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3年前的那部《心迷宮》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一個叫忻鈺坤的新導演就表現出對劇本強大的掌控力,三段式的故事把一個十分複雜的謀殺案講的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絕。他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透露,他的第二部作品“也是犯罪題材,會加入一些動作、懸疑的元素,是一個暗黑版的《親愛的》,也是關於找孩子的故事,但探尋真相的過程會更曲折一些。”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忻鈺坤的電影其實都是用類型片的形式來表現作者化的思想,《心迷宮》即是如此,而《暴裂無聲》更是這樣:表面上看這是一個農民找孩子的故事,還有一個律師也在裡面找孩子,但是這兩起孩子失蹤案牽扯出來的卻是社會矛盾。三個男人,代表三種身份,他們是當下中國社會階層高純度的提煉物,就像《起跑線》說的那樣階層固化嚴重,要不是這麼兩件丟孩子的事情,恐怕這三個階層永遠都不會有交集。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相比於《心迷宮》,《暴裂無聲》在劇情結構上沒有玩太多的花樣,基本是按照線行發展來表現的,但是它的通俗性卻遠不及《心迷宮》,這是因為忻鈺坤這一次在電影裡摻入了大量的視覺符號,這些非必然性聯繫的符號需要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和觀看之後主動地去參與思考才能領悟,因此這也對觀眾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就會覺得“這電影怎麼這麼悶?”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忻鈺坤自己也如實介紹了一些符號,比如姜武辦公室的那個金字塔形的裝飾品象徵了社會階層的分化,而男孩堆出來的石堆和片尾坍塌的山包也是三角形的,它們的倒塌象徵了這種關係的崩塌。姜武、律師和村民開的車的車牌號分別是眷A、B、C,也有此類分化階層的象徵意味。小男孩臉上戴的奧特曼面具以及電視機裡播出奧特曼打怪獸的動畫片,代表孩子是對抗這個世界邪惡的正義力量。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當然這些都是表意性的,還有一些意象其實是在透露孩子下落的指向。比如姜武在片中兩次拉弓,第一次放棄,第二次要射村民,那麼近都沒射中,暗示是他誤射那個孩子。而電影裡反覆出現個黑漆漆的洞口,似乎那裡藏著什麼秘密。一個男孩從裡面走出,跟那個女孩手拉手跑向城市,但劇情卻是女孩被律師發現暈死在洞裡,言外之意就是這是一段非現實的表述,是導演在暗示那個下落不明的男孩的下落。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電影裡還總是有羊頭和羊肉這些東西:村民家裡養著一隻小羊,把它當孩子一樣養,而羊卻在姜武那裡被切成肉片,當做盤中餐,這是個再明顯不過的比喻,人與人之間跟一個弱肉強食的食物鏈無異,金字塔尖的人對底層的人啃食骨肉、壓榨價值,而中產階級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求自保。相比之下,底層人們的關係更加淳樸:A把用骨頭把B的眼睛懟瞎了,但是危機時刻B不計前嫌還是幫助A逃過一劫。

《暴裂無聲》:一個被符號化的社會食物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