依然沒戲。

廣州恆大和上海上港接連在亞冠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隊伍老化、後續乏力並不是金元足球造成的,而正是中國足球頂層長期的不作為、胡作為帶來的惡果。誰不知道國內那些球員動不動幾千萬上億的身價都是注了水的啊,可是有什麼辦法呢?一方面是國內沒啥球員好選,另一方面足協又限制外援的人數逼著你非用國產球員不可。特別是又搞出個U23上場政策,好嘛,本來一場比賽該十個人跑的路,結果還是靠那7個人來跑,這樣的比賽不累慘才怪。在俱樂部基本都是淨虧損的狀態下,投資方花巨資投入足球,更多的是看重足球給自己帶來的市場宣傳效應。可是在影響力更大的亞冠賽場,因為足協的愚蠢政策,使得亞冠陣容和聯賽陣容根本無法接軌,花高價引進的外援,由於平時在聯賽中被限制了上場機會,等到了亞冠比賽時往往又達不到理想的比賽狀態,自廢武功,還談什麼亞冠為國爭光為己揚名呢。特別是連日本足協都可以為了亞冠的比賽來調整聯賽日程,可咱們的足協不為所動,連絲毫的體恤都沒有,這不能不讓投資者寒心啊。

歷史上,中國足協為了世界盃戰略,曾經取消了甲A升降級;那麼今天,足協祭出的U23新政,怎麼看還是異曲同工、新瓶裝老藥。這種不顧中國足球的客觀現實、不顧俱樂部生死存亡的切身利益、不顧足球人才發展自然規律的靈光奇葩,說白了就是為了早點弄幾個人出來,好湊個隊伍參加下一屆世界盃。盯著世界盃沒有錯,可也不能不管俱樂部的死活吧?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從骨子裡反映出在足協的心目中,俱樂部又算是哪根蔥呢。

金元足球沒有錯,錯的是在權力可以任意干涉市場的情況下,金元足球也是無力迴天的,就算你想玩,恐怕也是玩不出多大個花來。


東風不破東山在起

上海上港連續三年衝擊亞冠未果,今年甚至連亞洲八強都沒有進入,從剛升上中超的東亞到現在財大氣粗的上港,球隊看上去是強大了不少,上港跟隨恆大的金元足球之路,想在短時間內複製恆大的成功,看上去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而且,上海上港自身的優勢也已經喪失殆盡。



不可否認,恆大的成功是金元足球的成功,但恆大在大肆購買國內優秀球員和天價引進外援的同時,請來裡皮這個體系教練,是裡皮讓恆大這支隊有了真正的戰術體系,並在裡皮走後球隊仍延續著,所以不管這幾年恆大人員如何進進出出,都保有一定的競爭力。



回過頭來看看上港,東亞自從上港的接手,4年3教練,每次推倒重來原地踏步,以天價外援為核心制定戰術打法,導致外援一傷全隊崩盤,本土球員持球能力以及場上自信急速退化,每每到關鍵時刻,國內球員卻無一人站出來,小蘇侃球不僅深思:東亞體系是不是在上港接手之後就分崩離析了?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不是球員的問題,王佳玉和朱崢嶸的淡出是加劇了這一過程,但是繼任的孔卡和達維是完全有能力替代他們的,關鍵是教練!埃裡克森完全推翻了原先的東亞體系,構造了以孔卡為核心的戰術打法,當然,帶來的好處就是急速提高球隊戰力,但隱患是明顯的,一旦外援禁賽或受傷,就要捨棄原先的戰術打法,退而求其次尋找另一種戰術,這本來就不是一支強隊的作風。



博阿斯來之後前幾場比賽一度認為上港找到了適合的體系,但是好景不長,幾輪過後又回到了依靠外援打天下模式,但這不能怪博阿斯,應為他的體系太高級了,太現代了,國內球員達不到要求,至少不能長時間貫徹(體能是個大問題),何況站在博阿斯的角度(只籤一年並有奪冠指標),他當然選擇更有效直接的打法(外援兩人轉),而目前的接任者佩雷拉基本就是博阿斯的延續,但是他還沒有博阿斯的好運,連足協盃打中乙球隊都不願意輪換,只能迎來這樣的結果。



總結:根本問題在哪,我認為在於管理層,管理層的急功近利!對冠軍的執念毀了東亞體系!甚至毀了東亞球員!不要看恆大!恆大那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已經不是那樣的年代!盲目照搬恆大的金元足球手段,最後只能毀了我們的上港!我們現在能像恆大那幾年直接打包國腳提升戰鬥力嗎?絕對不可能!不說老朱和王佳玉,王4,汪5,蔡6,武7,呂11,這幾年他們有何長足的進步?各位球迷你們看到了嗎?



最後希望管理層能腳踏實地,真正找一個體系教練,認準了,籤個長約,用最快時間建立自己球員的戰術體系,因為留給老東亞這批人的時間不多了!他們也應該到了出成績的時刻,我真心希望這群東亞出來的年輕人能拿一個亞冠冠軍!能為我們的徐根寶爭口氣!




小蘇侃球

個人認為金元足球是短期內提升聯賽水平和知名度並且出成績的最快捷方式,很多國家的聯賽都走過並且現在還在走金元足球的道路,對這種方式的本身去批判沒有必要,因為任何方式的核心都是使用它的人。

但中超似乎走出了一個另類:極短時間以高水平外援迅速取得發展,這方面恆大的最重要的試水者,金碧輝煌的中超王朝,也極大造成了聯賽的虛假繁榮,而國內青訓水平和各項制度政策跟不上,人才斷檔,最明顯的特徵是中超球隊拿掉外援後,中甲甚至中乙的球隊都可以拼一下深甚至戰勝他們。



從之前的中國杯到現在的亞冠,我們看到的其實就是海市蜃樓式的虛假繁華,而繁華背後中國足球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還有所倒退。

遠的不說,就說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也曾經歷過金元足球的時代,無節制的燒錢,但他們後來理性的認識到了的足球發展的根基,而聯賽俱樂部投資也已經趨於理性,而在並不太需要高薪外援的輔助下,本土球員的的意識、跑位和技術應用提升非常快,球隊的踢法越來越從容,整體技戰術運用越來越科學,如今他們已站在亞洲之巔。

上港失利後很多人拿U23政策和賽程密集、球員疲勞這幾個原因來說事,這確實是客觀原因毋庸置疑,但並不是根本,根本是中國足球25年的職業化歷程中,依然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足球發展之路,金元足球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卡彭卡


梅威攝

雖然說是恆大球迷,但也不能說上港的金元足球就是失敗的。中超成績穩定在前三名以內,都進入了亞冠淘汰賽。至少比國安,蘇寧和富力要好。放眼球壇,沒錢還能玩得轉足球?還能問鼎冠軍俱樂部可沒幾個。上港有中超最好的門將(個人覺得比曾城要好),有最好的外援。也有優秀的本土球員,在中後衛位置的石柯跟賀慣,我覺得是可以加強的點。上港有獲取中超冠軍的能力,但抗壓能力較差。或許只差一個冠軍證明自己。【拒絕地域唾罵,為中國足球加油】


走路去紐約86

上海上港如今過於依賴外援,尤其是胡爾克的發揮與成績的直接影響。上海上港兩回合的三粒進球均是由外援打進的,本土球員發揮失誤頻頻,把握不住機會,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而鹿島鹿角方面則是配合嫻熟,尤其是在小範圍內球員之間的默契度要遠高於上港球員。而且其進球基本全部為本土球員打進,直接給金元足球的上海上港上了一課。



金元足球最主要的代表就是恆大了,恆大的成功刺激了更多的中超球隊,上海上港首當其衝,打造了一支豪華球隊,然而大價錢買來的外援只是表面繁榮,過於依賴外援的發揮,使得球隊在有無外援球員在場的情況下判若兩支球隊。這樣的金元足球帶來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了,本土球員得不到發揮,與日韓之間的差距開始顯現了。


金元足球終歸不是長久之道,培養自己的球員,增強青訓體系才是國足的崛起之道。


蝸牛愛踢球

所謂成功不可以複製,這也深刻的印證了上港現在的境遇,當年恆大屬於開創先河,而上港自己卻有著東施效顰的意思。說實話現在上港真的算是把當年徐根寶留下的東亞好牌給活活打壞了。

恆大的金元入駐有著一種開創先河的態勢,大量的資本入駐衝擊著當年脆弱不堪的中超市場,而就是因為這所謂的市場衝擊讓恆大一躍成為整個中國足球陣容最強大,聲望最高的球隊,而為了維持沒在不間斷引入大牌外援的同時也在大肆收購適齡國腳,不得不說恆大確實颳起了一陣金元旋風。

而各大企業看到恆大在足球領域砸錢吃到了甜頭,紛紛都撒著鈔票強勢入駐,而上港集團就是其中一家。當年徐根寶把自己一手培養的上海東亞全盤託付給了上港集團,而有資本的上港繼續玩著當年恆大完剩下的金元足球,從而忽略了當年徐根寶一直強調的青訓問題,導致上港明明有著很好的青訓班底但是卻打不出青訓的牌,而這幾年更多的是看到外援橫行霸道,中國球員和外援毫無連接,曾經東亞的那一批優秀學員如今也慢慢被忽略或者沉淪,上港最終還是輸在了自己。

而反之一直玩著金元足球的恆大突然換了套路,開始減少轉會投入,加大青訓投入,響應一波足協的號召,不得不說恆大確實一直走在政策的前線,而上港的決策失誤一直是他們無法前進的阻礙。



DK體育文學

這個只能說是上海上崗起步晚了,沒有廣州恆大的先見之明,恆大因為起步早了把當時中國基本最好的球員都弄回來了,這樣的本吃了這麼多年所以才讓球隊一直處於中國霸主地位,但是這幾年隨著這批國內球員的年齡增大,年輕球員又踢不出來,慢慢也開始下滑了,從這恆大這幾年的亞冠成績來看就知道了。上崗這幾年的投入的確很大,但是雖然外援厲害,但是國內球員還是差了點,不可否認的是這幾年能一直和恆大抗衡的只有上崗,蘇寧,華夏幸福,魯能,權健這些都只能說過眼雲煙。


月影落疏桐

恆大的成功不可能被複制,一個特殊時期產生的奇葩,冠軍球隊從賽會制開始就以本地球員為主,遼寧,大連,山東,上海,唯獨恆大的冠軍以買球員起家,所以連恆大要延續冠軍都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其他俱樂部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