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么原因?又意味着什么?

风向变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么原因?又意味着什么?

近期的土地市场有点反常,全国各地土地底价成交甚至流拍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是不是意味土地市场变冷?

多个城市土地流拍

4月以来,“流拍”成为土地市场的一个高频词。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北京市今年土地流拍数量已经累计达到6宗。而在2018年之前,北京历史上也只出现过31宗住宅地块流标。且据市场统计,2018年4月,包括居住类用地、商服金融类用地、工业用地、综合用地等土地类型在内,北京(楼盘)全市并无新增土地供应。

杭州、成都等地市也均出现流拍现象。五一前,杭州临安区出让了五幅土地,其中两幅出现流拍,成为杭州今年首次土地流拍。5月8日,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出让两宗商用地块,根据出让结果,其中一宗262亩商用地宣告流拍。

除此之外,福州4月才迎来今年首批地块出让,但8宗地块中1宗流拍、2宗转挂牌,剩余5宗地均以底价或低溢价成交。

风向变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么原因?又意味着什么?

同时,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明显下行。2018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19%,热点城市基本在10%左右,明显低于前三年(2015-2017年平均溢价率为30%)。而4月份,全国300城市宅地溢价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一边是土地流拍,一边是市场火热

虽然杭州出现了今年第一次土地流拍,但在今年全国土地出让交易金额榜单上,杭州已经跃居首位。

中原地产报告称,一季度杭州土地成交额高达923亿元,成为全国土地出让金额最多的城市,比第二名北京573亿元还多了350亿元;而第三名苏州也只有534亿元。

5月14日,财政部发布了4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前4个月,国有土地为地方政府带来1795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0.7%,创1987年土地有偿转让以来(31年)前四月同期卖地收入历史最高纪录、最快增速。同时,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5月9日,包括南通、常州、嘉兴、徐州、扬州、菏泽、上饶、阜阳等在内的20个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金额超过了100亿。

风向变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么原因?又意味着什么?

土地市场冷热不均

分析数据发现,土地市场出现明显分化,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较为活跃,而一线城市趋冷。

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成交面积。wind资讯数据显示,虽然100个大城市1-4月份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快于2017年,但结构发生变化: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增长较快,一线城市为负增长;

二是成交均价。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热度同、环比均上升,成交均价环比提高34%和16%;

三是溢价率。4月份,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为16.2%,而三四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为29.4%。

风向变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么原因?又意味着什么?

土地市场或将回归理性

难道一二线土地市场真的变冷了?其实不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

两会后,一二线城市陆续公布2018年土地供应计划,对市场进行调控。例如,北京发布《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减少四环内的住宅用地规模;重庆市计划供应住房用地29000亩,比2017年的38000亩减少了9000亩;南京普通商品房用地较去年减少20.75%;海南省不仅对房地产实行全域限购,土地市场方面也宣布要大幅减少直至停止供应外销住宅项目用地。

如此“紧张”的调控,限房价、限地价成为多地土拍市场的限制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拿地成本让很多开发商望而止步。

国土部下属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随着市场调控预期趋向稳定,地方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精准调控下沉区县、住房租赁体系逐步构建,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住宅地价进一步收窄的预期持续。”

整体来看,因地制宜、因城调控的政策基调仍在持续,热点城市还在继续缓解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土地市场或将回归理性。

未来,受到土地市场降温的影响,或许房地产商拿地会变得更加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