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變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麼原因?又意味著什麼?

風向變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麼原因?又意味著什麼?

近期的土地市場有點反常,全國各地土地底價成交甚至流拍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是不是意味土地市場變冷?

多個城市土地流拍

4月以來,“流拍”成為土地市場的一個高頻詞。

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北京市今年土地流拍數量已經累計達到6宗。而在2018年之前,北京歷史上也只出現過31宗住宅地塊流標。且據市場統計,2018年4月,包括居住類用地、商服金融類用地、工業用地、綜合用地等土地類型在內,北京(樓盤)全市並無新增土地供應。

杭州、成都等地市也均出現流拍現象。五一前,杭州臨安區出讓了五幅土地,其中兩幅出現流拍,成為杭州今年首次土地流拍。5月8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出讓兩宗商用地塊,根據出讓結果,其中一宗262畝商用地宣告流拍。

除此之外,福州4月才迎來今年首批地塊出讓,但8宗地塊中1宗流拍、2宗轉掛牌,剩餘5宗地均以底價或低溢價成交。

風向變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麼原因?又意味著什麼?

同時,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明顯下行。2018年1-3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19%,熱點城市基本在10%左右,明顯低於前三年(2015-2017年平均溢價率為30%)。而4月份,全國300城市宅地溢價率下降了25個百分點。

一邊是土地流拍,一邊是市場火熱

雖然杭州出現了今年第一次土地流拍,但在今年全國土地出讓交易金額榜單上,杭州已經躍居首位。

中原地產報告稱,一季度杭州土地成交額高達923億元,成為全國土地出讓金額最多的城市,比第二名北京573億元還多了350億元;而第三名蘇州也只有534億元。

5月14日,財政部發布了4月份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前4個月,國有土地為地方政府帶來17958億元收入,同比增長40.7%,創1987年土地有償轉讓以來(31年)前四月同期賣地收入歷史最高紀錄、最快增速。同時,據中原地產統計,截至5月9日,包括南通、常州、嘉興、徐州、揚州、菏澤、上饒、阜陽等在內的20個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金額超過了100億。

風向變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麼原因?又意味著什麼?

土地市場冷熱不均

分析數據發現,土地市場出現明顯分化,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較為活躍,而一線城市趨冷。

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成交面積。wind資訊數據顯示,雖然100個大城市1-4月份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快於2017年,但結構發生變化: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增長較快,一線城市為負增長;

二是成交均價。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的熱度同、環比均上升,成交均價環比提高34%和16%;

三是溢價率。4月份,二線城市平均溢價率為16.2%,而三四線城市平均溢價率為29.4%。

風向變了?近期多宗土地流拍,什麼原因?又意味著什麼?

土地市場或將回歸理性

難道一二線土地市場真的變冷了?其實不然。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調控。

兩會後,一二線城市陸續公佈2018年土地供應計劃,對市場進行調控。例如,北京發佈《建設項目規劃使用性質正面和負面清單》,減少四環內的住宅用地規模;重慶市計劃供應住房用地29000畝,比2017年的38000畝減少了9000畝;南京普通商品房用地較去年減少20.75%;海南省不僅對房地產實行全域限購,土地市場方面也宣佈要大幅減少直至停止供應外銷住宅項目用地。

如此“緊張”的調控,限房價、限地價成為多地土拍市場的限制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拿地成本讓很多開發商望而止步。

國土部下屬土地勘測規劃院近期發佈的報告指出,“隨著市場調控預期趨向穩定,地方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精準調控下沉區縣、住房租賃體系逐步構建,未來一段時間內,土地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住宅地價進一步收窄的預期持續。”

整體來看,因地制宜、因城調控的政策基調仍在持續,熱點城市還在繼續緩解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土地市場或將回歸理性。

未來,受到土地市場降溫的影響,或許房地產商拿地會變得更加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