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裂無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沒有誰是絕對的正義,沒有誰是絕對的邪惡,奉愛之名,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惡。2015年一部獨立的低成本國產電影《心迷宮》橫空問世,影片的多視角敘事結構和黑色幽默風格得到了觀眾的好評,大家開始關注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導演及編劇,才華可見一班。

縝密的敘事邏輯與故事的社會性導演忻鈺坤在繼《心迷宮》後,傾注在每一幀裡的付出成就了這部一部《暴裂無聲》。所以在豆瓣的熱評第一就是《看不見的客人》的導演的留言與鼓勵。

《暴裂無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相比較導演的上一部作品而言,這部電影始終是以一條主線貫穿全片,就是找孩子。一條主線衍生出三個男人的故事,而這三個男人是這個大群體裡不同的階級。《暴裂無聲》這部電影按時間順序推進敘事,圍繞著張保民尋兒子張磊——這一麥高芬,牽扯出礦場老闆昌萬年,律師徐文傑等人的出場。看似截然不同的人物隨著事情的一件件發生,構成人物間的閉環,而事實上,直到影片的結尾,導演才給我們人物閉環的最後一塊拼圖。在此之前,人物與人物的之間雖然通過某件事或人物串聯著,但是就像一串頭尾斷開而不斷延伸的珠子,顯得鬆散而缺乏自圓其說的能力。在構建和推動人物關係的發展上,導演過分依賴於偶然和想當然,邏輯也出現不嚴謹,它會削弱影片的力量,因為如果觀眾不相信講述的故事,自然不會相信你所表達的主題。

《暴裂無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從整體和人物群像看,人物具有多維的豐富性,但是從單獨的個體來看,人物單薄的想一張紙片。眾多單薄的個體構成了表意豐富的群體。在某種程度上,它拓寬了單人肚子所具有的屬性和維度。正是在人與人互動中,導演的意圖和影片的主題才得以杯揭露。影片刻畫出了許多不同階層年齡段的個體人物,而大部分個性鮮明,或者是說大部分都極其的臉譜化。從底層的脾氣暴怒而心底善良的礦工,到道貌岸然的律師再到權貴階級的強取豪奪的媒老闆。三個人物像對好入座一樣的被分配好。從頭到尾,三位主人公的性格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特別是律師的角色,經歷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後,我們期待看到他的轉折,但只是漠然的看著鏡頭,倉促離開。從導演的角度來看,也許虛偽的中產階級和貪腐的權貴階級本身就是他要批判的對象,因此他們從頭到尾的壞就是絕佳的批判對象。但是人物弧光的缺失和主要人物的臉譜化還是讓觀眾不喜歡影片的一個原因。

《暴裂無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對比上一部作品《心迷宮》,人性的複雜性並非非黑即白的特點被導演拿捏的十分到位,這一部電影中,導演放棄了這一種的嘗試,反倒在次要人物身上,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立體。通過個體人物的刻畫和人物閉環的設置,影片展現了豐富的人物群像關係。某種意義上,對中國社會呈現出的金字塔狀的層級結構的一種臨摹,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煤礦老闆的桌子上,也放著一個金字塔的模型。以張保民一家這些普通家庭為代表的底層人物,他們人口最多,但是發出的聲音越小,失語與無聲是他們普遍困境。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兒子磊子走丟之後,,除了張保民在積極的尋找孩子的下落外,他的妻子和母親開始在家求拜神靈,而當發現自己兒子還是沒有回來,她抱著羊嚎啕大哭。對於底層人民而言,面對社會不公和上層壓迫,影片呈現了兩種途徑,無論是訴諸行動還是宗教或者迷信,似乎都無法解決他們的問題。而面對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而言,影片反映的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們合謀對底層合法利益的侵佔和迫害。村長和煤老闆間的某種隱秘關係,對礦工合法勞動權益的侵佔都是這一合謀關係的生動體現,而最諷刺最令人痛心的就是磊子去向揭露的那一刻,唯一不在場的,恰恰是正義。

《暴裂無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面對中產及上層權勢階級的合謀,底層人民應該如何進行自救?通過影片,底層人們的合作團結,這也是屠戶在影片中的重要意義所在。無論是屠戶本人在張保民遇難時以德報怨,還是他兒子在罪案發生在場對律師比出射箭的動作,都以一種底層內部自救的形式指向壓迫他們的勢力。影片最打動我的,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甚至昭然若揭的隱喻,而是整部影片的“失語”。我們屬於“失語的一代”,對應片中,不僅僅只是表層的啞巴張保民的“生理性失語”,更是,精英階層律師在片尾所選擇的“主動性失語”。而影片對“失語”的精準展示,不僅敏感捕捉到了時代痛點,而且極為戳痛人心。

電影出現了幾次明顯的超現實的段落,和電影整體的黑色幽默的風格相得益彰。一個段落在磊子在洞穴裡救了律師的女兒,通過結尾我們知道這當然是導演的想象,現實中,磊子的屍體就在這洞穴之中。。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不能調節的成人間的階級矛盾,在想象中在兒童間實現了某種和解。在影片的結尾處山丘突然崩塌,是崩壞的社會的寫照,同時也代表張保民為代表的底層人民對公平正義缺失的無聲吶喊與反抗。

《暴裂無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導演抓住了一個群體不同階級的失聲,詮釋了他所理解的暴力。他會使用很多意象元素,用於暗示或隱喻。這是新導演常做的事,這跟老導演的成熟穩重不同。有些人覺得簡單、幼稚,可這恰恰代表了導演眼中的世界,用他們最尖銳敏感的眼睛。比如那羊,當然是待宰的羔羊,是最貧弱階級的象徵。但是我們發現,所有人都在吃羊,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把握住自己的命運,都在任人擺佈,都是待宰的羔羊。電影中多次出現老闆吃羊肉的畫面。在貴族面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是導演認知的,人普遍的卑微。

電影結尾處的磊子的母親撕心裂肺的哭喊與痛苦,高山的暴裂不僅僅是本片張保民的憤怒,更是代表導演的憤怒。如果說《心迷宮》只是呈現裂人性複雜的這一事實,導演無意於作出價值判斷與道德批判。《暴裂無聲》讓我們看到了憤怒的忻鈺坤,憤怒到電影裡充斥著批判先行的文本和各種不剋制的意向符號。在崩壞的社會里,選擇把憤怒投向得利者,把溫柔獻給壓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