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告別DIY時代,阿里雲胡曉明說“自主研發才能走的更遠”

云计算告别DIY时代,阿里云胡晓明说“自主研发才能走的更远”

一個月前的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雲副總裁李津表示:“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此後,“兩種雲”的表述迅速引起業界熱烈討論;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近日對上述問題做出了第一次正式回應。

5月23日,胡曉明在雲棲大會·武漢峰會上闡述了“兩種雲”的理念, 並重申了阿里云為何要堅持自主研發。

胡曉明說,堅持自主研發不僅僅是民族情感的問題,更是商業和技術上的選擇,“拿來主義”看似是一條技術上的捷徑,長遠來看卻蓋不出高樓大廈。

云计算告别DIY时代,阿里云胡晓明说“自主研发才能走的更远”

4月份的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雲副總裁李津提出“兩種雲”

從雲計算多年的發展之路來看,中國雲計算行業呈現出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從底層開始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比如阿里雲的飛天;一種是基於OpenStack等第三方軟件搭建。

自主研發通常需要投入巨量的人、財、物,短期看不到成功,遇到多方質疑仍要堅持初心,是典型的“Hard模式”。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阿里巴巴的阿里雲等全球最大的三朵雲都是自主研發。而一些前期沒有太多技術投入的廠商,則選擇了“Easy模式”的“拿來主義雲”。

云计算告别DIY时代,阿里云胡晓明说“自主研发才能走的更远”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拿來主義”蓋不起高樓大廈

“我們認為只有自主研發才能把軟件的效能和硬件的能力整合在一起,我們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創新技術,去替代原有的櫃機,讓CPU效率發揮到極至,才能讓開發者享受的雲計算的能力,在成本、性能、效果上得到運用。”胡曉明說。

在實踐中,“拿來主義雲”很快暴露出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比如,沒有經歷大規模的實戰檢驗,穩定性差故障多,版本分支繁多且相互不兼容,跨廠商無法遷移升級。由於“拿來主義雲”的軟件模塊往往由不同廠商提供,沒有總體的規劃設計,因此組件一致性差,整個系統不具備可擴展性,很容易碰到天花板。從技術趨勢來看,“拿來主義雲”的熱度急劇降溫,從業者總結為3年間完整地經歷了“從入門到放棄”。在這背後,大量客戶被“放棄”而成為爛尾工程,不得不交出另起爐灶的“慘痛學費”。

比較而言,自研雲優勢非常明顯。


如阿里雲飛天雲操作系統源自阿里巴巴18年的技術積累,並經歷全球最大規模電商、支付等業務考驗以及大規模公共雲商業化實踐,穩定性高,可隨時隨地升級。飛天擁有統一的體系結構規劃,且軟硬件一體設計,性能優異、容錯能力高,能夠實現計算能力在全球範圍水平擴展。

“9年前阿里推出了飛天Apsara,經歷阿里集團業務及大規模商用考驗,穩定性高,可隨時隨地無間斷升級,這些問題一定靠我們自主可控的技術,才能把握未來。飛天系統是有機統一的的體系結構設計,單集群可超萬臺規模。此外飛天雲系統還充分考慮IDC、網絡、服務器特性,性能優異,容錯能力強,未來希望做到全世界第一。”

胡曉明表示,作為新時代的“生產力”,雲計算已經成為新基礎設施與新重型裝備。

雲之上運行著政務、金融等核心關鍵業務,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對於企業而言云計算則承託著核心生產系統,是不折不扣的“新重型裝備”。也因此,其自主可控與可持續發展在當下尤為重要。與此同時,60%以上的全球客戶將身家性命放在前五大雲廠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雲。可以說,雲計算已經告別DIY時代。

阿里雲的“三條生命線”

在武漢峰會上,胡曉明著重強調了阿里雲的三條生命線。

第一是堅持自主研發之路,阿里雲堅持自主研發,但不等於不開放。

阿里雲飛天兼容各種主流的開源技術標準,包括Hadoop、Docker、K8S、Spark等;阿里巴巴貢獻了中國最多的開源服務;合作伙伴在阿里云云市場上提供了超過一萬種應用和服務;阿里雲提供豐富的API接口,供所有開發者平等使用,並保證兼容性。

經過9年發展,阿里雲已經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態體系,合作伙伴超過8000家,遍佈諮詢公司、系統集成商、行業頭部ISV。

第二是合作伙伴,“生態是阿里巴巴血液裡流淌的基因”,胡曉明說:“堅持自主研發讓我們走得遠,而堅持與合作伙伴共生共存則讓我們一起做大了雲計算的市場和生態”。

“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沒有在做自己的商品,但是在平臺上去年賣了4700億人民幣的商品,核心是我們構建了一個合作伙伴體系,我們知道這個合作伙伴體系賣貨賣得多,阿里巴巴的平臺是有價值的,合作伙伴的利益是我們最核心的考慮。”

目前,阿里雲生態體系下的合作伙伴服務客戶超過10萬家,夥伴業務年增長率超過200%。2017年,阿里雲合作伙伴在雲市場上的訂單數超過200萬單。

第三是數據,我們重申堅決不碰客戶數據,這是阿里雲的底線。胡曉明再一次強調了數據安全是阿里雲的底線。

云计算告别DIY时代,阿里云胡晓明说“自主研发才能走的更远”

2015年7月,阿里雲第一個發起《數據保護倡議》

據鈦媒體瞭解,在2015年7月,阿里雲第一個發起《數據保護倡議》,將“不碰客戶數據”寫入正式文本,開創了行業的先河並被同行認可跟進。倡議書明確規定:


“運行在雲計算平臺上的開發者、公司、政府、社會機構的數據,所有權絕對屬於客戶;雲計算平臺不得將這些數據移作它用。平臺方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客戶保障其數據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胡曉明表示,阿里雲是當前亞洲合規資質最全的雲服務商,幾乎拿到了合規領域的“全滿貫”。其中包括,ISO 22301、CSA STAR Gold、德國C5附加條款為全球首家通過,德國C5和ISO27001則是亞太首家,MTCS Level3和ISO 20000是中國首家。此外,阿里雲還是BSI在國內審核通過ISO27001的第一家雲計算安全服務提供商(2012年)。

在中國,2016年,阿里雲電子政務雲平臺首批通過中央網信辦雲安全審查(增強級)。阿里雲還作為公安部試點,通過了雲等級保護的四級測評。

此外,合規時間領先於全球所有其他的主流雲服務商,體現了阿里雲在安全理念、數據安全機制、流程、技術等維度上的領先程度。

“專有云+中臺”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

阿里雲專有云事業部總經理馬勁對鈦媒體表示,“DIY式私有云正被時代拋棄,不僅部署費時費力,且難以解決企業雲的頑疾。”取而代之的,是被驗證過的公共雲架構,這成為企業雲平臺新標準。而針對困擾企業客戶的“數據孤島”、“煙囪式應用”、“割裂的跨部門協作”等問題,阿里雲推出基於專有公共雲與“中臺架構”的整體解決方案,以真正的雲與真正解決客戶困境的互聯網架構開啟企業以雲來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實踐。

早在2015年,阿里雲從公共雲中演化出首個大規模商用的專有公共雲Apsara Stack。

據馬勁介紹,Apsara Stack具備與阿里雲公共雲一致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中間件、自動運維及安全能力和服務,並可以通過混合雲及私有云形式靈活部署在客戶的本地數據中心。“我們提供了統一的運維管理平臺,在每個區域中可部署多達6000個節點,全系產品均採用多租戶隔離,保障客戶的穩定體驗。”

“簡而言之,這是一朵放在你家裡使用的真正雲。”馬勁總結說。

而單純將物理機虛擬化,並不是雲計算,真正的雲計算不僅給企業帶來IT成本上的削減,更重要的是給企業帶來數字化轉型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云计算告别DIY时代,阿里云胡晓明说“自主研发才能走的更远”

阿里雲專有云事業部總經理 馬勁

與專有公共雲一脈相承的是阿里巴巴的“中臺架構”。早期,煙囪式IT同樣存在於阿里巴巴,在隨後推動的自主研發中創新地採用“中臺理念與架構”,打破了過去煙囪式的IT架構,將業務共性抽象出來並沉澱成共享業務中臺,讓數據在底層流動併產生價值,使得企業第一次實現全業務鏈中的數據在線和統一,高效探索業務和創新。釘釘、飛豬、口碑等一系列業務都基於阿里巴巴中臺誕生。

現今,這一“中臺架構”與專有公共雲在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巨大價值。

馬勁在武漢峰會上分享了三個案例:


  • 中國郵政將新一代寄遞平臺部署在Apsara Stack上,平穩跨越雙11業務高峰,日訂單高達6400萬筆;

  • 海關總署基於專有云打造了中國海關大數據雲平臺,實現了億級數據的模糊查詢,報關核查能力提升了5倍之多;

  • 中國聯通與阿里雲共建全球最大卡號管理系統,可支持每秒4萬筆業務併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