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公安局裡的“海河陽光愛心家園”

天津市南開區蘇堤路上,有一個名為“海河陽光愛心家園”的機構,其實這裡是南開區社區戒毒(康復)管理中心,公安南開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六大隊禁毒民警劉國玲是這裡的負責人。她曾是奮鬥在一線的緝毒高手,勇鬥犯罪分子,巾幗不讓鬚眉。在接手禁毒辦工作後,她將禁毒宣傳視為工作中的重點,把過去對犯罪分子的恨都化作了對社區戒毒人員的關心。毒品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她用愛為他們關上。

這就是公安局裡的“海河陽光愛心家園”

可就在這時,小文的毒癮突然發作了,萬分痛苦的她紅著眼又喊又跳,拼命地用頭撞牆。劉國玲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場面,為防止小文撞傷,她在危急之中沉著冷靜,一把抱住了小文。可此時的小文根本無法控制自己,一口咬住了劉國玲的右手。血,頓時流了出來。周圍人都驚呆了,要知道,很多沾染了毒品的人會有如肝炎、肺結核甚至艾滋病等疾病,這個不大但是很深的傷口會給劉國玲帶來什麼,當時是無法預料的。劉國玲顧不上疼痛,也不在乎還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依舊緊緊地抱著小文,像母親一樣安撫被毒品控制了的她。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在時間的流逝中,狂暴的小文彷彿感受到了那擁抱的溫暖,漸漸安靜了下來。

劉國玲入社區開展禁毒宣傳

用心幫扶鑄就希望

3年前,劉國玲是個巾幗不讓鬚眉的緝毒高手,曾參與了天津市多起重大涉毒案件的偵破和抓捕行動。和過去的驚心動魄相比,禁毒辦的工作顯得“靜”了很多。可是雖然看似安穩,想要做好卻不容易。所以正如她所說,接手禁毒辦的工作後,她的學習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這就是公安局裡的“海河陽光愛心家園”

但這種成就感是暫時的,讓管理中心真正起到對吸毒人員的幫扶作用,在劉國玲看來是更加意義深遠的任務。在過去一線緝毒工作中,她看到過太多因為毒品而誤入歧途的人,他們為犯下的錯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很多吸毒人員身體脫毒的目的達到了。但當他們回到社會,將要面對的問題會很多。如果不能給予正確引導和幫扶,很有可能會因為找不到歸屬感、安全感而復吸。”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劉國玲吸取其他城市的經驗,把教育局、司法局、人社局、民政局、婦聯、衛計委等禁毒辦成員單位都“請”到了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會定期在這裡坐陣接受諮詢,吸毒人員有具體需要時,他們也會幫忙聯繫。前不久,一個曾在薊州區服刑,刑滿釋放的吸毒人員把釋放證弄丟了,劉國玲先後聯繫了數家單位,為他補證,免去了他的奔波之苦。另外一個已經成功脫毒的人想要考取駕駛執照,卻無法在交通隊報名,也是劉國玲和同事通過檢查、登記,最終幫他成功報名,為他打開了一條謀生路。這些細枝末節的繁瑣工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吸毒人員迴歸社會。所以,正如“海河陽光愛心家園”這個名字體現出的溫暖感,劉國玲認為管理中心的任務除了管理,更重要的是為吸毒人員帶去對生活的希望,成為他們迴歸社會的中轉站,溫暖心靈的避風港。

以誠相待收穫感動

“我希望這是咱們最後一次在這裡見面。”這是劉國玲對吸毒人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過去在緝毒一線表現出的嫉惡如仇被她隱藏了起來,坐在這裡面對每一個幫扶對象,她都推心置腹地交流談心,成為了他們的“暖心大姐”。在劉國玲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近年來,南開區吸毒人員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後有二十餘人成功擺脫毒癮迴歸社會,且從未發生有影響的吸毒人員肇事肇禍案事件。劉國玲的付出溫暖了這些曾經迷途的人,而她也時常被他們感動。“大部分吸毒人員成功戒毒迴歸社會後,都不願再回首過去,但小劉不是這樣。”談起這個年輕的男孩,劉國玲言語中滿是欣慰,“這個男孩子當年誤入歧途,迴歸正軌的願望特別強烈。三年間,家人給他鼓勵,我們也儘可能提供了他需要的所有幫助。社區戒毒期滿後,有一次我們舉行一個全市區縣的工作彙報大會,他主動表示希望能在大會上現身說法。這真的很難得,讓我們特別感動。”

禁毒宣傳入社區

這就是公安局裡的“海河陽光愛心家園”

禁毒工作“功在當代、義在春秋”,她把這當做自己一直以來的座右銘。劉國玲深深感受到,毒品給社會帶來的危害不只是經濟方面的,更多是如潘多拉魔盒一般的精神危害。但對於這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她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談到未來計劃時,她的語氣中充滿幹勁兒:“要實現無紙化辦公,所有吸毒人員的檔案都電子化。還希望能擴大社工隊伍,讓更多年輕人紮根到居委會,以便進行更細緻的工作,成為社區禁毒預防教育和吸毒人員社戒社康工作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